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·后凉录
吕光
吕光,字世明,略阳人,其先自沛迁略阳,因家焉。世为氐酋。父婆楼,字广平,佐命前秦,官至太尉。光以赵建武中生于枋头,夜有神光之异,故名焉。年十岁,与诸儿童游戏邑里,为战阵之法,童儿咸推为主,而身长八尺四寸,目重瞳子,左肘有肉印,毅凝沈重,宽简有大量。人莫之知,唯王猛异之,曰:“此非常人。”言之苻坚,举贤良,除美阳令,民夷惮爱,邻境肃清,迁鹰扬将军,以功赐爵关内侯。
建元十九年,以光为使持节、都督西讨诸军事,率将军姜飞、彭晃、杜进、康隆等率步骑七万讨西域。十二月至龟兹,龟兹王帛纯捍命不降。光军其城南,五里为一营,深渠高垒,广设疑兵,为木人,被甲罗之垒上,以为持久之计。二十年五月,帛纯乃倾国财宝,请救于狯胡,狯胡王遣弟呐龙侯将馗率骑二十余万救之。胡便弓马,善矛槊,铠如连锁,射不可入,乃以草索为羂,策马掷人,多有中者。众甚惮之。姑默,宿尉头等国及诸胡内外七十万人,光迁营相接阵,为勾锁之法,精骑为游军弥缝其阙。秋七月,战于城西,大败之,帛纯逃奔,王侯降者三十余国。光入其城,城有三重,广轮与长安城等。城中塔庙千数,帛纯宫室壮丽,焕若神居。胡人奢侈,富于生养,家有蒲桃酒,至千斛,经十年不败。士卒沦没酒藏者相继。诸国贡款属路,立帛纯弟震为王以安之。光抚宁西域,威恩甚著,秦以光为使持节、散骑常侍、都督玉门已西诸军事、安西将军、西域校尉,进封顺乡侯。二十一年正月,大飨文武,博议进止,众咸请还。光从之。三月,引还,以驼二万余头致外国珍异千余品,骏马万余匹而还。九月,光入姑臧,自领凉州剌史、护羌校尉。太安元年,苻丕以光为车骑大将军、凉州牧,领护西域大都督、酒泉公。
光始闻苻坚为姚苌所害,奋袂哀怒,三军缟素,大临天城南,传檄诸州,期孟冬大举。谥坚为文昭皇帝。十月,大赦境内,改建元为太安。十一月,群寮劝进曰:“长蛇未殄,方扫国难,宜进位元台。”十二月,上光为侍中、中外都督、陇右诸军、大将军、梁州牧、酒泉公。三年八月,甘露降逍遥园,白燕翔于酒泉,众燕成列而从之。麟嘉元年正月,麟见金泽县,百兽从之。于是群寮奉表请崇进名号。二月,僭即王位于南郊,大赦改元,置官司、丞郎以下犹摄州县事。三年九月,大庙新成,追尊父为景昭王,祖为宣公,曾祖为恭公,高祖为敬公。龙飞元年,五龙见于浩亹,群臣咸贺,劝光称号,六月,僭即天王位于南郊,大赦改年,备置群司,立世子绍为太子。四年九月,光寝疾。十二月,疾甚,立太子绍为天王,光自号太上皇帝,以子纂为太尉,弘为司徒。诏曰:“吾疾病不济,吾终之后,使纂统六军,弘管朝政,汝恭己无为,委重二兄,庶可以济。今外有强寇,民心未宁,汝兄弟辑睦,贻厥万世,若内相图,则祸不旋踵。”纂、弘泣曰:“不敢有二心。”薨,葬高陵。谥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
吕纂
吕纂字永绪,光之长庶子,母赵淑媛。少便弓马,不好书。太安元年,至于姑臧。光临薨,执手戒之曰:“汝性粗武,深为吾忧。开基既难,守成不易。善辅永业,勿听谗言。”光薨,绍秘不发丧,纂排阁入,哭尽哀而出。绍惧,以位让之,曰:“兄功高年长,宜承大统。”纂曰:“臣虽长,陛下国家之嫡,不可以私爱而乱大伦。”骁骑吕超谓绍曰:“纂临丧不哀,步高视远,观其举止,恐成大变,宜早除之。”纂闻超谋,遂率壮士数百逾北城,攻广夏门,入自青角门,升谦光殿,绍登紫阁自杀。吕超出奔广武。纂遂僭即天王位,改龙飞四年为咸宁无年,谥绍隐王。纂游出无度,荒耽酒色。常与左右因醉驰猎于坑涧之间。殿中侍御史王回扣马谏,不纳,番乐太守吕超,擅伐鲜卑思盘,思盘诉超于纂,纂召超入朝,怒曰:“卿恃兄弟桓桓,欲欺吾也。要当杀卿,然后天下可定。”超顿首曰:“不敢。”纂引诸臣宴于内殿,吕隆屡劝纂酒,已至昏醉,乘步挽车,将超等游于内,至琨华堂东阁,超取剑击纂,纂下车擒超。超剌纂洞胸,奔于宣德堂。将军魏盖入斩纂首以徇,隆既篡位,谥灵帝,葬白石陵。
吕隆
吕隆字永基,光弟宝之子,既杀纂,遂僭即王位。大赦,改咸宁三年为神鼎元年。二月,追尊父宝为文皇帝。超有佐命之勋,拜为侍中、都督中外诸军事、辅国大将军、录尚书,封安定公。二年,秦遣鸿胪恒敦拜隆征北大将军、都督河西诸军、凉州牧、建康公。三年,隆以二凉之逼,遣超赍珍宝,请迎、于秦,遣尚书左仆射齐难,率步骑四万来迎。隆率户一万随难东迁。既至长安,秦以隆为散骑常侍,尚书、公如故。超为安定太守,其后坐与姚兴少子广川公弼谋反,诛。
