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传·卷四十四
◎逆臣下
萧胡睹,字乙辛。口吃,斜视,卷发,伯父萧孝穆见了他说:“此子相貌,族中不曾有过。”及至成年,身材魁梧桀骜不驯,喜欢张扬他人之过错。
○萧胡睹 萧迭里得 古迭 耶律撒剌竹 奚回离保 萧特烈
重熙年间,任祗候郎君。不久迁任兴圣宫使,娶秦国长公主,授驸马都尉。因为夫妇不和而离婚,又娶齐国公主,任北面林牙。
萧胡睹,字乙辛。口吃,视斜,发卷,伯父孝穆见之曰:“是儿状貌,族中未尝有。”及壮,魁梧桀傲,好扬人恶。重熙中,为祗候郎君。俄迁兴圣宫使,尚秦国长公主,授驸马都尉。以不谐离婚,复尚齐国公主,为北面林牙。清宁中,历北、南院枢密副使,代族兄术哲为西北路招讨使。时萧革与萧阿剌俱为枢密使,不协,革以术哲为阿剌所爱,嫉之。术哲受代赴阙,先尝借官粟,留直而去。胡睹希革意,发其事,术哲因得罪。胡睹又欲要权,岁时献遗珍玩、畜产于革,二人相爱过于兄弟。胡睹族弟敌烈为北克,荐国舅详稳萧胡笃于胡睹,胡睹见其辨给壮勇,倾心交结。每遇休沐,言论终日,人皆怪之。会胡睹同知北院枢密事,奏胡笃及敌烈可用,帝以敌烈为旗鼓拽剌详稳,胡笃为宿直官。及革构陷其兄阿剌,胡笃阴为之助,时人丑之。
清宁年间,历任北、南院枢密副使,代族兄术哲出任西北路招讨使。当时萧革与萧阿剌同为枢密使,二人不和,萧革因为术哲乃阿剌所喜欢之人,嫉恨之。术哲受胡睹代任后赴京,先前曾借用官府粟米,留下付款后便走了。胡睹附会萧革之意旨,告发其事,术哲获罪。
耶律乙辛知北院枢密事,胡睹位在乙辛下,意怏怏不平。初,胡睹尝与重元子涅鲁古谋逆,欲其速发。会车驾猎太子山,遂与涅鲁古胁弩手军犯行宫。既战,涅鲁古中流矢而毙,众皆逃散。时同党耶律撒剌竹适在围场,闻乱,率猎夫来援。其党谓胡睹等曰:“我军甚众,乘其无备,中夜决战,事冀有成;若至明日,其谁从我?”胡睹曰:“仓卒中黑白不辨,若内外军相应,则吾事去矣。黎明而发,何迟之有!”重元听胡睹之计,令四面巡警待旦。是夜,同党立重元僣位号,胡睹自为枢密使。明日战败,胡睹被创,单骑遁走,至十七泺,投水死。五子,同日诛之。
胡睹又想求取权位,岁时节令都进献和赠送珍奇宝玩、畜产给予萧革,二人相爱胜过兄弟之间。胡睹的族弟敌烈担任北克,向胡睹推荐国舅详稳萧胡笃,胡睹见他言谈敏捷流利,且强健勇敢,便全心交结。每逢休假,总是整日交谈,人们都觉得奇怪。适逢萧胡睹担任同知北院枢密事,奏称胡笃及敌烈可受重用,皇上任命敌烈为旗鼓拽剌详稳,胡笃为宿直官。及至萧革陷害其兄阿剌,胡笃暗中协助他,当时的人都鄙陋他们的为人。
萧迭里得,字胡睹堇,国舅少父房之后。父双古,尚钿匿公主,仕至国舅详稳。迭里得幼警敏不羁,好射猎。太平中,以外戚补祗候郎君,历延昌宫使、殿前副点检。重熙十三年伐夏,迭里得将偏师首入敌境,多所俘掠,迁都点检,改乌古敌烈部都详稳。十八年,再举西伐,迭里得奏:“军马器械之事,务在选将,夏人岂为难制,但严设斥堠,不用掩袭计,何虑不胜?”帝曰:“卿其速行,无后军期。”既而迭里得失利还,复为都点检。十九年,夏人来侵金肃军,上遣迭里得率轻兵督战,至河南三角川,斩候者八人,擒观察使,以功命知汉人行宫都部署事,出为西南面招讨使。族弟黄八家奴告其主私议宫掖事,迭里得寝之。事觉,决大杖,削爵为民。清宁中,上以所坐事非迭里得所犯,起为南京统军使。至是,从重元子涅鲁古等乱,败走被擒,伏诛。
耶律乙辛知北院枢密事,胡睹官位在乙辛之下,心中愤愤不平。起初,胡睹曾经与重元之子涅鲁古谋反,都希望能及早起事。恰好皇上出猎于太子山,胡睹于是与涅鲁古胁迫弩手军进犯行宫。双方交战后,涅鲁古中流矢而死,余众均四散奔逃。当时其同党耶律撒剌竹正好在围场,听说叛乱发生,赶紧率领手下猎夫前来增援。其党徒对胡睹等说“:我军人多势众,应该乘对方没有防备时在半夜进行决战,事情或者还有成功的希望;若等到明天再战,有谁还敢附从我们呢?”胡睹说“:仓猝之中,黑白敌我不辨。若对方内外军里应外合,则我方会大势已去。等到黎明再举事,怎么会晚呢?”重元听从了胡睹的计谋,令手下四面巡视警戒等待天明。这天夜里,同党拥立重元僭位建号,胡睹自命为枢密使。
