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七·前凉录
张轨
张轨,字士彦,安定乌氏人,汉常山王耳十七世孙。祖烈,魏外黄令,父温,太官令。母陇西辛氏。轨少好学明经与同郡皇甫士安友善,拜太子舍人,与京兆杜预善,以所注《易》遗之。太康中,为尚书郎、太子洗马、中庶子,迁散骑常侍,征西将军司马。轨以晋室多难,阴图保据河西,追窦融故事。筮之,遇泰之观,轨喜曰:“霸者之兆。”乃求为凉州。公卿亦举轨,拜凉州剌史,课农桑,拔贤才,置崇文祭酒,征九郡胄子五百人,立学校以教之。永兴二年,拜安西将军封乐乡侯。惠帝崩,遣长史北宫纯、司马纂、别驾阴监奉表京师。是岁,大城姑臧,其城本匈奴所筑也,南北七里,东西三里,地有龙形,故名卧龙城。永嘉四年十一月,黄龙出于临羌河,发水升天,身长十余丈。五年,帝遣使拜车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荣命未至,而刘曜攻陷长安,迁晋帝于平阳。建兴元年,晋愍帝即位于长安,遣使者拜轨镇西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加侍中,封西平郡公,固让不受。三年,进拜太尉、凉州牧。以轨年老多疾,拜子寔行抚军,副凉州剌史。五月,轨寝疾,立子寔为世子。己丑,薨于正寝,年六十。葬建陵,册赠侍中、太尉,谥武穆,张祚僭号,追尊武王,庙号太宗。
张寔
张寔字安逊,轨之世子也。学尚明察,敬贤爱士,晋举秀才,除尚书郎。永嘉元年,固辞骁骑将军,请还凉州,帝许之。改授议郎、西中郎将。建兴元年,长史张玺等表嗣位。十月,帝遣使授西中郎将凉州剌史西平公。二年十一月,帝将降刘曜,进寔侍中、司空、凉州牧。三年,始知刘曜逼迁天子平阳,大临三日。五年,南阳王宝闻愍帝崩,自称晋王,年号建康,置百官,遣使拜征西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增邑三千户。六年六月,京兆人刘弘挟左道以眩惑百姓,密与寔左右十余人谋杀寔,怀刀入内,斩寔于外寝,时年五十。葬宁陵,晋王宝册赠寔大司马,凉州牧,谥曰元公。张祚僭号,追尊曰明王,庙号高祖。母弟茂嗣、以寔子幼嗣。茂字成逊,实之母弟,虚靖好学,不以势利为心。建兴元年,相国南阳王宝辟从事中郎,又荐为给事黄门侍郎,皆不就。二年,征为侍中,又以疾固辞。四年,拜秦州剌史,加散骑常侍:领雍州,皆不受。寔左司马阴元等以寔既被害,子骏冲幼,宜立长君,乃推茂为大都督、太尉、凉州牧。茂不从,以平西将军行都督凉州诸军事、护羌校尉、凉州牧、西平公,大赦境内。九月,立寔子骏为世子。三年,刘曜遣鸿胪拜茂太师、凉王。四年,茂寝疾,执骏手泣曰:“吾先人以孝友见称,自汉以来,世执忠顺,汝谨守忠节,毋或失堕。”薨于正寝,年四十八。刘曜遣使赠太宰,谥成烈王。张祚僭号,追尊曰成王,庙号太宗。
张骏
张骏字公庭,寔之世子。永嘉元年生,幼而奇伟,十岁能属文。茂之四年,拜使持节大都督、大将军、凉州牧、西平公,大赦境内。刘曜遣使拜大将军、凉州牧。元年正月,亲耕藉田。二月,始承晋元帝崩问,大临三日。四年十二月,刘曜为勒所擒,曜太子毗及刘胤等率众奔上邽。六年二月,石勒称天王。遣使拜骏征西大将军、凉州牧,加五锡之礼。八年,群僚劝骏称凉王,置百官。骏曰:“此非人臣所言,敢有此言,罪在不赦。”又请立世子,乃立重华为世子。十二月,鄯善王元礼献女姝好,号曰美人,立宾遐观以处之。十四年五月,雨雪降霜,骏避正殿,素服,命群寮极言得失。十五年,以右长史任处领国子祭酒,立辟雍、明堂而行礼焉。命西曹掾集阁内外事付索绥,以著《凉春秋》。十一月以世子重华行凉州事。十九年田于建西,逾玉石县。九月,改玉石县为金泽县。二十一年,始置百官,官号皆拟天朝,车服旌旗一如王者。酒泉太守马岌上言:“酒泉南山既昆仑之体,周穆王见西王母,乐而忘归,即谓此山。有石室、玉堂、珠玑镂饰,焕若神宫。”《禹贡》:“昆仑在临江之西,即此明矣。宜立西王母祠,以裨朝廷无疆之福。”骏从之。二十二年六月,薨于正德前殿,年四十。晋遣策赠大司马,谥忠成公。七月,葬大陵,张祚僭号,追尊文王,庙号世祖。
张重华
