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三 鳞部·白花蛇
释名
蕲蛇、褰鼻蛇。
气味
(肉)甘、咸、温、有毒。
主治
风瘫、疠风、疥癣。用白花蛇肉四两(酒炙),天麻七钱半,薄荷 、荆芥各二钱半,共研为末,加好酒二升、蜜四两,熬成膏。每服一碗,酒送下。一天服三次,服后须在暖处出汗,十日后可见效。此方名“驱风膏”。除本方外,还有“世传白花蛇酒”、“瑞竹白化蛇酒”、“濒湖白花蛇酒”等,亦治各种风疾。
大订风及一切风疮。用白花蛇、乌梢蛇、土蝮蛇各一条,酒泡过,取肉晒干,加苦参头末四两,共研为末,再加皂角一斤(切小,酒浸,去酒),一起在水中揉出浓汁,熬膏调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吸圣散煎汤送下。一天服三次,服后吃点稀饭压往。三日一浴,取叶,避风。此方名“三蛇愈风丹。”
刀漏瘰疬,遍发面腋,痒痛难忍,憎寒发热。用白花蛇在酒中泡过后取肉二两,炒干;生犀角一两二钱五分,研细;黑牵牛五钱,半生半烽;青皮五钱,各药共研为末,每取二钱,加腻粉五分,黎明时以糯米汤调服。泻下恶物。即为有效。十日一服,可绝病根。忌发物,此名“三因白花蛇散”。
痘疮黑陷。用白花蛇连骨炙。勿令炙焦,取三钱,加大丁香工枚,共研为末。每服五分,水和淡酒关定,有特效。不久,身上发热。疮主红活。此方名“托痘花蛇散”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子
- 十三经
- 礼记
- 周礼
- 仪礼
- 孝经
- 论语
- 公羊传
- 笠翁对韵
- 大戴礼记
- 匡谬正俗
- 后汉书
- 明史
- 宋史
- 晋书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宋书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旧五代史
- 南史
- 北史
- 金史
- 辽史
- 南齐书
- 续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西夏书事
- 汉官六种
- 纪事本末
- 明季北略
- 三朝北盟会编
- 五代新说
- 松漠纪闻
- 战国策
- 奉天录
- 东观奏记
- 九州春秋
- 平宋录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唐才子传
- 明儒学案
- 十六国春秋
- 高士传
- 英雄记
- 载记
- 吴越春秋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大唐西域记
- 洛阳伽蓝记
- 武林旧事
- 华阳国志
- 蛮书
- 吴船录
- 都城纪胜
- 庐山记
- 政书
- 通典
- 史评
- 史通
- 菜根谭
- 围炉夜话
- 说苑
- 盐铁论
- 明夷待访录
- 帝范
- 潜夫论
- 中论
- 兵家
- 三十六计
- 素书
- 吴子
- 尉缭子
- 太白阴经
- 便宜十六策
- 虎钤经
- 投笔肤谈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扬子法言
- 折狱龟鉴
- 棠阴比事
- 农家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神农本草经
- 难经
- 金匮要略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针灸大成
- 四圣心源
- 食疗本草
- 扁鹊心书
- 医学源流论
- 三命通会
- 神相全编
- 渊海子平
- 滴天髓阐微
- 葬书
- 九章算术
- 葬法倒杖
- 焦氏易林
- 李虚中命书
- 月波洞中记
- 艺术
- 棋经十三篇
- 古画品录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谱录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鬼谷子
- 千字文
- 吕氏春秋
- 墨子
- 智囊全集
- 格言联璧
- 梦溪笔谈
- 颜氏家训
- 陶庵梦忆
- 人物志
- 金楼子
- 西京杂记
- 尚书正义
- 池北偶谈
- 齐东野语
- 避暑录话
- 类书
- 艺文类聚
- 搜神后记
- 宣室志
- 世说新语
- 水浒传
- 聊斋志异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太平广记
- 博物志
- 镜花缘
- 东周列国志
- 幽明录
- 老残游记
- 唐传奇
- 酉阳杂俎
- 东游记
- 济公全传
- 孽海花
- 鬼神传
- 狄公案
- 雍正剑侠图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北游记
- 何典
- 夷坚志
- 西汉演义
- 南北史演义
- 女仙外史
- 儿女英雄传
- 雷峰塔奇传
- 说岳全传
- 李公案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南史演义
- 河东记
- 小五义
- 薛刚反唐
- 唐摭言
- 开辟演义
- 林公案
- 海国春秋
- 北史演义
- 两晋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毛公案
- 释家
- 了凡四训
- 五灯会元
- 中说
- 知言
- 僧宝传
- 道家
- 老子
- 阴符经
- 抱朴子
- 黄帝四经
- 黄庭经
- 悟真篇
- 文子
- 文始真经
- 总集
- 古文观止
- 昭明文选
- 浮生六记
- 曾国藩家书
- 幽梦影
- 郁离子
- 龙川别志
- 伯牙琴
- 随园诗话
- 诗人玉屑
- 闲情偶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