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三 竹木·柳
《齐民要术》:种柳:正月、二月中,取弱柳枝大如臂,长一尺半,烧下头二三寸,埋之令没。常足水以浇之。必数条俱生,留一根茂者,余悉掐去。别竖一柱以为依主,以绳拦之。若不拦,必为风所摧,不能自立。一年中,即高一丈余。其旁生枝叶即掐去,令直耸上。高下任人,取足,便掐去正心,即四散下垂,婀娜可爱。若不掐心,则枝不四散,或邪或曲,生亦不佳也。六七月中,取春生少枝种,则长倍疾。少枝叶青气壮,故长疾也。
《齐民要术》:种柳:正月到二月间,截取臂膀粗细的弱柳枝条,长一尺半,把下头二三寸长的一段用火烧过,全部埋入土中。经常把水浇足,必然会有好几个枝条同时生长出来,将其中健壮的一根留下,其余的一律掐掉。另外,竖立一根木柱作为依托,用绳拦系在柱上。若不用绳拦住,必被风吹折,不能自己独立。一年以内,即可长到一丈多高。旁生的侧枝和叶子都要掐去,让它一直向上猛长。树的高低,完全听从人意,高度长足了,便可将正心掐去,新发出的侧枝便会向四面散开,自行下垂,柔弱细长的枝条(随风摆动着)十分可爱。如不掐掉正心,枝条便不会向四下散开,枝干有的斜有的歪,长出来的也都不好看。六七月间,伐取春天新生长出来的嫩枝条,埋种下去,会生长得加倍的快速。新生的嫩枝和绿叶,长势正旺盛,所以长得特别快。
杨柳:下田停水之处,不得五谷者,可以种柳。八月、九月中水尽,燥湿得所时,急耕,则锔楱之。至明年四月,又耕熟,勿令有块,即作墒垄。一亩三垄,一垄之中,逆顺各一到,墒中宽狭,正似葱垄。从五月初,尽七月末,每天雨时,即触雨折取春生少枝,长一尺已上者,插著垄中。二尺一根,数日即生。少枝长疾,三岁成椽。比如余木,虽微脆,亦足堪事。岁种三十亩,三年种九十亩;岁卖三十亩,终岁无穷。
杨柳:低洼停水,不能种植五谷的地方,可以种植柳树。八九月间,积水干涸后,干湿适宜时,赶紧翻耕,随时用铁齿耙耙过。到第二年四月,再次精耕,不要有土块,即时作好行垄。一亩作三条垄,每垄来回各耕一遍,墒中的宽度,正和葱垄的宽度相同。从五月初起到七月底止,每次遇上天下雨,便应冒雨折取春天新生长出来的嫩枝条,长度要在一尺以上的,插在垄中,二尺远插一根。不用几天的时间,便会长出新芽。嫩枝长得很快,三年便可长成屋椽,比其他木料虽然稍微脆一些,但也可以应用。每年种三十亩,三年便有九十亩;每年可依次出卖三十亩,便足够全年的开支了。
凭柳:可以为楣、车辋、杂材及枕。
凭柳:可以作栏杆、车辋、杂用材料及木枕。
种箕柳法:山涧、河旁及下田不得五谷之处,水尽干时,熟耕数遍。至春冻释,于山陂、河坎之旁,刈取箕柳,三寸栽之。漫散,即劳;劳讫,引水停之。至秋,任为簸箕。山柳赤而脆,河柳白而肕。
种箕柳法:在山间涧溪及河流旁边,以及低洼地不能种植五谷的地方,等水耗干后,精耕多次。到了来年春天,地冻消释时,在山脚河边,割取箕柳枝条,截成三寸长的小段,随时漫撒在地里,劳摩覆土。劳摩过后,引水停贮。到秋后,便可用来作簸箕。山柳的木质色红而且脆,河柳的木质色白而且柔韧。
《陶朱公术》曰:种柳千树,则足柴。十年以后,髡一树得一载;岁髡二百树,五年一周。
《陶朱公术》说:种上一千棵柳树,便会有足够的烧柴。十年过后,修剪一棵树,可以得到一车柴;每年修剪二百棵,五年修剪一遍。
《四时类要》引:种柳:取青嫩枝如臂,长六七尺,烧下头三二寸,埋二尺以上。
《四时类要》:种柳:选取又绿又嫩的像胳膊一样粗的枝条,长度要有六七尺,把下端二三寸长的一段用火烧过,埋入土中二尺以上深。
《博闻录》:杨柳根下,先种大蒜一枚,不生虫。
《博闻录》:杨柳树根下面,预先种上一颗大蒜瓣,树便不会生虫。
- 推荐作品:
- 史
- 子
- 集
- 十三经
- 左传
- 孝经
- 论语
- 尔雅
- 公羊传
- 谷梁传
- 易经
- 其他经学
- 大学
- 笠翁对韵
- 匡谬正俗
- 正史
- 史记
- 汉书
- 晋书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旧唐书
- 隋书
- 元史
- 新五代史
- 周书
- 北史
- 金史
- 梁书
- 北齐书
- 陈书
- 南齐书
- 明季南略
