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十一 卷中·虚劳
此病由七情六欲,损伤脾肾,早尚易治,迟则难愈,必用火灸,方得回生。若用温平药及黄 建中、鳖甲饮之类,皆无益于病,反伤元气。其证始则困倦少食,额上时时汗出,或自盗汗,口干咳嗽,四肢常冷,渐至咳吐鲜血,或咯血多痰,盖肾脉上贯肝隔,入肺中,肾既虚损,不能上荣于肺,故有是病,治法当同阴证治之。先于关元灸二百壮,以固肾气,后服保命延寿丹,或钟乳粉,服三五两,其病减半,一月全安。若服知、柏、地黄、当归之属,重伤脾肾,是促其死也,切忌房事。然此病须早灸,迟则无益,丹药亦不受矣,服之反发热烦,乃真脱故也,若童男女得此病,乃胎秉怯弱,宜终身在家,若出嫁犯房事,再发必死。
【治验】
一人病咳嗽,盗汗,发热,困倦,减食,四肢逆冷,六脉弦紧,乃肾气虚也。先灸关元五百壮,服保命延寿丹二十丸,钟乳粉二钱。间日,服金液丹百丸,一月全安。
一人病咳嗽,证脉与上条同,但病患怕灸,止服延寿丹五十粒,金液丹百粒,钟乳粉二两,五日减可,十日脉沉缓,乃真气复也。仍服前药,一月全安。盖此病早治,不灸亦可,迟必加灸,否则难治。
一幼女病咳嗽,发热,咯血,减食。先灸脐下百壮,服延寿丹、黄 建中汤而愈。戒其不可出嫁,犯房事必死。过四年而适人,前病复作。余曰∶此女胎禀素弱,只宜固守终老。不信余言,破损天真,元气将脱,不可救矣。强余丹药服之,竟死。
一人额上时时汗出,乃肾气虚也,不治则成痨瘵,先灸脐下百壮,服金液丹而愈。
一人夜多虚汗,亦肾气虚也,服全真丹、黄 建中汤而痊。
一妇人产后虚汗不止,乃脾肾虚也,服金液丹、全真丹、当归建中汤而愈。凡童男女秉气虚、多汗者,亦同此治。
一人每日四五遍出汗,灸关元穴亦不止,乃房事后,饮冷伤脾气,复灸左命关百壮而愈。
一妇人伤寒瘥后转成虚劳,乃前医下冷药,损其元气故也。病患发热咳嗽、吐血少食,为灸关元二百壮,服金液、保命、四神、钟乳粉,一月全愈。(脾肾者先后天之本与元也,虚劳之病虽有五脏之殊,其原皆由于脾肾受病,而脾肾之治殊难见效,不知肾之元于生阳,脾之本于焦火,温温不息,元本日充,自然真水流行,津液四布,神精内守,烟焰不生,五脏无偏颇之虞,水火有交济之益,何难治之有哉!奈何世人不察,习用寒凉不败不已。间有知脾肾之当保者,不过玉竹、沙参、生脉、六味温平之剂而已,知先生之法者有几人哉!但恨起石无真,钟乳多伪,合丹救济亦属徒然,惟有艾火庶可求全,人又不肯耐疼忍痛,应名数 ,此证之获愈者,所以千百而无一二也。予具热肠,动违庸俗,明知难起之疾,勉投桂附,十中亦起一二,其终不愈者,不免多口之来,予亦无庸置辨,彼苍者天,谅能默鉴予救世之衷也。因略举治愈数人,附记于后,以为吾党型式,俾知温补之可以活人,而不为流俗所惑,不因谗毁缩手也。)
(友人沈荫昌兄,因患伏免疽,脓血过多,有伤元本,变为虚劳,服滋阴剂过多,喘急吐血,饮食少进。
予诊之脉弦急,有七八至,面色纯青,喘咳气急,卧难着席,身热汗出,涎沫不收,虚脱之证已悉见矣。又贫乏无力用参,乃予建中,重投 桂,一服而喘定安眠,涎沫与血俱减大半,第病久而脾肾过伤,胃气难复,投桂附加参钱许,月余而痊。)
(王在庭之室,病虚劳十余载,喘促吐沫,呕血不食,形体骨立,诸医束手,延予诊视,见其平日之方,皆滋阴润肺,温平之剂。予曰∶以如是之病,而乃用如是之药,自然日趋鬼趣,焉望生机,独不思仲景云咳者则剧,数吐涎沫,以脾虚也。又昔贤云∶肾家生阳,不能上交于肺则喘。又云∶脾虚而肺失生化之原则喘。今脾肾败脱用药如此,焉望其生。乃重投参 姜附等二剂而喘定,缘泄泻更甚再加萸蔻十余剂而病减十七;又灸关元,因畏痛只灸五十壮,迄今十余年而形体大健矣。)
(一中年妇,夜热咳嗽,本小疾耳,为张李二医合用滋阴退热药月余,致面青脉急,喘促,吐血呕沫日数升,饮食不进,二医束手覆而不治,予为重用参附十余剂而安。此非其本原受亏,乃药误所致,故收功易也。)
- 推荐作品:
- 史
- 十三经
- 诗经
- 左传
- 礼记
- 周礼
- 论语
- 尔雅
- 易经
- 中庸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大戴礼记
- 白虎通义
- 史记
- 三国志
- 后汉书
