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三·南燕录
慕容德
慕容德字玄明,皝之少子。皝每对诸宫人言,妇人妊娠梦日入怀,必生天子。公孙夫人方妊。梦日入脐中,独喜而不敢言。晋咸康二年昼寝,生德,左右以告,方寤而起。皝曰:“此儿易生,似郑庄公,长必有大德。”遂以德为名。年十二而皝薨,哀毁过礼。年十八,长八尺二寸,额上有日角偃月重文。元玺初,封梁公。建熙初,进号安北将军,封范阳王。入为魏尹。秦灭燕,徙于长安。秦伐凉,德请征自效,后为张掖太守。
苻坚伐晋,垂请德为副,坚败,德乃随垂如邺。垂称燕王,复封范阳王。建兴元年,为司隶校尉。八年,拜司徒。垂临薨,谓太子宝曰:“邺是旧都,宜委范阳王。永康元年,以德镇邺。及宝失中山,自龙城奔邺,以德为丞相,领冀州牧,承制南夏。”德兄子麟自义台来奔,因说德曰:“中山既没,魏必乘胜攻邺,虽粮储素积,而城大难固。且人情沮动,不可以战。及魏军未至,拥众南渡,就鲁阳王和,据滑台而聚兵积谷,伺隙而动,计之上也。魏虽拔中山,势不久留,不过驱掠而返。人不乐从,理自生变。然后振威以援之,魏则内外受敌,使恋旧之士,有所依凭。广开恩信,招集遗黎,可一举而取之。”先是慕容和亦劝德南徙,于是许之。隆安元年正月,德率户四万三千,车二万七千乘,自邺徙滑台。黎阳魏军垂至,三军危惧,欲堡据黎阳,昏日流澌水合,是夜济讫,冰亦寻消。德大悦,改黎阳津为天子津。
德入滑台,赵王麟等九十八人上言:“今中士倾陷,龙都萧条,赵魏遗黎,鹄企皇泽,伏愿仰承俯顺,以承宗庙,谨上皇帝尊号。”德许之,令曰:“假顺来议,且以燕元故事,统符行帝制奏诏而已。“改永康三年为元年,大赦殊死已下,置百官,封进有差。”宝自龙城南奔至黎阳城西数里,伏于河西,遣中黄门赵思告北地王钟曰:“上以去二月得丞相表,即自南征,段速骨作逆于乙连,今失据来此,呼丞相奉迎。”钟驰使白状,宝遣思之后,见采樵者,知德称帝,惧而北奔。初、苻登既灭、登弟广率所部二千来降,拜冠军,处之乞活堡。至是复叛,称秦王。德留抚军鲁阳王和守滑台,德率众攻广,斩之。和长史季辨杀和,以滑台降魏。德曰:“苻广虽平,抚军失据,进有强敌,退无所托,计将安出。”尚书潘聪曰:“滑台四通八达,非帝王之居,青齐沃壤,号曰东秦。地方二千里,户余十万,四塞之固,可谓用武之国。“德犹预未决,于是遣牙门苏抚问沙门朗公,报曰:“山栖绝俗之士,不应预闻朝议,但有待之累,非有托无以立。陛下今来,即朗之檀越。敬览潘尚书之议,可谓兴邦之术矣。”抚又问以年世,朗以《周易》筮之曰:“燕衰庚戌。”抚曰:“几何?”曰:“年则一纪世则及子。”抚曰:“何其促乎?”朗曰:“卦兆然也,岂关人哉。”抚秘不敢言。德大悦。三月,德引师而南,五月,次薛城,八月入广固,即皇帝位于南郊,大赦,改元为建平元年。又曰:“汉宣悯吏民犯讳,故改名。朕今增一备字,以为复名,庶开臣子避讳之路。”于是叙赏有差,新旧咸悦。十月,太极端门并就,以公匠张刚为材官将军、上方令。二年十月,徐州剌史潘聪、青州剌史鞠仲来朝,宴于延贤堂。酒酣,德笑谓群臣曰:“朕虽寡薄,恭己南面,在上不骄,夕惕于位,可称自古何等王也!”仲曰:“陛下中兴之圣后,少康、光武之俦也。”顾命左右赐仲帛千匹。仲疑多陈让。德曰:“卿知调朕,朕不知戏卿乎卿饰对非实,故亦虚言相赏,赏不谬加,何足谢也。”韩范进曰:“臣闻天子无戏言,忠臣无妄对,今日之论可谓君臣俱失。“德大悦,赐范绢五十匹。三年三月,德如齐城,登营丘,望见晏婴冢,顾左右曰:“礼,大夫不逼城葬,平仲古之一贤人,达者而生安近市,死葬近城,岂有意乎?”青州秀才晏谟对曰:“孔子称臣先人平仲贤矣,岂不知高其梁,丰其礼,盖政在家门,故俭以矫世。存居湫隘,卒岂择地而葬乎所以不远门者,犹冀悟平生意也。”德悦之。三月,以太牢祀汉城阳景王庙,遂北登社首山,东望鼎足,因目牛山,问谟以齐之山川、贤哲故事。谟历对详辨,画地成图,德深嘉之,拜尚书郎。
