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百二十三 宗政
历史来源
出自刘姓,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,以官名为氏。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上记载“汉楚元王交之孙刘德为宗政。”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后代有楚元王刘交,他的孙子叫刘德,官至宗正,为九卿之一,即主持皇家宫室事务的官员。刘德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上官职名命姓,称宗正氏,后来加文而为宗政氏。宗政姓族人,今大多已并入宗姓。
家族名人
京兆郡:即首都直辖区。汉武帝时改右内史置京兆尹,为“三辅”之首。治所在长安(今陕西省西安市北)。三国魏时置京兆郡名。
彭城郡:指今江苏徐州。传尧封彭祖于此,为大彭氏国。秦置彭城县。西汉后期一度以楚国为彭城郡。东汉建彭城国。以后或为彭城郡,或为徐州,均治彭城。彭城县于元初撤销,并入州治。
迁徙分布
(缺)宗政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宗政即是宗正。宗正,是官名,从秦始皇开始设立,乃秦汉之时九卿之一,主管的是皇族的有关事务。汉高祖刘邦弟弟刘交被封为楚元王。楚元王的孙子刘德出任宗正,出入皇宫自由,管理的都是皇事,十分令众人羡慕。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上记载“汉楚元王交之孙刘德为宗政”,由此可知,刘德因任宗正之官,其后世子孙“以官名为姓”,称宗正氏,后称宗政氏。得姓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。宗政姓氏在中国姓氏中不是太多,皆因后来“宗政”氏的大部分族人,也逐渐转变简为“宗”姓。宗政姓望出京兆郡(今陕西省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)、彭城郡(今江苏省徐州市)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史
- 子
- 十三经
- 左传
- 仪礼
- 谷梁传
- 其他经学
- 中庸
- 大学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匡谬正俗
- 明史
- 宋史
- 晋书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旧唐书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旧五代史
- 南史
- 北史
- 金史
- 梁书
- 辽史
- 南齐书
- 明季南略
- 资治通鉴
- 续资治通鉴
- 纪事本末
- 明季北略
- 贞观政要
- 松漠纪闻
- 战国策
- 靖康传信录
- 东观奏记
- 九州春秋
- 别史
- 平宋录
- 列女传
- 英雄记
- 载记
- 越绝书
- 徐霞客游记
- 大唐西域记
- 洛阳伽蓝记
- 武林旧事
- 华阳国志
- 都城纪胜
- 岭外代答
- 政书
- 通典
- 史评
- 读通鉴论
- 史通
- 儒家
- 增广贤文
- 三字经
- 围炉夜话
- 盐铁论
- 近思录
- 春秋繁露
- 明夷待访录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兵家
- 三十六计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六韬
- 孙膑兵法
- 武经总要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法家
- 管子
- 商君书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扬子法言
- 折狱龟鉴
- 医家
- 农家
- 天工开物
- 农桑辑要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伤寒论
- 神农本草经
- 难经
- 千金方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濒湖脉学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饮膳正要
- 神相全编
- 撼龙经
- 渊海子平
- 葬书
- 神峰通考
- 疑龙经
- 焦氏易林
- 月波洞中记
- 棋经十三篇
- 艺舟双楫
- 谱录
- 书目答问
- 百家姓
- 淮南子
- 智囊全集
- 颜氏家训
- 名贤集
- 容斋随笔
- 人物志
- 公孙龙子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金楼子
- 池北偶谈
- 风俗演义
- 齐东野语
- 避暑录话
- 太平御览
- 艺文类聚
- 搜神后记
- 宣室志
- 山海经
- 世说新语
- 三国演义
- 聊斋志异
- 搜神记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喻世明言
- 幽明录
- 老残游记
- 官场现形记
- 隋唐演义
- 子不语
- 东游记
- 济公全传
- 狄公案
- 花月痕
- 穆天子传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三遂平妖传
- 海上花列传
- 南游记
- 夷坚志
- 西汉演义
- 南北史演义
- 韩湘子全传
- 说唐全传
- 荡寇志
- 雷峰塔奇传
- 说岳全传
- 后汉演义
- 河东记
- 小五义
- 春秋配
- 唐摭言
- 北史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声律启蒙
- 释家
- 了凡四训
- 中说
- 知言
- 僧伽吒经
- 僧宝传
- 抱朴子
- 黄庭经
- 云笈七签
- 文子
- 尹文子
- 刘子
- 诗文评
- 昭明文选
- 别集
- 浮生六记
- 曾国藩家书
- 西湖梦寻
- 郁离子
- 伯牙琴
- 训蒙骈句
- 词源
- 闲情偶寄
- 长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