古迭,本宫分人,不知姓氏。好戏狎,不喜绳检。膂力过人,善击鞠。重熙初,为护卫,历宿直官。十三年,西征,以古迭为先锋。夏人伏兵掩之,古迭力战,麾下士多殁,乃单骑突出。遇夏王李元昊来围,势甚急。古迭驰射,应弦辄仆,跃马直击中坚,夏兵不能当,晡乃还营。改兴圣宫太保。清宁九年,从重元、涅鲁古乱,与扈从兵战,败而遁,追擒之,陵迟而死。
第二天叛军战败,胡睹身受创伤,独身一人骑马逃走,逃至十七泊时,投水自杀。他的五个儿子,也在同日一起被诛杀。
撒剌竹,孟父房涤冽之孙。性凶暴。清宁中,累迁宣徽使,改殿前都点检,首与重元谋乱。会帝猎滦河,重元恐事泄,与扈从军仓卒而战。其子涅鲁古既死,同党溃散。撒剌竹适在畋所,闻乱,劫猎夫以援。既至,知涅鲁古已死,大悔恨之,谓曰:“我辈惟有死战,胡为若儿戏,自取殒灭?今行宫无备,乘夜劫之,大事可济。若俟明旦,彼将有备,安知我众不携贰?一失机会,悔将无及。”重元、萧胡睹等曰:“今夕但可四面围之,勿令外军得入,彼何能备!”不从。迟明,投仗而走,撒剌竹战死。
奚回离保,又名翰,字扌妥懒,奚王忒邻的后裔。擅长骑射,矫捷而勇猛,与其兄鳖里剌齐名。
奚回离保,一名翰,字挼懒,奚王忒邻之后。善骑射,趫捷而勇,与其兄鳖里剌齐名。大安中,车驾幸中京,补护卫,稍迁铁鹞军详稳。天庆间,徙北女直详稳,兼知咸州路兵马事,改东京统军。既而诸蕃入寇,番破之,迁奚六部大王,兼总知东路兵马事。保大二年,金兵至,天祚播迁,回离保率吏民立秦晋国王淳为帝。淳伪署回离保知北院枢密事,兼诸军都统,屡败宋兵。淳死,其妻普贤女摄事。是年,金兵由居庸关入,回离保知北院,即箭笴山自立,号奚国皇帝,改元天复,设奚、汉、渤海三枢密院,改东、西节度使为二王,分司建官。时奚人巴辄、韩家奴等引兵击附近契丹部落,劫掠人畜,群情大骇。会回离保为郭药师所败,一军离心,其党耶律阿古哲与其甥乙室八斤等杀之,伪立凡八月。
大安年间,车驾临幸中京,补为护卫,渐升为铁鹞军详稳。天庆年间,改任北女真详稳,兼知咸州路兵马事,后又改任东京统军。不久诸蕃入境寇掠,他尽数击破之,迁为奚六部大王,兼总知东路兵马事。
萧特烈,字讹都碗,遥辇洼可汗宫分人。乾统中入宿卫,出为顺义军节度使。天庆四年,同知咸州路兵马事。五年,以兵败夺节度使。保大元年,迁隗古部节度使。及天祚在山西集群牧兵,特烈为副统军。闻金兵将至,特烈谕士卒以君臣之义,死战于石辇铎。金兵不战,特烈伺间欲攻之。天祚喜甚,召嫔御诸子登高同观,将诧之。金兵望日月旗,知天祚在其下,以劲兵直趋奋击,无敢当者,天祚遁走。特烈所至,招集散亡,寻为中军都统,复败于梯已山。天祚决意渡河奔夏,从臣切谏不听,人情惶惧不知所为。特烈阴谓耶律兀直曰:“事势如此,亿兆离心,正我辈效节之秋。不早为计,奈社稷何!”遂共劫梁王雅里,奔西北诸部,伪立为帝,特烈自为枢密使。雅里卒,欲择可立者。会耶律兀直言术烈才德纯备,兼兴宗之孙,众皆曰可,遂僣立焉,特烈伪职如故。未三旬,与术烈俱为乱兵所杀。
保大二年(1122),金兵南侵,天祚帝流亡在外,回离保率领吏民立秦晋国王耶律淳为帝。淳任回离保为知北院枢密事,兼诸军都统,屡次击败宋军。淳死,其妻普贤女摄理政事。这一年,金兵由居庸关入关,回离保知北院,在箭舘山自立为帝,号奚国皇帝,改元天复,设置奚、汉、渤海三个枢密院,改东西节度使为东西二王,分司置官。
论曰:辽之秉国钧,握兵柄,节制诸部帐,非宗室外戚不使,岂不以为帝王久长万世之计哉。及夫肆叛逆,致乱亡,皆是人也。有国家者,可不深戒矣乎!