五年二月,夜,地震,在栖之鸡皆惊搅飞散。三月,德疾动经旬,几于不振。会前尚书右丞曹默自冀州来奔,以白酒解之,乃廖。以默为御史中丞,封永熙侯。五年正月,兄子超自秦还。九月,汝水竭。十一月,德疾笃,梦曰:“汝既无子,何不早立超为太子,不尔,恶人生心。”戊午,引见群臣于东阳殿,议立超为太子。俄而震起,百寮惊越,德亦不安,还宫疾甚,呼段后、公主及超,申以后事。执超手曰:“德若至晓,更见公卿,顾托以汝,死无所恨。”数目视公主,欲有所言,竟遂不能。段后大言:“今召中书作诏立超,可乎?”备德开目颔之,是夕薨于显安宫,年七十,为十余棺,夜分出四门,潜瘗山谷,莫知其尸所在。虚葬于东阳陵,谥献武皇帝,庙号世宗,在位五年。
慕容超
慕容超字祖明,德兄北海王纳之子,秦灭燕,以纳为广武太守。数岁,去官,与母公孙太妃就弟德家于张掖。德从苻坚南征,留金刀辞母而去。及垂起兵山东,张掖太守苻昌诛纳及德之诸子,公孙太妃以耄不合刑。纳妻段氏以怀妊未决,执于郡狱,狱掾呼延平,德之故吏也,将公孙及段氏逃于羌中,而生超焉。公孙氏临卒,授超金刀,曰:“闻汝伯已兴于邺都,吾朽病将没,相见理绝,汝脱得东归,可以此刀还汝叔也。”后因吕隆归秦,徙凉州民于长安。超因而东归,母谓超曰:“母子得全济者,呼延氏之力也,惠而不报,天不人乎。今虽死,吾欲为汝纳其女以答厚惠。”于是纳之。超至长安,徉狂行乞,由是往来无禁。济阴人宗正谦善卜相,西至长安,卖术于路。超行而遇之。因就谦相,谦奇其姿貌,超乃内断于心,不告母妻。辞母诣霸上,乃与谦俱归,至诸关禁,自称张伏生。二十日达梁父。建平六年四月,至广固,呈以金刀,且宣祖母临终之言,德抚之号恸。超身长八尺,腰九围,姿器魁杰,有类于德。德爱之,名之曰超,封北海王,拜侍中、骠骑大将军、司隶校尉、开府置佐。十一年,立为太子。己未,僭即皇帝位,太赦,改建平六年为太上元年。三年七月,遣中书令韩范聘秦,姚兴许还超母妻。八月,秦使兼员外散骑常侍韦宗还聘,赠以千金。超复遣右仆射张华、给事中宗正元聘秦,送太乐伎一百二十人。姚兴大悦。还超母妻。十月,华发长安,宗正元驰先反命,超悦,遣征虏公孙五楼率骑二千迎于境上,超亲率六宫迎于马耳关。四年正月,大赦,尊父北海穆王为穆皇帝,母段氏为皇太后,居长乐宫。妻呼延氏为皇后。五年二月,晋相刘裕率众来伐。三月,晋师渡淮,超闻晋军之盛,自率众四万拒战,大败,奔还广固,徙郭内民入保小城,晋攻陷大城,长围列守。超请为藩臣,以大岘为界,裕不许。六年正月,超登天门,朝群臣于城上,杀马以飨将士,文武皆有迁授。二月,尚书悦寿开门纳晋师,超出奔,为晋师所执,送建康市斩之,时年二十六。杀鲜卑王公以下三千余人,以男女万余口为军赏。
始建平元年岁在已亥僭号,居齐,至为刘裕所灭,在已酉,凡二十一年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史
- 子
- 集
- 礼记
- 公羊传
- 谷梁传
- 其他经学
- 大学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白虎通义
- 匡谬正俗
- 正史
- 史记
- 三国志
- 明史
- 宋史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周书
- 北齐书
- 陈书
- 南齐书
- 明季南略
- 编年史
- 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西夏书事
- 汉官六种
- 纪事本末
- 三朝北盟会编
- 过江七事
- 五代新说
- 松漠纪闻
- 靖康传信录
- 奉天录
- 东观奏记
- 别史
