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五 药草·苜蓿
《齐民要术》:地宜良热;七月种之。畦种水浇,一如韭法。亦一剪一上粪,铁杷耧土令起,然后下水。一年三刈。留子者,一刈则止。春初既中生啖,为羹甚香。长宜饲马,马尤嗜之。此物长生,种者一劳永逸。都邑负郭,所宜种之。
《齐民要术》:苜蓿适合种植在耕熟的好地上。七月间下种。作畦、下种、浇水的方法,完全和种韭菜的方法一样。也是每剪一次,要上一次粪;用铁耙把土耧松,然后再浇水。一年收刈三次。留种子的话,刈过一次便不要再刈了。开春后,既可以生食,做汤羹更加香美。长大以后,可用来喂马,马特别喜欢吃。这种植物可以长生不衰,种植的人,只需种上一次,便可年年收割。城市近郊,适宜种植。
崔寔曰:七月、八月,可种苜蓿。
崔寔说:“七月、八月,可以种苜蓿。”
《四时类要》:苜蓿,若不作畦种,即和麦种之不妨。
《四时类要》:苜蓿,若不采用畦种法时,便和麦子混在一起种也无妨碍。
烧苜蓿之地,十二月烧之讫。二年一度,耕垄外根,即不衰。凡苜蓿春食作干菜,至益人。
放火烧苜蓿,应当在十二月放火烧毕。每隔两年,把垄外的蔓延根耕断一次,(苜蓿)便会生长不衰。凡是在春天吃苜蓿或者作干菜,都是极有益于人的。
- 推荐作品:
- 史
- 子
- 集
- 十三经
- 诗经
- 尚书
- 左传
- 仪礼
- 论语
- 尔雅
- 公羊传
- 谷梁传
- 易经
- 其他经学
- 中庸
- 易传
- 文昌孝经
- 白虎通义
- 匡谬正俗
- 正史
- 三国志
- 宋史
- 晋书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旧唐书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旧五代史
- 金史
- 梁书
- 陈书
- 逸周书
- 明季南略
- 编年史
- 资治通鉴
- 续资治通鉴
- 西夏书事
- 纪事本末
- 三朝北盟会编
- 过江七事
- 杂史
- 贞观政要
- 松漠纪闻
- 靖康传信录
- 五代史阙文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别史
- 平宋录
- 十七史百将传
- 高士传
- 英雄记
- 江南野史
- 徐霞客游记
- 水经注
- 东京梦华录
- 吴船录
- 都城纪胜
- 岭外代答
- 政书
- 读通鉴论
- 传习录
- 儒家
- 菜根谭
- 增广贤文
- 三字经
- 荀子
- 小窗幽记
- 围炉夜话
- 幼学琼林
- 国语
- 说苑
- 盐铁论
- 近思录
- 春秋繁露
- 潜夫论
- 三十六计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百战奇法
- 将苑
- 吴子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李卫公问对
- 武经总要
- 练兵实纪
- 虎钤经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法家
- 管子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棠阴比事
- 邓析子
- 医家
- 农家
- 齐民要术
- 本草纲目
- 濒湖脉学
- 洗冤集录
- 扁鹊心书
- 温病条辨
- 术数
- 神相全编
- 渊海子平
- 九章算术
- 葬法倒杖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古画品录
- 园冶
- 谱录
- 茶经
- 书目答问
- 鬼谷子
- 千字文
- 百家姓
- 智囊全集
- 笑林广记
- 论衡
- 夜航船
- 陶庵梦忆
- 权谋残卷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困学纪闻
- 南越笔记
- 金楼子
- 西京杂记
- 尚书正义
- 风俗演义
- 搜神后记
- 宣室志
- 小说家
- 三国演义
- 西游记
- 搜神记
- 警世通言
- 西厢记
- 太平广记
- 博物志
- 喻世明言
- 老残游记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官场现形记
- 唐传奇
- 隋唐演义
- 子不语
- 古今谭概
- 狄公案
- 十二楼
- 花月痕
- 北游记
- 三遂平妖传
- 何典
- 南游记
- 杨家将
- 南北史演义
- 女仙外史
- 韩湘子全传
- 说唐全传
- 前汉演义
- 雷峰塔奇传
- 岭表录异
- 刘公案
- 南史演义
- 小五义
- 白牡丹
- 独异志
- 小八义
- 春秋配
- 唐摭言
- 林公案
- 两晋演义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心经
- 了凡四训
- 无量寿经
- 五灯会元
- 中说
- 道家
- 老子
- 抱朴子
- 黄庭经
- 文子
- 文始真经
- 亢仓子
- 诗文评
- 昭明文选
- 别集
- 冰鉴
- 浮生六记
- 日知录
- 西湖梦寻
- 郁离子
- 伯牙琴
- 文心雕龙
- 词源
- 词曲
- 桃花扇
- 长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