张重华字泰临,骏第二子,宽和懿重,沉毅少言。骏薨,右长史任处上华为使持节、大都督、太尉、凉州牧、护羌校尉、西平公、假凉王,大赦境内。三年九月,晋遣使者拜侍中大都督陇右诸军事、大将军、凉州剌史、领护羌校尉、西平公。重华以位号未称,怒不受诏。群寮上重华为丞相、凉王、雍秦凉三州牧。五年重华宴群寮于间豫庭,论讲经义。顾问索绥曰:“孔子妇谁家女老聃父字为何四皓既安太子,住乎还山乎?”绥曰:“孔子妇姓亓官氏。老聃父名乾,字元果,胎刖无耳,一目不明,孤单,年七十二无妻,与邻人益寿氏老女野合,怀胎八十年乃生老子。四皓还否,臣尚未悉。”重华曰:“卿不知乎四皓死于长安,有四皓冢,为不还山也。”七年十月,重华寝疾临春坊,遣左长史马岌荣拜子灵曜为世子,大赦境内。十一月薨于平章殿,年二十七。葬显陵。张祚僭号,追谥桓王,庙号世祖。
张祚
张祚字太伯,骏之长庶子,博学雄武,有政治之才。骏之二十一年,拜延兴太守,封宁侯。重华薨,子灵曜嗣。七年十一月,右长史赵长等矫称遗令,以祚为使持节、都督中外诸军事、抚军太将军、辅政。十二月,赵长等议以灵曜冲幼,世难未夷,宜立长君,废曜为宁凉侯,立祚为大将军、护羌校尉、凉州牧。赵长等议僭即王位于谦光殿,大赦,改元为和平元年。立妻辛氏为皇后,子太和为太子,封弟天锡为长宁侯,重华少子玄靖为凉武侯,置百官。二月尊祖父,郊祀天地。二年,有神降于玄武殿,自称玄宴,与人交语。祚日夜祈之,神言与之福利,祚甚信之。征东张瓘遣兵传檄,废祚还第,复立灵曜。八月,祚收瓘弟琚及其子嵩等。骁骑将军宋混兄修,素与祚有隙,大惧。祚疑之,混西奔,招合夷晋,众至万余人,还向姑臧。祚遣阳秋胡将灵曜于苑,拉其腰而杀之,埋于沙坑。九月,宋混次于武始大泽,为灵曜发哀。闰月,混至姑臧。祚登神雀观,张琚、张嵩杀祚守卒,死者四百余人,斩西门关纳混,领军赵长开宫门以应琚,长驰入殿中,大呼称万岁。祚以长败贼,下观劳之,长奋槊剌祚中额,奔入万秋阁,为厨士徐里所杀。以庶人礼葬之。天赐即位,备礼改葬于愍陵,追谥威王,封子延坚为金泽侯。
张玄靖
张玄靖字元安,重华少子,母郭夫人。和平二年,宋混、张琚等上玄靖为大将军、凉州牧、护羌校尉、西平公,时年七岁。张瓘至姑臧,推玄靖为大将军、凉王。自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、尚书令、凉州牧、张掖郡公。四年五月,东苑大冢上忽有灾,池东天泽地燃,广袤数丈。执法御史杜逸言于瓘曰:“此皆变之大者,可就禳之。”瓘征兵数万,集于姑臧,谋讨宋氏。混与弟澄及左右壮士杨和等四十余骑奔入南门外,令诸营曰:“张瓘得罪,被太后诏诛之。”俄而众至二千,拥瓘率众出战,混击败之,众悉去,瓘自杀。混入见玄靖,以混为使持节中外都督诸军事、骠骑大将军、酒泉郡侯,辅政。五年六月,大旱、令诸祈雨之官咏《云汉》诗。儒林祭酒索绥曰:“《云汉》陈周宣之美,非旱之文。昔神鼎之出汉,虞丘不贺。今辞与事违,恐非致泽之意也。”绥字士艾,敦煌人,父戢为司徒。绥家贫好学,举孝廉,为记室祭酒,母丧去职。后举秀才,著《凉春秋》五十卷。又作《六夷颂》符命、传十余篇,以著述之功封平乐亭侯。六年,宋混卒。天锡以使持节都督诸军辅政。八月,右将军齐南等议,以靖多难,务须立长君。劝天锡自立。闰月,天锡遣肃等夜害玄靖,时年十四,葬平陵,谥冲王。
张天锡
张天锡字纯嘏,骏之少子。母曰刘美人,玄靖即位,年十八。谒于太庙,尊母刘氏为太后。元年四月,秦遣鸿胪回国拜天锡大将军、凉州牧、西平公。三年姑臧北山杨树生松叶,西苑牝鹿生角,东苑铜佛生毛,延兴地震,陷裂水出。天锡避正殿,引咎责谢。晋遣使拜陇右关中诸军大将军、凉州牧、西平公。八年,郡国火,燃于泥中、三十所。苻坚复有兼并之规,天锡大惧,遣从事中郎韩博奉表于晋人,与桓温书,克其年大举,都会上邽。十年,以世子怀为使持节、镇西将军、高昌郡公,次子大豫为世子。豫母焦氏为左夫人。七月,大水,地震西平五十,日中地十动,土楼崩。天锡疾,美人阎姬、薛姬皆自杀。二姬因色并有殊宠,天锡每谓之曰:“汝二人将何以报我,我死之后,岂可更为人妻?”皆曰:“尊若不讳,妾请效死于前,洒扫于地下,无他志。”十月,天锡疾瘳,大赦境内,追悼二姬,葬以夫人礼。十三年五月,苻坚遣武卫将军句长等率众来伐,天锡遣中卫将军史景等拒战赤岸,为秦所败。在锡纳左长马芮之言,面缚降秦,东徙长安,拜归义侯、北部尚书,迁右仆射。随苻坚败于淮南。又入晋为员外散骑常侍,复本封。薨,赠镇西将军,谥悼公。
张轨以晋永宁九月辛已岁牧凉州,至天锡败亡之岁,岁在丙午,八主,七十六年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子