- 平宋录
- 传记
- 晏子春秋
- 唐才子传
- 明儒学案
- 十六国春秋
- 英雄记
- 载记
- 吴越春秋
- 万历野获编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水经注
- 东京梦华录
- 华阳国志
- 蛮书
- 吴船录
- 都城纪胜
- 岭外代答
- 庐山记
- 通典
- 传习录
- 儒家
- 增广贤文
- 三字经
- 荀子
- 围炉夜话
- 孔子家语
- 说苑
- 盐铁论
- 潜夫论
- 中论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三略
- 将苑
- 吴子
- 乾坤大略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李卫公问对
- 虎钤经
- 法家
- 管子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扬子法言
- 棠阴比事
- 医家
- 农家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黄帝内经
- 伤寒论
- 难经
- 千金方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针灸大成
- 洗冤集录
- 食疗本草
- 肘后备急方
- 扁鹊心书
- 温病条辨
- 医学源流论
- 神相全编
- 渊海子平
- 滴天髓阐微
- 神峰通考
- 葬法倒杖
- 焦氏易林
- 李虚中命书
- 月波洞中记
- 艺术
- 棋经十三篇
- 园冶
- 谱录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鬼谷子
- 千字文
- 墨子
- 百家姓
- 格言联璧
- 笑林广记
- 论衡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权谋残卷
- 清代名人轶事
- 困学纪闻
- 南越笔记
- 西京杂记
- 风俗演义
- 避暑录话
- 类书
- 太平御览
- 艺文类聚
- 小说家
- 西游记
- 儒林外史
- 太平广记
- 喻世明言
- 东周列国志
- 初刻拍案惊奇
- 绿野仙踪
- 幽明录
- 二刻拍案惊奇
- 新齐谐
- 隋唐演义
- 东游记
- 三侠五义
- 古今谭概
- 鬼神传
- 狄公案
- 雍正剑侠图
- 穆天子传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三遂平妖传
- 南游记
- 夷坚志
- 女仙外史
- 儿女英雄传
- 荡寇志
- 前汉演义
- 岭表录异
- 龙城录
- 说岳全传
- 李公案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刘公案
- 大唐新语
- 南史演义
- 小五义
- 白牡丹
- 幻中游
- 独异志
- 开辟演义
- 两晋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释家
- 心经
- 了凡四训
- 无量寿经
- 中说
- 知言
- 僧伽吒经
- 道家
- 老子
- 阴符经
- 太玄经
- 云笈七签
- 悟真篇
- 文子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亢仓子
- 刘子
- 诗文评
- 总集
- 古文观止
- 冰鉴
- 浮生六记
- 幽梦影
- 呻吟语
- 西湖梦寻
- 龙川别志
- 随园诗话
- 沧浪诗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