卷七十九 安
历史来源
「安」源出 ;
安氏出自西域少数民族,略有三支﹕
一﹕据《新唐书.宰相世系表》所载,汉灵帝时安息国(伊朗东北部)太子安清,潜心佛学,来到当时的京都洛阳定居(见本网的「安世高」段,其后有安氏。南北朝时又有安息世子来到中国定居,亦为安氏。
二﹕为鲜卑族复姓所改。据《魏书.官氏志》所载,南北朝时,北魏有代北复姓「安迟」氏,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,定居中原,代为汉姓「安」氏。
三﹕为「昭武九姓」之一。(见「何」姓),安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。一度归唐朝管辖,唐高帝永徽年间归附中原,后为安氏。
又,唐朝胡人安禄山本姓康氏,冒姓安氏。
家族名人
安期生
秦琅琊人(今山东省诸城县东南),生卒年不详。受学于河上丈人,于海滨卖药,始皇东游,相谈三昼夜,赐予金帛,皆置之而去,留书以别,谓后千年求我于蓬莱山,始皇遣使入海寻之,遇风浪而还。汉武帝时,李少君言尝游海上,见安期生食巨枣,其大如瓜。
安世高
安禄山(?~757)
唐营州柳城人(今河北省旧永平府境)。胡人,本姓康,初名阿荦山,又作轧荦山。忮忍多智,善臆测人情,通六蕃语。天宝末,以平卢、范阳、河东三镇节度使举兵反,陷洛阳,入长安,称燕帝,寻为其子庆绪所杀。
地望分布
宁夏凉州郡,甘肃武威郡,湖北武陵郡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子
- 尚书
- 礼记
- 孝经
- 论语
- 孟子
- 笠翁对韵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白虎通义
- 史记
- 三国志
- 明史
- 宋史
- 隋书
- 宋书
- 北史
- 辽史
- 陈书
- 逸周书
- 明季南略
- 续资治通鉴
- 汉官六种
- 纪事本末
- 三朝北盟会编
- 贞观政要
- 松漠纪闻
- 靖康传信录
- 平宋录
- 晏子春秋
- 十七史百将传
- 唐才子传
- 明儒学案
- 十六国春秋
- 英雄记
- 吴越春秋
- 万历野获编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水经注
- 东京梦华录
- 洛阳伽蓝记
- 武林旧事
- 通典
- 史评
- 读通鉴论
- 史通
- 儒家
- 三字经
- 弟子规
- 小窗幽记
- 围炉夜话
- 孔子家语
- 说苑
- 盐铁论
- 近思录
- 明夷待访录
- 帝范
- 潜夫论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三十六计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六韬
- 三略
- 吴子
- 司马法
- 乾坤大略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李卫公问对
- 武经总要
- 练兵实纪
- 便宜十六策
- 虎钤经
- 何博士备论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慎子
- 扬子法言
- 邓析子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本草纲目
- 伤寒论
- 神农本草经
- 濒湖脉学
- 针灸大成
- 四圣心源
- 术数
- 三命通会
- 撼龙经
- 葬书
- 九章算术
- 天玉经
- 神峰通考
- 疑龙经
- 焦氏易林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棋经十三篇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谱录
- 茶经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墨子
- 格言联璧
- 笑林广记
- 朱子家训
- 名贤集
- 公孙龙子
- 龙文鞭影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困学纪闻
- 南越笔记
- 西京杂记
- 风俗演义
- 类书
- 艺文类聚
- 小说家
- 红楼梦
- 搜神记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太平广记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封神演义
- 镜花缘
- 剪灯新话
- 初刻拍案惊奇
- 老残游记
- 官场现形记
- 酉阳杂俎
- 隋唐演义
- 东游记
- 三侠五义
- 孽海花
- 古今谭概
- 鬼神传
- 狄公案
- 十二楼
- 常言道
- 三遂平妖传
- 何典
- 夷坚志
- 杨家将
- 绣云阁
- 南北史演义
- 女仙外史
- 说唐全传
- 前汉演义
- 雷峰塔奇传
- 龙城录
- 说岳全传
- 李公案
- 刘公案
- 朝野佥载
- 南史演义
- 河东记
- 白牡丹
- 幻中游
- 独异志
- 小八义
- 春秋配
- 唐摭言
- 开辟演义
- 海国春秋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薛丁山征西
- 毛公案
- 五灯会元
- 僧宝传
- 道家
- 抱朴子
- 黄帝四经
- 黄庭经
- 神仙传
- 云笈七签
- 文子
- 老子想尔注
- 诗文评
- 昭明文选
- 别集
- 浮生六记
- 呻吟语
- 日知录
- 郁离子
- 文心雕龙
- 随园诗话
- 沧浪诗话
- 训蒙骈句
- 诗人玉屑
- 词曲
- 闲情偶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