- 编年史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西夏书事
- 纪事本末
- 明季北略
- 过江七事
- 杂史
- 松漠纪闻
- 战国策
- 靖康传信录
- 五代史阙文
- 顺宗实录
- 九州春秋
- 十七史百将传
- 高士传
- 英雄记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东京梦华录
- 大唐西域记
- 洛阳伽蓝记
- 华阳国志
- 吴船录
- 都城纪胜
- 岭外代答
- 政书
- 史评
- 读通鉴论
- 史通
- 儒家
- 菜根谭
- 三字经
- 弟子规
- 幼学琼林
- 国语
- 说苑
- 盐铁论
- 北溪字义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六韬
- 孙膑兵法
- 尉缭子
- 司马法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李卫公问对
- 武经总要
- 历代兵制
- 投笔肤谈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韩非子
- 法家
- 商君书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扬子法言
- 棠阴比事
- 邓析子
- 医家
- 农家
- 齐民要术
- 农桑辑要
- 本草纲目
- 伤寒论
- 难经
- 千金方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食疗本草
- 扁鹊心书
- 医学源流论
- 三命通会
- 撼龙经
- 滴天髓阐微
- 九章算术
- 天玉经
- 焦氏易林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茶经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千字文
- 墨子
- 百家姓
- 淮南子
- 智囊全集
- 格言联璧
- 梦溪笔谈
- 笑林广记
- 夜航船
- 名贤集
- 陶庵梦忆
- 人物志
- 权谋残卷
- 公孙龙子
- 龙文鞭影
- 清代名人轶事
- 困学纪闻
- 南越笔记
- 金楼子
- 西京杂记
- 尚书正义
- 风俗演义
- 宣室志
- 小说家
- 山海经
- 水浒传
- 西游记
- 红楼梦
- 警世通言
- 西厢记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初刻拍案惊奇
- 绿野仙踪
- 二刻拍案惊奇
- 新齐谐
- 唐传奇
- 酉阳杂俎
- 隋唐演义
- 孽海花
- 古今谭概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南游记
- 夷坚志
- 杨家将
- 南北史演义
- 韩湘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说岳全传
- 后汉演义
- 李公案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大唐新语
- 朝野佥载
- 小五义
- 白牡丹
- 幻中游
- 独异志
- 小八义
- 北史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薛丁山征西
- 毛公案
- 五灯会元
- 中说
- 知言
- 僧伽吒经
- 僧宝传
- 老子
- 庄子
- 阴符经
- 抱朴子
- 黄帝四经
- 黄庭经
- 神仙传
- 云笈七签
- 悟真篇
- 文子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亢仓子
- 总集
- 昭明文选
- 浮生六记
- 幽梦影
- 日知录
- 西湖梦寻
- 郁离子
- 龙川别志
- 随园诗话
- 诗人玉屑
- 词曲
- 牡丹亭
- 桃花扇
- 长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