轶事典故
吴起为将
吴起做主将后,同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,吃一样的伙食,睡觉不铺垫褥,行军不乘车骑马,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。一次,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,吴起替他吸吮脓液。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,就放声大哭。有人说:你儿子是个小卒,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脓液,怎么还哭呢?那位母亲回答:不是这个原因。往年吴公为他的父亲吸吮毒疮,他的父亲在战场上奋勇杀敌,很快就战死了。如今吴公又给我儿子吸吮毒疮,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。,因此,我才哭他啊。
谏魏武侯
魏武侯曾向吴起询问国君继位后第一年称作元年的含义,吴起回答说:元年就是国君必须要行事谨慎。魏武侯问:如何行事谨慎?吴起说:君主必须端正自身。魏武侯又问:君主应当怎样端正自身?吴起回答说:君主要明智,心智不明的话有什么办法能端正自身呢?那应当广开言路并从中选择,使自己的心智聪明。古代的君主一开始处理国政时,士大夫如有进言、士人如有请见、百姓如有请求,君主一定会满足他们,公族如果有人来请安问候一定接见他们,,四方有人来投奔都不拒绝,这算是君主言路不受堵塞、双眼不受蒙蔽的方法;君主分赏俸禄必须要周到,使用刑罚必须要恰当,一定要宅心仁厚,时常惦记着百姓的利益,消除百姓的祸患,这样就不会失去民心;君主自身的作风要正派,亲信的大臣必须亲自挑选任用,大夫不能兼任其他的职务,管理百姓的权力不能掌握在一个家族手中,这样君主就不会失去权力,这都是《春秋》中的嘱托,也是君主继位后第一年必须要做的大事。
魏武侯处理政事得当,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。魏武侯退朝后面带喜色,吴起上前对他说:有人曾把楚庄王的话告诉过您吗?魏武侯问:楚庄王是怎么说的?吴起回答说:楚庄王处理政事得当,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,退朝后他面带忧色。申公巫臣上前询问其原因,楚庄王说:‘我处理政事得当,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,我深感忧虑。忧虑的原因就在仲虺的话中,他说过:诸侯中能得到师傅的可称王得天下,得到朋友的可称霸诸侯,得到提出疑问的人的能够保全国家,,自行谋划而没有谁能比得上的会灭亡。现在凭我这样的本事,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,我的国家将要灭亡了!因此我深感忧虑。'楚庄王因此而忧虑,而您却因此而高兴。魏武侯后退了几步,拱手向吴起拜了两次说:是上天派先生来挽救寡人的过错啊。
一次,魏武侯和大臣们乘船在西河上游玩,魏武侯赞叹道:河山这样的险峻,边防难道不是很坚固吗!大臣王错在旁,说:这就是晋国强大的原因。如果再修明政治,那么我们魏国称霸天下的条件就具备了。吴起回答说:我们国君的话,是危国之道啊;可是你又来附和,这就更加危险了。武侯很气愤地说:你这话是什么道理?吴起回答说:河山的险是不能依靠的,霸业从不在河山险要处产生。过去三苗居住的地方,左有彭蠡湖,右有洞庭湖,岐山居北面,,衡山处南面。虽然有这些天险倚仗,可是政事治理不好,结果被大禹放逐。夏桀的国家,左面是天门山的北麓,右边是天溪山的南边,庐山和峄山在二山北部,伊水、洛水流经它的南面。有这样的天险,但是没有治理好国政,结果被商汤讨伐。殷纣的国家,左边有孟门山,右边有漳水和滏水,前有黄河环绕,后有太行遮蔽。虽有这样险阻的地势,然而国家治理不好,遭到周武王的讨伐。而且国君曾亲自和我一道迫使敌方的城邑投降,敌人的城墙并非不高,,人民并非不多啊,可是我们能够兼并他们,就是因为他们政治腐败的缘故。由此看来,靠着地形险峻,怎么能成就霸业呢?武侯说:好啊。我今天终于听到圣人之言了!西河的政务,就全托付给你了。
田文论相
吴起做西河守,取得了很高的声望。魏武侯时,魏国设置国相,任命田文做国相。吴起很不高兴,对田文说: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,可以吗?田文说:可以。吴起说:统率三军,让士兵乐意为国效死力,敌国不敢图谋魏国,您比我吴起如何?田文说:不如您。吴起说:管理文武百官,让百姓亲附,充实府库的储备,您比我吴起如何?田文说:不如您。吴起说:拒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,韩国、赵国服从归顺,您比我吴起如何?田文说:不如您。,吴起说: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,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,是什么道理呢?田文说:国君年少,国人疑虑,大臣不亲附,百姓不信任,正处在这时,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?还是应当托付给我?吴起沉默许久,然后说:应该托付给您啊。田文说:这便是我地位居于您之上的原因。吴起这才自知不如田文。
吴起攻亭
