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百八十三 阳
历史来源
来源较为复杂,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支出自周朝王室之后,是由王室成员分封而来。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(今河南济源皮城),为诸侯国,后遇周乱,出奔于燕(今河南卫辉),为标明自己身份而以阳为姓。东周时有一附庸国名阳(在今山东青州东南),与齐国为邻,后被齐国吞并,阳国人遂以国为氏,称阳氏。又如,相传夏禹后代中也有一些人以阳为姓。春秋时鲁国季孙氏的家臣中有一人名叫阳虎,因封邑在阳关(今山东泰安南),所以以阳为姓,其后代也姓阳。晋国有太傅阳处父,被封于阳(今山西太谷东阳城),子孙也以阳为姓。楚国穆王有子名扬,其孙在楚平王时任令尹,被封于阳(今址不详),后代也姓阳。此外,满、回、侗、土家、布依等少数民族中都有阳姓。
家族名人
春秋时孔子有弟子阳货,汉代上谷都尉阳并,北朝九江太守阳球,唐代国子祭酒阳峤,宋代博士阳孝本等。
迁徙分布
历史上形成了玉田(今属河北)等郡望。当代分布较广,以河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江西等省为中心。
- 推荐作品:
- 史
- 子
- 集
- 尚书
- 左传
- 论语
- 公羊传
- 谷梁传
- 其他经学
- 中庸
- 大学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大戴礼记
- 白虎通义
- 匡谬正俗
- 三国志
- 后汉书
- 明史
- 清史稿
- 隋书
- 新五代史
- 旧五代史
- 北史
- 金史
- 梁书
- 北齐书
- 辽史
- 陈书
- 编年史
- 续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纪事本末
- 明季北略
- 三朝北盟会编
- 松漠纪闻
- 五代史阙文
- 奉天录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九州春秋
- 传记
- 十六国春秋
- 英雄记
- 载记
- 越绝书
- 徐霞客游记
- 洛阳伽蓝记
- 都城纪胜
- 岭外代答
- 庐山记
- 政书
- 通典
- 史通
- 传习录
- 儒家
- 小窗幽记
- 围炉夜话
- 国语
- 说苑
- 近思录
- 明夷待访录
- 帝范
- 中论
- 兵家
- 三十六计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六韬
- 孙膑兵法
- 三略
- 将苑
- 尉缭子
- 司马法
- 太白阴经
- 李卫公问对
- 武经总要
- 练兵实纪
- 便宜十六策
- 何博士备论
- 韩非子
- 管子
- 商君书
- 慎子
- 扬子法言
- 邓析子
- 医家
- 天工开物
- 齐民要术
- 氾胜之书
- 黄帝内经
- 伤寒论
- 奇经八脉考
- 食疗本草
- 饮膳正要
- 肘后备急方
- 温病条辨
- 术数
- 三命通会
- 神相全编
- 撼龙经
- 天玉经
- 神峰通考
- 疑龙经
- 葬法倒杖
- 月波洞中记
- 古画品录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随园食单
- 杂家
- 千字文
- 百家姓
- 智囊全集
- 格言联璧
- 笑林广记
- 朱子家训
- 颜氏家训
- 论衡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人物志
- 公孙龙子
- 龙文鞭影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太平御览
- 小说家
- 水浒传
- 西游记
- 聊斋志异
- 搜神记
- 西厢记
- 太平广记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封神演义
- 镜花缘
- 剪灯新话
- 初刻拍案惊奇
- 幽明录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官场现形记
- 隋唐演义
- 子不语
- 三侠五义
- 鬼神传
- 花月痕
- 穆天子传
- 三刻拍案惊奇
- 三遂平妖传
- 夷坚志
- 西汉演义
- 韩湘子全传
- 说唐全传
- 前汉演义
- 雷峰塔奇传
- 龙城录
- 后汉演义
- 李公案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大唐新语
- 朝野佥载
- 小五义
- 白牡丹
- 幻中游
- 小八义
- 林公案
- 海国春秋
- 隋唐两朝志传
- 毛公案
- 心经
- 无量寿经
- 五灯会元
- 中说
- 僧伽吒经
- 僧宝传
- 道家
- 阴符经
- 神仙传
- 太玄经
- 云笈七签
- 悟真篇
- 文子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亢仓子
- 尹文子
- 刘子
- 总集
- 古文观止
- 幽梦影
- 呻吟语
- 西湖梦寻
- 郁离子
- 龙川别志
- 伯牙琴
- 沧浪诗话
- 训蒙骈句
- 词源
- 诗人玉屑
- 闲情偶寄
- 桃花扇
- 长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