当时奚人巴辄、韩家奴等率兵进攻附近的契丹部落,劫掠民人牲畜,使得群情大为震骇。恰逢回离保为郭药师击败,手下军心离散,其党徒耶律阿古哲与其外甥乙室八斤等杀掉了他,当时距其自立为帝仅八个月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子
- 十三经
- 左传
- 礼记
- 周礼
- 仪礼
- 孝经
- 孟子
- 易经
- 其他经学
- 中庸
- 大学
- 易传
- 文昌孝经
- 匡谬正俗
- 后汉书
- 明史
- 晋书
- 清史稿
- 宋书
- 元史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旧五代史
- 金史
- 梁书
- 辽史
- 逸周书
- 明季南略
- 资治通鉴
- 续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汉官六种
- 过江七事
- 杂史
- 五代新说
- 贞观政要
- 松漠纪闻
- 靖康传信录
- 五代史阙文
- 奉天录
- 顺宗实录
- 九州春秋
- 别史
- 平宋录
- 传记
- 晏子春秋
- 十七史百将传
- 明儒学案
- 十六国春秋
- 吴越春秋
- 越绝书
- 万历野获编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水经注
- 大唐西域记
- 武林旧事
- 吴船录
- 都城纪胜
- 通典
- 史评
- 传习录
- 增广贤文
- 荀子
- 弟子规
- 小窗幽记
- 围炉夜话
- 幼学琼林
- 国语
- 盐铁论
- 近思录
- 明夷待访录
- 潜夫论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六韬
- 百战奇法
- 三略
- 将苑
- 尉缭子
- 司马法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武经总要
- 练兵实纪
- 便宜十六策
- 投笔肤谈
- 法家
- 管子
- 商君书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棠阴比事
- 齐民要术
- 农桑辑要
- 北山酒经
- 黄帝内经
- 神农本草经
- 千金方
- 奇经八脉考
- 濒湖脉学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饮膳正要
- 扁鹊心书
- 医学源流论
- 渊海子平
- 滴天髓阐微
- 葬书
- 天玉经
- 疑龙经
- 焦氏易林
- 灵城精义
- 棋经十三篇
- 古画品录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谱录
- 鬼谷子
- 千字文
- 吕氏春秋
- 墨子
- 百家姓
- 智囊全集
- 格言联璧
- 朱子家训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人物志
- 权谋残卷
- 公孙龙子
- 困学纪闻
- 西京杂记
- 池北偶谈
- 风俗演义
- 齐东野语
- 搜神后记
- 宣室志
- 小说家
- 水浒传
- 三国演义
- 红楼梦
- 聊斋志异
- 搜神记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西厢记
- 太平广记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喻世明言
- 初刻拍案惊奇
- 官场现形记
- 新齐谐
- 酉阳杂俎
- 隋唐演义
- 子不语
- 东游记
- 三侠五义
- 古今谭概
- 十二楼
- 雍正剑侠图
- 穆天子传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海上花列传
- 何典
- 南游记
- 西汉演义
- 女仙外史
- 韩湘子全传
- 说唐全传
- 雷峰塔奇传
- 岭表录异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刘公案
- 朝野佥载
- 南史演义
- 河东记
- 白牡丹
- 幻中游
- 独异志
- 小八义
- 薛刚反唐
- 唐摭言
- 开辟演义
- 林公案
- 海国春秋
- 北史演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声律启蒙
- 了凡四训
- 无量寿经
- 五灯会元
- 道家
- 老子
- 阴符经
- 神仙传
- 太玄经
- 云笈七签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亢仓子
- 别集
- 冰鉴
- 曾国藩家书
- 呻吟语
- 日知录
- 郁离子
- 沧浪诗话
- 训蒙骈句
- 词源
- 牡丹亭
- 桃花扇
- 长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