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十九 菜部·百合
释名
藩、强瞿、蒜脑薯。
气味
(根)甘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面合病(伤寒病之后坐卧不安,神志不清,胡言乱语)。如已发汗用百合枚,水泡一夜,次日清晨以泉水煮取一升;另用知母三两,加水二程式煮取一升。百合汁、知母汁合在一起煮成一升半,分次服。此方名“百合知母汤”。如已吐过,则用百全七枚,水泡一夜,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,加鸡蛋白一个,分两次服。此方名“百合鸡子汤”。如已泻过,则用百合七枚,水泡一夜,次日清晨以泉水二繁荣昌盛煮取一升;另用代赭石一两、滑石三两,加水二繁荣昌盛煮取一升,是百合汁一起再煮成一升半,分两次服。此方名“百合代赭汤”。如未经汗、吞、下,则用百合枚,水泡一领先,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;另以生地黄汁一升,令两汁合煮成一升半,分两次服。此方名“百合地黄汤”。如病已变成消渴,则用百合一升在水一半中泡一夜,取汗温洗病人,洗毕 ,令病人吃白汤饼。如病已变成热症,则用百合一两、滑石三两,共研为末,水冲一匙,微泻即见药效。如病已变成腹满作痛,则用百合炒为末,每服一匙,水送下。一天服二次。
肺脏 热。烦闷咳嗽。用新百合四两,加蜜蒸软,时时含一片吞津。
肺病吐血。用新百合捣汁,水送服。煮百合吃亦可。
风疹流走。用盐泥二两、百合半两、黄丹二钱、醋一分、唾液四分,捣和敷贴。
疮肿不穿。用野百合同盐捣泥敷涂。
天泡疮。用生百合捣涂,二、二日即安。或用百合花晒干为末,调菜油涂搽亦有效。
肠风下血。有百合子,酒炒微赤,研为末,开水冲服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尚书
- 左传
- 周礼
- 仪礼
- 论语
- 尔雅
- 公羊传
- 谷梁传
- 中庸
- 大学
- 笠翁对韵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白虎通义
- 匡谬正俗
- 后汉书
- 明史
- 清史稿
- 旧唐书
- 隋书
- 宋书
- 元史
- 魏书
- 周书
- 南史
- 北齐书
- 辽史
- 陈书
- 南齐书
- 逸周书
- 资治通鉴
- 续资治通鉴
- 西夏书事
- 纪事本末
- 过江七事
- 松漠纪闻
- 五代史阙文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九州春秋
- 别史
- 十六国春秋
- 英雄记
- 载记
- 越绝书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东京梦华录
- 大唐西域记
- 洛阳伽蓝记
- 吴船录
- 都城纪胜
- 庐山记
- 通典
- 读通鉴论
- 儒家
- 增广贤文
- 三字经
- 国语
- 盐铁论
- 近思录
- 明夷待访录
- 帝范
- 北溪字义
- 兵家
- 孙子兵法
- 六韬
- 孙膑兵法
- 百战奇法
- 吴子
- 尉缭子
- 乾坤大略
- 练兵实纪
- 虎钤经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韩非子
- 商君书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折狱龟鉴
- 农家
- 齐民要术
- 北山酒经
- 本草纲目
- 伤寒论
- 神农本草经
- 金匮要略
- 濒湖脉学
- 针灸大成
- 洗冤集录
- 食疗本草
- 饮膳正要
- 肘后备急方
- 扁鹊心书
- 温病条辨
- 术数
- 三命通会
- 滴天髓阐微
- 九章算术
- 天玉经
- 疑龙经
- 焦氏易林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棋经十三篇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谱录
- 杂家
- 鬼谷子
- 墨子
- 淮南子
- 朱子家训
- 论衡
- 陶庵梦忆
- 人物志
- 权谋残卷
- 清代名人轶事
- 困学纪闻
- 金楼子
- 西京杂记
- 池北偶谈
- 避暑录话
- 搜神后记
- 宣室志
- 小说家
- 世说新语
- 红楼梦
- 聊斋志异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博物志
- 东周列国志
- 老残游记
- 二刻拍案惊奇
- 新齐谐
- 子不语
- 东游记
- 孽海花
- 古今谭概
- 狄公案
- 花月痕
- 穆天子传
- 三刻拍案惊奇
- 海上花列传
- 何典
- 南游记
- 杨家将
- 绣云阁
- 西汉演义
- 韩湘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荡寇志
- 岭表录异
- 刘公案
- 大唐新语
- 小五义
- 白牡丹
- 独异志
- 薛刚反唐
- 春秋配
- 薛仁贵征东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释家
- 无量寿经
- 中说
- 知言
- 僧伽吒经
- 阴符经
- 列子
- 黄帝四经
- 神仙传
- 云笈七签
- 悟真篇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尹文子
- 总集
- 昭明文选
- 别集
- 浮生六记
- 西湖梦寻
- 词源
- 诗人玉屑
- 闲情偶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