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 药草·栀子
[新添]:十月选成熟栀子,取子淘净,晒干。至来春三月,选沙白地,劚畦。区深一尺,全去旧土,却收地上湿润浮土,筛细,填满区。下种稠密,如种茄法。细土薄糁。上搭箔棚遮日,高可一尺。旱时,一二日用水于棚上频频浇洒,不令土脉坚垎。四十余日,芽方出土。薅治,浇溉。至冬月,厚用蒿草藏护。
[新添]十月的时候选取成熟的栀子果实,把子取出,淘洗干净,晒干收藏。等到来年春天三月,选择空闲的沙土地,掘治成畦。区坑一尺深,将旧土全部去掉,另外收敛地面上湿润的表土,用筛筛细,把区坑填满。播种要稠密,如同种茄子的方法,用细土薄撒覆盖。畦上搭盖箔棚遮蔽日晒,棚高约一尺。天旱时,每隔一两天便用水在棚上频繁地浇洒,不要让畦土变得干硬。约需四十多天,幼芽方可长出地面。应经常拔草、松土和浇水。到了冬季,要用厚厚的蒿草将其覆盖并保护好。
次年三月移开,相去一寸一科。锄治、浇溉宜频。冬月,用土深拥根株,其枝梢用草包护。至次年三四月又移,一步半一科,栽成行列。须园内穿井,频浇,频锄。每岁冬,须北面厚夹篱障,以蔽风寒。第四年,开花结实。十月收摘,甑内微蒸过,晒干用。
第二年三月进行分栽,相隔一尺远栽一棵。锄草松土、浇水要勤。冬季,用土把根部壅埋得深深的,枝梢用草包裹加以保护。至第三年三四月间再移一次,一步半远栽一棵,要栽得行列整齐。栀园内应该凿井,经常浇水和锄草松土。每年冬天,均要在园子的北面夹编一道厚的篱笆墙,以便挡蔽寒风吹袭。第四年便可开花结实。十月间采摘收取,放进甑锅稍微蒸过,晒干后便可用来染色。
- 推荐作品:
- 子
- 诗经
- 尚书
- 礼记
- 孝经
- 论语
- 孟子
- 公羊传
- 易经
- 其他经学
- 中庸
- 正史
- 三国志
- 后汉书
- 明史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旧唐书
- 隋书
- 元史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金史
- 梁书
- 辽史
- 陈书
- 南齐书
- 逸周书
- 明季南略
- 资治通鉴
- 汉官六种
- 过江七事
- 杂史
- 五代新说
- 贞观政要
- 松漠纪闻
- 靖康传信录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九州春秋
- 别史
- 传记
- 列女传
- 十七史百将传
- 唐才子传
- 明儒学案
- 高士传
- 英雄记
- 吴越春秋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东京梦华录
- 大唐西域记
- 武林旧事
- 吴船录
- 庐山记
- 政书
- 通典
- 传习录
- 儒家
- 菜根谭
- 增广贤文
- 三字经
- 荀子
- 弟子规
- 围炉夜话
- 盐铁论
- 春秋繁露
- 明夷待访录
- 帝范
- 潜夫论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三十六计
- 孙子兵法
- 六韬
- 百战奇法
- 将苑
- 吴子
- 尉缭子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武经总要
- 练兵实纪
- 历代兵制
- 投笔肤谈
- 何博士备论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韩非子
- 商君书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折狱龟鉴
- 棠阴比事
- 医家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伤寒论
- 神农本草经
- 濒湖脉学
- 食疗本草
- 医学源流论
- 术数
- 渊海子平
- 葬书
- 天玉经
- 疑龙经
- 葬法倒杖
- 焦氏易林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古画品录
- 园冶
- 谱录
- 茶经
- 墨子
- 淮南子
- 格言联璧
- 梦溪笔谈
- 笑林广记
- 论衡
- 名贤集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人物志
- 权谋残卷
- 公孙龙子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西京杂记
- 尚书正义
- 齐东野语
- 太平御览
- 艺文类聚
- 搜神后记
- 山海经
- 世说新语
- 红楼梦
- 聊斋志异
- 儒林外史
- 太平广记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博物志
- 喻世明言
- 东周列国志
- 初刻拍案惊奇
- 绿野仙踪
- 幽明录
- 老残游记
- 二刻拍案惊奇
- 酉阳杂俎
- 东游记
- 三侠五义
- 孽海花
- 鬼神传
- 狄公案
- 花月痕
- 穆天子传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三遂平妖传
- 海上花列传
- 夷坚志
- 杨家将
- 西汉演义
- 女仙外史
- 儿女英雄传
- 荡寇志
- 雷峰塔奇传
- 岭表录异
- 说岳全传
- 后汉演义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大唐新语
- 朝野佥载
- 河东记
- 白牡丹
- 独异志
- 薛刚反唐
- 开辟演义
- 两晋演义
- 无量寿经
- 知言
- 僧伽吒经
- 僧宝传
- 道家
- 老子
- 庄子
- 阴符经
- 黄帝四经
- 黄庭经
- 太玄经
- 云笈七签
- 文子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古文观止
- 别集
- 冰鉴
- 曾国藩家书
- 幽梦影
- 日知录
- 西湖梦寻
- 龙川别志
- 伯牙琴
- 文心雕龙
- 长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