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六·论慎所好
贞观二年,太宗谓侍臣曰:“古人云‘君犹器也,人犹水也,方圆在于器,不在于水。’故尧、舜率天下以仁,而人从之;桀、纣率天下以暴,而人从之。下之所行,皆从上之所好。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,惟好释氏、老氏之教;武帝末年,频幸同泰寺,亲讲佛经,百寮皆大冠高履,乘车扈从,终日谈论苦空,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。及侯景率兵向阙,尚书郎以下,多不解乘马,狼狈步走,死者相继于道路。 武帝及简文卒被侯景幽逼而死。 孝元帝在于江陵,为万纽于谨所围,帝犹讲《老子》不辍,百寮皆戎服以听。俄而城陷,君臣俱被囚挚。庾信亦叹其如此,及作《哀江南赋》,乃云:‘宰衡以干戈为儿戏,缙绅以清谈为庙略。’此事亦足为鉴戒。朕今所好者,惟在尧、舜之道,周、孔之教,以为如鸟有翼,如鱼依水,失之必死,不可暂无耳。”
贞观二年,太宗对侍臣说:“古人说‘国君就像是容器,百姓就像是水,水或方或圆在于容器,而不在于水’。所以尧舜以仁义治天下,人们都跟随他行善;桀纣以残暴治天下,人们都跟随他作恶。下边所做的,都是跟随上边所喜欢的。至于像梁武帝父子崇尚浮华,只爱好释迦牟尼、老子的教义。梁武帝晚年,经常驾临同泰寺,亲自讲解佛经,百官都带大帽,穿高靴,乘车跟随皇上,整天谈论苦呀空呀那一套佛家教义,从不把军机国务典章制度放在心里。等到侯景率兵攻向京城,尚书郎以下的官员,大多不会骑马,狼狈不堪地徒步逃跑,死在路上的人比比皆是。梁武帝和简文帝都被侯景囚禁逼死。梁孝元帝在江陵,被万纽于谨领兵包围了,还不停止讲《老子》,百官都穿着军服听讲,不久城被攻陷,君臣都被囚禁。庾信也叹息他们这个做法,后来作《哀江南赋》,就说道:‘宰相把战争当做小孩游戏,官吏把清谈当做朝政策略。’这事也足可作为鉴戒。我现在所喜欢的,只在于唐尧、虞舜的法则,周公、孔子的教谕,觉得就像鸟有翅膀鱼儿靠水一样,失去它就必须死亡,不能片刻没有。”
贞观二年,太宗谓侍臣曰:“神仙事本是虚妄,空有其名。秦始皇非分爱好,为方士所诈,乃遣童男童女数千人,随其入海求神仙。方士避秦苛虐,因留不归,始皇犹海侧踟蹰以待之,还至沙丘而死。汉武帝为求神仙,乃将女嫁道术之人,事既无验,便行诛戮。据此二事,神仙不烦妄求也。”
贞观二年,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:“神仙本来是荒诞虚妄的,空有其名。秦始皇却分外爱好仙术,结果他被方士欺诈,竟派童男童女几千人,跟随方士入海去求神仙,方士逃避秦的苛政暴虐,因此留居海中不再回来,始皇却在海边徘徊等待他们,结果在返回的路上病死沙丘。汉武帝为了求得神仙,竟将女儿嫁给卖弄道术的人,他们的说法不灵验,就把方士杀掉。从这两件事情来看,神仙是不能乱求的。”
贞观四年,太宗曰:“隋炀帝性好猜防,专信邪道,大忌胡人,乃至谓胡床为交床,胡瓜为黄瓜,筑长城以避胡。终被宇文化及使令狐行达杀之。又诛戮李金才,及诸李殆尽,卒何所益?且君天下者,惟须正身修德而已,此外虚事,不足在怀。”
贞观四年,唐太宗说:“隋炀帝生性多疑,只听信邪门歪道,他相当提防胡人,乃至于把胡床称作交床,把胡瓜称作黄瓜,还修筑长城抵御胡人。他又听信方士的邪说,认为姓李的人要篡权夺位,于是杀死将军李金才,其他姓李的人也几乎杀尽了,但有什么用呢?后来终于被大臣宇文化及派遣令孤行达杀死。一个君王,只需修养品德,使自己公正无私,其他都是虚浮之事,何足挂念。”
贞观七年,工部尚书段纶奏进巧人杨思齐至。太宗令试,纶遣造傀儡戏具。太宗谓纶曰:“所进巧匠,将供国事,卿令先造此物,是岂百工相戒无作奇巧之意耶?”乃诏削纶阶级,并禁断此戏。
贞观七年,工部尚书段纶上奏说要引荐能工巧匠杨思齐入朝。唐太宗下令试试他的本领,段纶就让杨思齐做木偶戏的戏具。唐太宗对段纶说:“推荐的能工巧匠,必须对国家有益,你让他做这些东西,不是鼓励百工做奇巧的戏具供人娱乐吗?”于是下诏将段纶贬官,并且禁止了这种游戏。