- 诗经
- 尚书
- 左传
- 孝经
- 论语
- 谷梁传
- 易经
- 其他经学
- 易传
- 文昌孝经
- 白虎通义
- 匡谬正俗
- 正史
- 史记
- 汉书
- 宋史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隋书
- 宋书
- 元史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旧五代史
- 南史
- 金史
- 梁书
- 辽史
- 南齐书
- 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西夏书事
- 汉官六种
- 三朝北盟会编
- 过江七事
- 杂史
- 五代新说
- 战国策
- 靖康传信录
- 奉天录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十六国春秋
- 越绝书
- 蛮书
- 史评
- 传习录
- 儒家
- 菜根谭
- 三字经
- 荀子
- 弟子规
- 小窗幽记
- 幼学琼林
- 春秋繁露
- 帝范
- 潜夫论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兵家
- 三十六计
- 孙子兵法
- 六韬
- 三略
- 吴子
- 尉缭子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武经总要
- 练兵实纪
- 历代兵制
- 投笔肤谈
- 何博士备论
- 慎子
- 扬子法言
- 折狱龟鉴
- 棠阴比事
- 医家
- 天工开物
- 农桑辑要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黄帝内经
- 本草纲目
- 难经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濒湖脉学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针灸大成
- 食疗本草
- 饮膳正要
- 肘后备急方
- 扁鹊心书
- 术数
- 神相全编
- 渊海子平
- 滴天髓阐微
- 九章算术
- 神峰通考
- 李虚中命书
- 棋经十三篇
- 古画品录
- 艺舟双楫
- 杂家
- 千字文
- 淮南子
- 智囊全集
- 颜氏家训
- 论衡
- 名贤集
- 容斋随笔
- 人物志
- 权谋残卷
- 公孙龙子
- 困学纪闻
- 南越笔记
- 西京杂记
- 齐东野语
- 避暑录话
- 类书
- 山海经
- 水浒传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西厢记
- 太平广记
- 博物志
- 喻世明言
- 东周列国志
- 剪灯新话
- 绿野仙踪
- 幽明录
- 老残游记
- 二刻拍案惊奇
- 新齐谐
- 酉阳杂俎
- 隋唐演义
- 东游记
- 鬼神传
- 狄公案
- 十二楼
- 雍正剑侠图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常言道
- 南游记
- 绣云阁
- 西汉演义
- 南北史演义
- 说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前汉演义
- 后汉演义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刘公案
- 南史演义
- 小五义
- 白牡丹
- 独异志
- 开辟演义
- 林公案
- 海国春秋
- 北史演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毛公案
- 释家
- 了凡四训
- 中说
- 知言
- 僧宝传
- 老子
- 庄子
- 黄帝四经
- 黄庭经
- 云笈七签
- 文子
- 亢仓子
- 诗文评
- 总集
- 冰鉴
- 浮生六记
- 曾国藩家书
- 幽梦影
- 西湖梦寻
- 郁离子
- 沧浪诗话
- 训蒙骈句
- 词源
- 词曲
- 桃花扇
- 长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