自光以乙酉岁据凉州,至于是岁,岁在癸卯,凡一十九年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史
- 子
- 集
- 诗经
- 礼记
- 周礼
- 仪礼
- 孝经
- 论语
- 孟子
- 谷梁传
- 中庸
- 笠翁对韵
- 匡谬正俗
- 正史
- 三国志
- 汉书
- 新唐书
- 旧唐书
- 隋书
- 元史
- 新五代史
- 金史
- 梁书
- 陈书
- 南齐书
- 逸周书
- 续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西夏书事
- 汉官六种
- 三朝北盟会编
- 杂史
- 别史
- 平宋录
- 传记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十七史百将传
- 唐才子传
- 十六国春秋
- 英雄记
- 吴越春秋
- 万历野获编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水经注
- 东京梦华录
- 武林旧事
- 华阳国志
- 吴船录
- 通典
- 史评
- 儒家
- 菜根谭
- 增广贤文
- 三字经
- 荀子
- 弟子规
- 小窗幽记
- 围炉夜话
- 幼学琼林
- 孔子家语
- 盐铁论
- 近思录
- 春秋繁露
- 帝范
- 兵家
- 百战奇法
- 将苑
- 吴子
- 尉缭子
- 司马法
- 太白阴经
- 乾坤大略
- 李卫公问对
- 练兵实纪
- 历代兵制
- 虎钤经
- 投笔肤谈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韩非子
- 法家
- 商君书
- 扬子法言
- 棠阴比事
- 医家
- 农家
- 天工开物
- 齐民要术
- 北山酒经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四圣心源
- 洗冤集录
- 肘后备急方
- 温病条辨
- 医学源流论
- 三命通会
- 疑龙经
- 焦氏易林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棋经十三篇
- 古画品录
- 茶经
- 随园食单
- 杂家
- 鬼谷子
- 千字文
- 墨子
- 淮南子
- 格言联璧
- 梦溪笔谈
- 笑林广记
- 颜氏家训
- 人物志
- 公孙龙子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西京杂记
- 尚书正义
- 池北偶谈
- 齐东野语
- 类书
- 太平御览
- 搜神后记
- 三国演义
- 红楼梦
- 搜神记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太平广记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东周列国志
- 剪灯新话
- 幽明录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官场现形记
- 唐传奇
- 酉阳杂俎
- 隋唐演义
- 子不语
- 东游记
- 济公全传
- 古今谭概
- 狄公案
- 十二楼
- 雍正剑侠图
- 花月痕
- 穆天子传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海上花列传
- 杨家将
- 绣云阁
- 儿女英雄传
- 荡寇志
- 前汉演义
- 雷峰塔奇传
- 后汉演义
- 李公案
- 刘公案
- 南史演义
- 河东记
- 白牡丹
- 幻中游
- 独异志
- 小八义
- 薛刚反唐
- 唐摭言
- 海国春秋
- 薛仁贵征东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薛丁山征西
- 毛公案
- 心经
- 无量寿经
- 五灯会元
- 中说
- 知言
- 僧宝传
- 道家
- 老子
- 庄子
- 列子
- 黄庭经
- 神仙传
- 太玄经
- 悟真篇
- 文子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诗文评
- 昭明文选
- 浮生六记
- 曾国藩家书
- 呻吟语
- 日知录
- 郁离子
- 龙川别志
- 伯牙琴
- 训蒙骈句
- 诗人玉屑
- 闲情偶寄
- 桃花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