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十三 卷中·消渴
此病由心肺气虚,多食生冷,冰脱肺气,或色欲过度,重伤于肾,致津不得上荣而成消渴。盖肾脉贯咽喉,系舌本,若肾水枯涸,不能上荣于口,令人多饮而小便反少,方书作热治之,损其肾元,误人甚多。正书,春灸气海三百壮,秋灸关元二百壮,日服延寿丹十丸,二月之后,肾气复生。若服降火药,临时有效,日久肺气渐损,肾气渐衰,变成虚劳而死矣。此证大忌酒色,生冷硬物。若脾气有余,肾气不足,则成消中病,脾实有火,故善食而消,肾气不足,故下部少力,或小便如疳。孙思邈作三焦积热而用凉药,损人不少。盖脾虽有热,而凉药泻之,热未去而脾先伤败。正法先灸关元二百壮,服金液丹一斤而愈。(消渴虽有上中下之分,总由于损耗津液所致,盖肾为津液之原,脾为津液之本,本原亏而消渴之证从此致矣。上消者,《素问》谓之鬲消,渴而多饮,小便频数。中消者《索问》谓之消中,消谷善饥,身体消瘦。下消者,《素问》谓之肺消,渴而便数有膏。饮一溲二;后人又谓之肾消,肾消之证则已重矣。若脉微而涩或细小,身体瘦瘁,溺出味甘者,皆不治之证也,大法以救津液,壮水火为生。)
【治验】
一人频饮水而渴不止,余曰∶君病是消渴也,乃脾肺气虚,非内热也。其人曰,前服凉药六剂,热虽退而渴不止,觉胸胁气痞而喘。余曰∶前证止伤脾肺,因凉药复损元气,故不能健运而水停心下也。急灸关元、气海各三百壮,服四神丹,六十日津液复生。方书皆作三焦猛热,下以凉药,杀人甚于刀剑,慎之。(津液受伤,不惟消渴,亦兼杂病,而误用寒凉者不少,时医以此杀人,而人不悟奈何。)
- 推荐作品:
- 史
- 子
- 十三经
- 诗经
- 尚书
- 周礼
- 仪礼
- 孝经
- 论语
- 孟子
- 尔雅
- 大学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文昌孝经
- 史记
- 汉书
- 明史
- 宋史
- 魏书
- 南史
- 南齐书
- 续资治通鉴
- 纪事本末
- 明季北略
- 贞观政要
- 松漠纪闻
- 战国策
- 五代史阙文
- 奉天录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九州春秋
- 平宋录
- 传记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十七史百将传
- 唐才子传
- 载记
- 吴越春秋
- 万历野获编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水经注
- 东京梦华录
- 大唐西域记
- 华阳国志
- 蛮书
- 都城纪胜
- 庐山记
- 政书
- 史评
- 史通
- 菜根谭
- 增广贤文
- 三字经
- 弟子规
- 小窗幽记
- 围炉夜话
- 幼学琼林
- 近思录
- 春秋繁露
- 明夷待访录
- 帝范
- 中论
- 兵家
- 六韬
- 百战奇法
- 三略
- 乾坤大略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李卫公问对
- 练兵实纪
- 何博士备论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法家
- 管子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折狱龟鉴
- 农家
- 齐民要术
- 农桑辑要
- 氾胜之书
- 伤寒论
- 神农本草经
- 难经
- 濒湖脉学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肘后备急方
- 扁鹊心书
- 神相全编
- 撼龙经
- 渊海子平
- 滴天髓阐微
- 九章算术
- 神峰通考
- 葬法倒杖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艺术
- 棋经十三篇
- 艺舟双楫
- 谱录
- 鬼谷子
- 吕氏春秋
- 墨子
- 百家姓
- 智囊全集
- 朱子家训
- 颜氏家训
- 夜航船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权谋残卷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困学纪闻
- 金楼子
- 西京杂记
- 池北偶谈
- 风俗演义
- 齐东野语
- 避暑录话
- 太平御览
- 艺文类聚
- 宣室志
- 小说家
- 世说新语
- 水浒传
- 三国演义
- 西游记
- 红楼梦
- 聊斋志异
- 搜神记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西厢记
- 博物志
- 镜花缘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官场现形记
- 唐传奇
- 三侠五义
- 狄公案
- 穆天子传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三遂平妖传
- 何典
- 夷坚志
- 西汉演义
- 南北史演义
- 儿女英雄传
- 雷峰塔奇传
- 岭表录异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大唐新语
- 南史演义
- 河东记
- 小五义
- 幻中游
- 独异志
- 春秋配
- 北史演义
- 两晋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了凡四训
- 五灯会元
- 僧伽吒经
- 列子
- 抱朴子
- 神仙传
- 悟真篇
- 文子
- 文始真经
- 亢仓子
- 尹文子
- 诗文评
- 昭明文选
- 浮生六记
- 幽梦影
- 呻吟语
- 郁离子
- 沧浪诗话
- 词源
- 牡丹亭
- 闲情偶寄
- 古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