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二 素问·异法方宜论
黄帝曰:医之治病也,一病而治各不同,皆愈,何也?
黄帝问道:医生医疗疾病,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,但结果都能痊愈,这是什么道理呢?
岐伯对曰:地势使然也。
岐伯回答说:这是因为地理环境不同,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。
故东方之域,天地之所始生也。鱼盐之地,海滨傍水,其民食鱼而嗜咸,皆安其处,美其食。鱼者使人热中,盐者胜血,故其民皆黑色疏理,其病皆为痈疡,其治宜砭石。故砭石者,亦从东方来。
所以,东方地区,是太阳初升之地,气候有如春天般温和。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,由于地处海滨而接近于水,所以该地方的人们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,他们安居在这个地方,以鱼、盐为美食。但由于多吃鱼类,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,而过多的吃盐,咸能走血,又会耗伤血液,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且肌理松疏,该地多发痈肿、疮疡之类的疾病,对其治疗,大都宜用砭石刺法。因此,砭石的治病方法,也是从东方传来的。
西方者,金玉之域,沙石之处,天地之所收引也。其民陵居而多风,水土刚强,其民不衣而褐荐,其民华食而脂肥,故邪不能伤其形体,其病生于内,其治宜毒药。故毒药者,亦从西方来。
西方地区,盛产黄金和玉石,遍地沙石,这里是日落的地方,气候有如秋天般收敛引急。该地的人们,依山陵而住,其地多风,水土的性质又属刚强,而他们的生活,穿粗织衣服,睡草席毛毡,但饮食都是鲜美酥酪牛羊肉之类,因此体肥,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身体,他们发病,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,对其治疗,宜用药物。所以药物疗法,是从西方传来的。
北方者,天地所闭藏之域也。其地高陵居,风寒冰洌。其民乐野处而乳食,脏寒生满病,其治宜灸焫。故灸焫者,亦从北方来。
北方地区,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,地形较高。人们依山陵而居住,经常处在风寒凛冽的环境中,该地的人们,喜好游牧生活,四野临时住宿,吃的是牛羊奶酪,因此内脏受寒,易生脾胃胀满的疾病。对其治疗,宜用艾火炙灼(艾灸),所以艾灸的治疗方法,是从北方传来的。
南方者,天地所长养,阳之所盛处也。其地下,水土弱,雾露之所聚也。其民嗜酸而食胕,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,其病挛痹,其治宜微针。故九针者,亦从南方来。
南方地区,像自然界万物长养的夏天炎热气候,是阳光最盛的地方。而地势又低下,土地湿润,因此雾露经常聚集,该地的人们,喜欢吃酸类和发酵腐熟的食品,其皮肤腠理致密而带红色,易发生筋脉拘急、麻木不仁等风湿类疾病,对其治疗,宜用微针针刺。所以九针的治病方法,是从南方传来的。
中央者,其地平以湿,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。其民食杂而不劳,故其病多瘘厥寒热,其治宜导引按蹻。故导引按蹻者,亦从中央出也。
中央之地,地形平坦而多潮湿,物产丰富。所以人们的食物种类很多而混杂,生活比较安逸,这里发生的疾病,多是痿厥寒热(即伤寒病),这类病的治疗,宜用导引(气功)、按蹻(按摩)的方法。所以导引、按蹻的治法,是从中央地区推广出去的。
故圣人杂合以治,各得其所宜。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,得病之情,知治之大体也。
从以上情况来看,一个高明的医生,是能够将这许多治病方法综合起来,根据具体情况,随机应变,灵活运用,使患者得到适宜治疗。所以治法尽管各有不同,而结果是疾病都能痊愈。这是由于医生能够了解病情,并掌握了治疗方法的缘故。
- 推荐作品:
- 史
- 十三经
- 诗经
- 尚书
- 左传
- 礼记
- 周礼
- 论语
- 尔雅
- 谷梁传
- 易经
- 笠翁对韵
- 文昌孝经
- 正史
- 汉书
- 明史
- 晋书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旧唐书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北史
- 金史
- 逸周书
- 续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西夏书事
- 汉官六种
- 明季北略
- 五代新说
- 贞观政要
- 松漠纪闻
- 战国策
- 靖康传信录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九州春秋
- 别史
- 传记
- 十七史百将传
- 唐才子传
- 明儒学案
- 十六国春秋
- 载记
- 越绝书
- 徐霞客游记
- 水经注
- 大唐西域记
- 武林旧事
- 华阳国志
- 岭外代答
- 庐山记
- 史评
- 读通鉴论
- 史通
- 儒家
- 荀子
- 弟子规
- 小窗幽记
- 说苑
- 春秋繁露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兵家
- 三十六计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六韬
- 孙膑兵法
- 百战奇法
- 将苑
- 尉缭子
- 乾坤大略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武经总要
- 练兵实纪
- 便宜十六策
- 历代兵制
- 虎钤经
- 投笔肤谈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韩非子
- 管子
- 慎子
- 扬子法言
- 折狱龟鉴
- 邓析子
- 农家
- 农桑辑要
- 黄帝内经
- 伤寒论
- 神农本草经
- 难经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濒湖脉学
- 四圣心源
- 食疗本草
- 扁鹊心书
- 温病条辨
- 医学源流论
- 术数
- 神相全编
- 渊海子平
- 九章算术
- 天玉经
- 神峰通考
- 焦氏易林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艺术
- 艺舟双楫
- 谱录
- 茶经
- 随园食单
- 鬼谷子
- 墨子
- 百家姓
- 格言联璧
- 梦溪笔谈
- 笑林广记
- 朱子家训
- 颜氏家训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公孙龙子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南越笔记
- 金楼子
- 尚书正义
- 避暑录话
- 艺文类聚
- 搜神后记
- 宣室志
- 水浒传
- 西游记
- 搜神记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西厢记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喻世明言
- 初刻拍案惊奇
- 绿野仙踪
- 幽明录
- 老残游记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官场现形记
- 酉阳杂俎
- 隋唐演义
- 东游记
- 三侠五义
- 孽海花
- 古今谭概
- 鬼神传
- 雍正剑侠图
- 穆天子传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北游记
- 海上花列传
- 何典
- 绣云阁
- 韩湘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雷峰塔奇传
- 岭表录异
- 说岳全传
- 后汉演义
- 南史演义
- 河东记
- 白牡丹
- 幻中游
- 独异志
- 小八义
- 薛刚反唐
- 春秋配
- 海国春秋
- 北史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隋唐两朝志传
- 释家
- 心经
- 了凡四训
- 无量寿经
- 僧伽吒经
- 道家
- 列子
- 抱朴子
- 黄帝四经
- 神仙传
- 云笈七签
- 悟真篇
- 文子
- 尹文子
- 刘子
- 诗文评
- 总集
- 昭明文选
- 别集
- 呻吟语
- 日知录
- 西湖梦寻
- 郁离子
- 龙川别志
- 伯牙琴
- 随园诗话
- 沧浪诗话
- 训蒙骈句
- 词源
- 诗人玉屑
- 词曲
- 桃花扇
- 长生殿
- 古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