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五 果实·诸果
《齐民要术》:崔寔曰:正月,自朔暨晦,可移诸树杂木。唯有果实者,及望而止。望谓十五日。过十五日,则果少实。
《齐民要术》:崔寔说:正月,从初一到月底可移栽各种树木和各种杂木。只有各种果树必须在望日以前移栽;望是指十五日。过了十五日移栽的,便会结实少。
《食经》云:种名果法:三月上旬,斫取直好枝如大拇指,长五尺,《类要》云:一尺五寸。内著芋头中种之。无芋,大芜菁根亦可。《类要》云:萝卜亦得。胜种核,核三四年乃如此大耳。可得行种。
《食经》说:种植各种名果的方法:应在三月上旬,剪取好的枝条,大拇指粗细、长五尺,《类要》说:一尺五寸长。插入芋头中种下去;没有芋头的时候,用大芜菁根代替也可以。《类要》说:用萝卜也可以。采用这样的扦插法,要比培育实生苗要好,实生苗要经过三四年才可以长到这样大,而且可以得到好的品种。
凡五果,正月一日鸡鸣时,把火遍照其下,则无虫灾。
凡是各种果树,正月初一夜间鸡叫时,用火在树下照一遍,便不会有虫害发生。
《博闻录》:柳子厚《郭橐駞传》:所种树,或移徙,无不活,且硕茂早实以蕃。有问之,对曰:“凡植木之性,其本欲舒,其培欲平,其土欲故,其筑欲密。既然已,勿动勿虑,去不复顾。其莳也,若子,其置也,若弃;则其天者全,而其性得矣。他植者则不然,根拳而土易;其培之也,若不过焉,则不及。苟有能反是者,则又爱之太恩,忧之太勤,旦视而暮抚,已去而复顾。甚者,爪其肤,以验其生枯;摇其本,以观其疏密;而木之性日以离矣。虽曰爱之,其实害之;虽曰忧之,其实仇之。故不我若也。”
《博闻录》:柳子厚所撰《郭橐駞传》一文说:(郭橐駞)橐驼种的树,或者移植的树,没有不成活的;而且长得高大茂盛,果实结得早而且多。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,他回答说:“我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,不过是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,使它的本性充分发展而已。凡是种植的树木,它的本性是:树木的树根要舒展,它的培土要平均,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,根周围的捣土要紧实。这样做了之后,就不要再动,不要再忧虑它,离开后就不再管它。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,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,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,它的本性也就能够得到充分发展。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,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;只不过不抑制、减少它的结果罢了,也并不是有能力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。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。种树时,树根拳曲着,又换了生土;给树培土的时候,不是过紧就是太松。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,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,担心它太过分了;早晨去看了,晚上又去摸摸,已经离开了,又回来望望。更严重的,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,摇动树的根部来看培土是松还是紧,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。虽然说是喜爱它,这实际上是害它;虽说是担心它,这实际上是仇视它。所以他们种植的树都不如我!”
凡木皆有雌雄,而雄者多不结实。可凿木作方寸穴,取雌木填之,乃实。以银杏雄树试之便验。社日,以杵舂百果树下,则结实牢。不实者亦宜用此法。果木有虫蠹者,用杉木作钉,塞其穴,虫立死。树木有虫蠧,以芫花纳孔中,或纳百部叶。
通常木类皆分雌雄,雄树多数不结果实,可以在树上凿一个一寸见方的小孔穴,将雌树上的木块填入穴中,便可结实。可用雄性的银杏树试验一下,一定会灵验。社日,用木杵在各种果树脚下面舂捣,果实便会长得很牢固(不会落下来)。有的果树不结实,亦可采用这一方法。果树生蠹虫,可用杉木作成木钉把虫穴用钉塞住,虫便立刻死掉。树木生虫蠹,用芫花填塞穴孔中,或将百部叶塞进去。
《岁时广记》:《遁斋闲览》“凡果木久不实者,以祭社余酒洒之,则繁茂倍常。用人发挂枝上,则飞鸟不敢近。结实时,最忌白衣人过其下,则其实尽落。”
《岁时广记》引用《遁斋闲览》的话说:“所有各种果树,如果长时间不结果,用祭祀剩余的酒往树上喷洒,树便会加倍的茂盛。用人的头发挂在树枝上,各种鸟类便不敢飞近树。果树正在坐果时,最忌讳穿白衣服的人从树下走过,会使树上的果实全部都掉光。”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集
- 尚书
- 左传
- 礼记
- 孝经
- 论语
- 孟子
- 公羊传
- 其他经学
- 大学
- 笠翁对韵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文昌孝经
- 白虎通义
- 史记
- 汉书
- 明史
- 晋书
- 宋书
- 南史
- 北史
- 梁书
- 北齐书
- 陈书
- 续资治通鉴
- 西夏书事
- 明季北略
- 贞观政要
- 松漠纪闻
- 靖康传信录
- 五代史阙文
- 奉天录
- 别史
- 平宋录
- 晏子春秋
- 十七史百将传
- 唐才子传
- 十六国春秋
- 英雄记
- 万历野获编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大唐西域记
- 洛阳伽蓝记
- 吴船录
- 都城纪胜
- 庐山记
- 政书
- 史评
- 读通鉴论
- 史通
- 传习录
- 儒家
- 菜根谭
- 三字经
- 荀子
- 围炉夜话
- 孔子家语
- 说苑
- 春秋繁露
- 明夷待访录
- 帝范
- 潜夫论
- 北溪字义
- 兵家
- 三十六计
- 素书
- 吴子
- 尉缭子
- 司马法
- 太白阴经
- 李卫公问对
- 武经总要
- 历代兵制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韩非子
- 管子
- 扬子法言
- 邓析子
- 农家
- 齐民要术
- 伤寒论
- 难经
- 千金方
- 濒湖脉学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针灸大成
- 肘后备急方
- 神相全编
- 撼龙经
- 滴天髓阐微
- 葬书
- 葬法倒杖
- 焦氏易林
- 李虚中命书
- 月波洞中记
- 艺术
- 棋经十三篇
- 古画品录
- 园冶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千字文
- 吕氏春秋
- 淮南子
- 智囊全集
- 格言联璧
- 梦溪笔谈
- 笑林广记
- 朱子家训
- 颜氏家训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人物志
- 公孙龙子
- 老老恒言
- 困学纪闻
- 西京杂记
- 池北偶谈
- 类书
- 太平御览
- 山海经
- 三国演义
- 西游记
- 聊斋志异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东周列国志
- 剪灯新话
- 绿野仙踪
- 老残游记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官场现形记
- 新齐谐
- 唐传奇
- 济公全传
- 三侠五义
- 孽海花
- 鬼神传
- 雍正剑侠图
- 穆天子传
- 常言道
- 南游记
- 西汉演义
- 南北史演义
- 女仙外史
- 说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荡寇志
- 前汉演义
- 雷峰塔奇传
- 龙城录
- 后汉演义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大唐新语
- 朝野佥载
- 南史演义
- 薛刚反唐
- 春秋配
- 北史演义
- 两晋演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薛丁山征西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心经
- 了凡四训
- 无量寿经
- 五灯会元
- 中说
- 知言
- 僧宝传
- 老子
- 庄子
- 悟真篇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亢仓子
- 古文观止
- 别集
- 冰鉴
- 幽梦影
- 呻吟语
- 伯牙琴
- 词源
- 诗人玉屑
- 长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