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,秦国有个岗亭靠近魏国境内。这个岗亭会对魏国的种田人造成很大危害,但是又不值得征调部队攻打它。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放了一根车辕,然后下令说:谁能把车辕搬到南门外,就赏赐他上等田地、上等住宅。起初没有人去搬它,最终有个人把车辕搬到南门,吴起立即按照命令行赏。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红豆,下令说:谁能把红豆搬到西门,赏赐如前。百姓们都争抢去搬。最后吴起下令道:明天要攻打岗亭,能冲锋陷阵的,,就任命他做大夫,赏赐上等田地和住宅。百姓们争先恐后参战,一个早上就把岗亭攻占了。
吴起守信
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,便邀请他来家里用餐。这位老朋友让吴起先回家等他,说他过一会就去。吴起说:那我等您来了再吃。这人到黄昏都没有来,吴起也不吃饭,就等着他。第二天早上,吴起派人去请这位老朋友。直到这位老朋友来了,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。
吴起出妻
据《韩非子》记载,吴起让他妻子织一条丝带,结果长度比他要求的短了一些。吴起让她去改一下,他妻子答应了。等到织好了又量了量,还是不符合吴起的要求。吴起非常生气,他妻子回答说:我开始织的时候就把线定好了,不能再改了。吴起于是休掉了妻子。吴起的妻子向她哥哥求助,她哥哥说:吴起是制定法令的人,他制定法令,是想为大国建立功业。他的法令必须先要在自己的妻子身上兑现,然后才能推行下去,你不要指望再回去了。吴起妻子的弟弟后来被卫国国君重用,,想凭着自己的身份去求吴起与其姐复婚。吴起没有答应,反而离开了卫国。
这个故事还有一种说法:吴起把织好的丝带拿给他妻子看后让她织条一模一样的,等到丝带织成后一经比较,新织的那条特别好。吴起说:让你织条丝带,要求像那条一样。这条织得特别好,是什么原因?他妻子说:用的材料是一样的,只是我多下了些工夫,所以织的更好。吴起说:这不是我的吩咐。于是让妻子穿好衣服,把她休回了娘家。她的父亲前去求情,吴起说:我在家从来不说空话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史
- 十三经
- 尚书
- 礼记
- 周礼
- 孝经
- 孟子
- 易经
- 其他经学
- 大学
- 笠翁对韵
- 易传
- 匡谬正俗
- 史记
- 三国志
- 后汉书
- 宋史
- 晋书
- 旧唐书
- 隋书
- 宋书
- 旧五代史
- 南史
- 金史
- 南齐书
- 逸周书
- 明季南略
- 编年史
- 续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西夏书事
- 汉官六种
- 纪事本末
- 三朝北盟会编
- 过江七事
- 靖康传信录
- 五代史阙文
- 奉天录
- 东观奏记
- 九州春秋
- 传记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唐才子传
- 明儒学案
- 载记
- 越绝书
- 地理
- 大唐西域记
- 洛阳伽蓝记
- 武林旧事
- 华阳国志
- 都城纪胜
- 庐山记
- 政书
- 史评
- 史通
- 传习录
- 儒家
- 菜根谭
- 增广贤文
- 三字经
- 荀子
- 小窗幽记
- 幼学琼林
- 孔子家语
- 说苑
- 近思录
- 春秋繁露
- 北溪字义
- 素书
- 百战奇法
- 三略
- 将苑
- 尉缭子
- 兵法二十四篇
- 练兵实纪
- 便宜十六策
- 历代兵制
- 虎钤经
- 何博士备论
- 法家
- 慎子
- 棠阴比事
- 医家
- 齐民要术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黄帝内经
- 神农本草经
- 千金方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针灸大成
- 洗冤集录
- 饮膳正要
- 扁鹊心书
- 医学源流论
- 术数
- 三命通会
- 渊海子平
- 滴天髓阐微
- 葬书
- 疑龙经
- 焦氏易林
- 月波洞中记
- 棋经十三篇
- 园冶
- 茶经
- 千字文
- 墨子
- 百家姓
- 淮南子
- 智囊全集
- 梦溪笔谈
- 颜氏家训
- 论衡
- 名贤集
- 陶庵梦忆
- 权谋残卷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困学纪闻
- 南越笔记
- 西京杂记
- 齐东野语
- 艺文类聚
- 搜神后记
- 小说家
- 山海经
- 三国演义
- 红楼梦
- 儒林外史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喻世明言
- 初刻拍案惊奇
- 老残游记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官场现形记
- 唐传奇
- 隋唐演义
- 济公全传
- 三侠五义
- 孽海花
- 古今谭概
- 鬼神传
- 雍正剑侠图
- 穆天子传
- 北游记
- 海上花列传
- 南游记
- 杨家将
- 绣云阁
- 西汉演义
- 南北史演义
- 女仙外史
- 说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荡寇志
- 前汉演义
- 雷峰塔奇传
- 岭表录异
- 龙城录
- 后汉演义
- 刘公案
- 大唐新语
- 南史演义
- 白牡丹
- 林公案
- 海国春秋
- 两晋演义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释家
- 心经
- 了凡四训
- 僧伽吒经
- 道家
- 老子
- 庄子
- 黄帝四经
- 黄庭经
- 太玄经
- 云笈七签
- 悟真篇
- 文始真经
- 亢仓子
- 尹文子
- 古文观止
- 浮生六记
- 幽梦影
- 日知录
- 西湖梦寻
- 龙川别志
- 伯牙琴
- 文心雕龙
- 随园诗话
- 沧浪诗话
- 训蒙骈句
- 诗人玉屑
- 牡丹亭
- 闲情偶寄
- 桃花扇
- 长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