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·劳伤解·阴脱
阳自右降,降于坎府,而化浊阴,则又含阳气,是谓阳根。阳性温和而升散,阴气左升而不陷者,有此坎阳以辟之也。其升散之权,全在于脾,脾气不升,则精血驰走而阴脱。
二十难曰:脱阴者,目盲。目者,阳神所发。阳根于坎,坎水,阴也,而中抱阳气,坎阳温升,而生肝木。肝藏血而含魂,魂即血中温气之渐灵者。温化而为热,则魂化而为神。阳神发露,上开双窍,而为两目,目乃阳神之所出入而游行也。阴脱者,阳根澌败,精血失藏,魂神不能发露,是以目盲。
凡人之清旦目盲者,是其阴气亡脱,定主死期不远。名为脱阴,而实以阳根之败。《素问》所谓目受血而能视者,亦是此理。后人不解经义,眼科书数千百部,悉以滋阴凉血,泻火伐阳,败其神明,以致眼病之家,逢医则盲。医理玄奥,非上智不解,乃以俗腐庸妄之徒,无知造孽,以祸生灵,可恨极矣!
乌肝汤
甘草二钱 人参三钱 茯苓三钱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,炮 首乌三钱,蒸 芍药三钱 桂枝三钱
煎大半杯,温服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史
- 集
- 十三经
- 尚书
- 礼记
- 周礼
- 孟子
- 尔雅
- 公羊传
- 大学
- 子夏易传
- 大戴礼记
- 匡谬正俗
- 正史
- 三国志
- 明史
- 宋史
- 新唐书
- 宋书
- 魏书
- 旧五代史
- 南史
- 北史
- 辽史
- 陈书
- 明季南略
- 资治通鉴
- 续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西夏书事
- 三朝北盟会编
- 过江七事
- 杂史
- 松漠纪闻
- 靖康传信录
- 奉天录
- 顺宗实录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明儒学案
- 载记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水经注
- 东京梦华录
- 洛阳伽蓝记
- 武林旧事
- 华阳国志
- 庐山记
- 通典
- 读通鉴论
- 菜根谭
- 增广贤文
- 荀子
- 弟子规
- 小窗幽记
- 近思录
- 中论
- 三十六计
- 六韬
- 三略
- 尉缭子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武经总要
- 练兵实纪
- 虎钤经
- 投笔肤谈
- 何博士备论
- 韩非子
- 商君书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棠阴比事
- 农家
- 天工开物
- 农桑辑要
- 北山酒经
- 黄帝内经
- 奇经八脉考
- 针灸大成
- 四圣心源
- 洗冤集录
- 食疗本草
- 肘后备急方
- 术数
- 三命通会
- 撼龙经
- 滴天髓阐微
- 九章算术
- 天玉经
- 神峰通考
- 葬法倒杖
- 李虚中命书
- 月波洞中记
- 艺舟双楫
- 谱录
- 茶经
- 随园食单
- 书目答问
- 鬼谷子
- 千字文
- 吕氏春秋
- 百家姓
- 淮南子
- 朱子家训
- 论衡
- 容斋随笔
- 老老恒言
- 南越笔记
- 齐东野语
- 艺文类聚
- 搜神后记
- 小说家
- 山海经
- 世说新语
- 水浒传
- 搜神记
- 醒世恒言
- 封神演义
- 喻世明言
- 东周列国志
- 剪灯新话
- 初刻拍案惊奇
- 幽明录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官场现形记
- 唐传奇
- 酉阳杂俎
- 隋唐演义
- 子不语
- 三侠五义
- 古今谭概
- 鬼神传
- 狄公案
- 十二楼
- 花月痕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常言道
- 海上花列传
- 绣云阁
- 西汉演义
- 女仙外史
- 韩湘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雷峰塔奇传
- 岭表录异
- 龙城录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刘公案
- 南史演义
- 小五义
- 白牡丹
- 小八义
- 薛刚反唐
- 唐摭言
- 林公案
- 北史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薛丁山征西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释家
- 了凡四训
- 中说
- 道家
- 老子
- 庄子
- 阴符经
- 列子
- 抱朴子
- 神仙传
- 文子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尹文子
- 古文观止
- 昭明文选
- 别集
- 浮生六记
- 曾国藩家书
- 日知录
- 西湖梦寻
- 郁离子
- 龙川别志
- 随园诗话
- 训蒙骈句
- 词源
- 闲情偶寄
- 古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