- 明史
- 旧唐书
- 魏书
- 旧五代史
- 周书
- 南史
- 北史
- 金史
- 梁书
- 辽史
- 逸周书
- 明季南略
- 编年史
- 资治通鉴
- 续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汉官六种
- 纪事本末
- 五代新说
- 松漠纪闻
- 战国策
- 顺宗实录
- 九州春秋
- 别史
- 平宋录
- 传记
- 列女传
- 明儒学案
- 徐霞客游记
- 水经注
- 洛阳伽蓝记
- 武林旧事
- 华阳国志
- 吴船录
- 都城纪胜
- 庐山记
- 读通鉴论
- 史通
- 荀子
- 小窗幽记
- 幼学琼林
- 盐铁论
- 明夷待访录
- 帝范
- 北溪字义
- 兵家
- 三十六计
- 素书
- 孙膑兵法
- 百战奇法
- 三略
- 将苑
- 吴子
- 乾坤大略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李卫公问对
- 武经总要
- 练兵实纪
- 何博士备论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韩非子
- 法家
- 管子
- 商君书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扬子法言
- 邓析子
- 农家
- 北山酒经
- 神农本草经
- 难经
- 千金方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四圣心源
- 饮膳正要
- 扁鹊心书
- 温病条辨
- 三命通会
- 神相全编
- 滴天髓阐微
- 葬书
- 天玉经
- 神峰通考
- 疑龙经
- 葬法倒杖
- 焦氏易林
- 李虚中命书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棋经十三篇
- 艺舟双楫
- 谱录
- 茶经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墨子
- 百家姓
- 淮南子
- 格言联璧
- 朱子家训
- 颜氏家训
- 论衡
- 名贤集
- 容斋随笔
- 人物志
- 权谋残卷
- 公孙龙子
- 龙文鞭影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金楼子
- 尚书正义
- 池北偶谈
- 风俗演义
- 齐东野语
- 避暑录话
- 宣室志
- 小说家
- 三国演义
- 红楼梦
- 搜神记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西厢记
- 太平广记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镜花缘
- 喻世明言
- 东周列国志
- 绿野仙踪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子不语
- 东游记
- 孽海花
- 古今谭概
- 鬼神传
- 狄公案
- 十二楼
- 花月痕
- 常言道
- 何典
- 夷坚志
- 杨家将
- 西汉演义
- 南北史演义
- 女仙外史
- 儿女英雄传
- 前汉演义
- 说岳全传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刘公案
- 大唐新语
- 朝野佥载
- 河东记
- 小五义
- 白牡丹
- 幻中游
- 林公案
- 北史演义
- 两晋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隋唐两朝志传
- 释家
- 无量寿经
- 五灯会元
- 中说
- 知言
- 僧伽吒经
- 老子
- 庄子
- 抱朴子
- 黄帝四经
- 黄庭经
- 神仙传
- 太玄经
- 云笈七签
- 亢仓子
- 古文观止
- 昭明文选
- 冰鉴
- 浮生六记
- 呻吟语
- 西湖梦寻
- 郁离子
- 龙川别志
- 伯牙琴
- 训蒙骈句
- 闲情偶寄
- 桃花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