- 推荐作品:
- 子
- 十三经
- 尚书
- 左传
- 礼记
- 孝经
- 论语
- 公羊传
- 谷梁传
- 其他经学
- 大学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大戴礼记
- 白虎通义
- 正史
- 史记
- 三国志
- 晋书
- 清史稿
- 隋书
- 宋书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南史
- 金史
- 北齐书
- 辽史
- 南齐书
- 逸周书
- 明季南略
- 续资治通鉴
- 西夏书事
- 汉官六种
- 明季北略
- 三朝北盟会编
- 五代新说
- 贞观政要
- 战国策
- 五代史阙文
- 奉天录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平宋录
- 传记
- 列女传
- 唐才子传
- 载记
- 万历野获编
- 地理
- 水经注
- 大唐西域记
- 蛮书
- 都城纪胜
- 庐山记
- 政书
- 通典
- 史评
- 读通鉴论
- 史通
- 菜根谭
- 增广贤文
- 小窗幽记
- 围炉夜话
- 幼学琼林
- 国语
- 近思录
- 帝范
- 潜夫论
- 北溪字义
- 三十六计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六韬
- 百战奇法
- 三略
- 吴子
- 太白阴经
- 武经总要
- 练兵实纪
- 便宜十六策
- 投笔肤谈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韩非子
- 法家
- 管子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扬子法言
- 棠阴比事
- 邓析子
- 医家
- 天工开物
- 农桑辑要
- 氾胜之书
- 伤寒论
- 难经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四圣心源
- 食疗本草
- 饮膳正要
- 扁鹊心书
- 温病条辨
- 医学源流论
- 三命通会
- 葬书
- 九章算术
- 天玉经
- 疑龙经
- 葬法倒杖
- 焦氏易林
- 古画品录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谱录
- 书目答问
- 墨子
- 梦溪笔谈
- 笑林广记
- 论衡
- 夜航船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权谋残卷
- 公孙龙子
- 齐东野语
- 避暑录话
- 类书
- 小说家
- 山海经
- 三国演义
- 西游记
- 聊斋志异
- 醒世恒言
- 西厢记
- 东周列国志
- 绿野仙踪
- 二刻拍案惊奇
- 新齐谐
- 唐传奇
- 隋唐演义
- 子不语
- 三侠五义
- 古今谭概
- 十二楼
- 雍正剑侠图
- 花月痕
- 北游记
- 何典
- 杨家将
- 绣云阁
- 韩湘子全传
- 说唐全传
- 雷峰塔奇传
- 后汉演义
- 李公案
- 刘公案
- 朝野佥载
- 河东记
- 小五义
- 白牡丹
- 小八义
- 薛刚反唐
- 春秋配
- 开辟演义
- 林公案
- 北史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无量寿经
- 僧宝传
- 道家
- 老子
- 抱朴子
- 黄帝四经
- 黄庭经
- 神仙传
- 太玄经
- 云笈七签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尹文子
- 昭明文选
- 浮生六记
- 西湖梦寻
- 龙川别志
- 伯牙琴
- 随园诗话
- 沧浪诗话
- 牡丹亭
- 桃花扇
- 古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