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 任脉·任脉
任为阴脉之海,其脉起于中极之下,少腹之内,会阴之分。(在两阴之间)上行而外出,循曲骨,(横骨上毛际陷中)上毛际,至中极,(脐下四寸,膀胱之募)同足厥阴、太阴、少阴并行腹里,循关元,(脐下三寸,小肠之募,三阴任脉之会)历石门(即丹田,一名命门,在脐下二寸,三焦募也)气海,(脐下一寸半宛宛中,男子生气之海)会足少阳、冲脉于阴交。(脐下一寸,当膀胱上口,三焦之募)循神阙、(脐中央)水分,(脐上一寸,当小肠下口)会足太阴于下脘。(脐上二寸,当胃下口)历建里,(脐上三寸)会手太阳、少阳、足阳明于中脘。(脐上四寸,胃之募也)上上脘、(脐上五寸)巨阙、(鸠尾下一寸,心之募也)鸠尾、(蔽骨下五分)中庭、(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)膻中、(玉堂下一寸六分,直两乳中间)玉堂、(紫宫下一寸六分)紫宫、(华盖下一寸六分)华盖、(璇玑下一寸)璇玑,(天突下一寸)
上喉咙,会阴维于天突、廉泉。(天突在结喉下四寸宛宛中,廉泉在结喉上,舌下,中央)上颐,循承浆,与手足阳明、督脉会。(唇下陷中)环唇上,至下 交,复出分行,循面,系两目下之中央,至承泣而终。(目下七分,直瞳子陷中,二穴)凡二十七穴。难经、甲乙经,并无循面以下之说。
任脉之别络,名曰尾翳。下鸠尾,散于腹。实则腹皮痛,虚则痒搔。
灵枢经曰∶缺盆之中任脉也,名曰天突。其侧动脉人迎,足阳明也。
- 推荐作品:
- 子
- 十三经
- 诗经
- 左传
- 礼记
- 孝经
- 谷梁传
- 易经
- 其他经学
- 中庸
- 大学
- 笠翁对韵
- 子夏易传
- 文昌孝经
- 白虎通义
- 匡谬正俗
- 正史
- 史记
- 三国志
- 汉书
- 隋书
- 宋书
- 元史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旧五代史
- 金史
- 梁书
- 北齐书
- 辽史
- 明季南略
- 编年史
- 续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汉官六种
- 明季北略
- 三朝北盟会编
- 过江七事
- 杂史
- 五代新说
- 战国策
- 靖康传信录
- 五代史阙文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九州春秋
- 别史
- 平宋录
- 传记
- 列女传
- 唐才子传
- 英雄记
- 载记
- 越绝书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东京梦华录
- 洛阳伽蓝记
- 华阳国志
- 蛮书
- 吴船录
- 都城纪胜
- 岭外代答
- 史评
- 传习录
- 儒家
- 菜根谭
- 增广贤文
- 荀子
- 小窗幽记
- 围炉夜话
- 幼学琼林
- 国语
- 近思录
- 明夷待访录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三十六计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六韬
- 孙膑兵法
- 百战奇法
- 三略
- 将苑
- 尉缭子
- 太白阴经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李卫公问对
- 历代兵制
- 何博士备论
- 管子
- 商君书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扬子法言
- 天工开物
- 齐民要术
- 农桑辑要
- 黄帝内经
- 本草纲目
- 伤寒论
- 神农本草经
- 金匮要略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四圣心源
- 食疗本草
- 扁鹊心书
- 术数
- 渊海子平
- 葬书
- 神峰通考
- 焦氏易林
- 棋经十三篇
- 谱录
- 茶经
- 随园食单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吕氏春秋
- 百家姓
- 格言联璧
- 笑林广记
- 颜氏家训
- 论衡
- 龙文鞭影
- 清代名人轶事
- 困学纪闻
- 南越笔记
- 金楼子
- 尚书正义
- 风俗演义
- 齐东野语
- 艺文类聚
- 宣室志
- 山海经
- 水浒传
- 三国演义
- 西游记
- 红楼梦
- 搜神记
- 儒林外史
- 博物志
- 剪灯新话
- 初刻拍案惊奇
- 绿野仙踪
- 幽明录
- 唐传奇
- 济公全传
- 三侠五义
- 古今谭概
- 鬼神传
- 狄公案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北游记
- 何典
- 南游记
- 杨家将
- 绣云阁
- 西汉演义
- 说唐全传
- 前汉演义
- 雷峰塔奇传
- 后汉演义
- 李公案
- 南史演义
- 小八义
- 薛刚反唐
- 春秋配
- 开辟演义
- 林公案
- 北史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心经
- 了凡四训
- 无量寿经
- 五灯会元
- 中说
- 道家
- 庄子
- 列子
- 黄帝四经
- 黄庭经
- 云笈七签
- 悟真篇
- 文子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亢仓子
- 诗文评
- 昭明文选
- 幽梦影
- 日知录
- 郁离子
- 伯牙琴
- 训蒙骈句
- 词源
- 诗人玉屑
- 词曲
- 桃花扇
- 古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