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传·卷四十一
◎奸臣下
○萧余里也 耶律合鲁 萧得里特 萧讹都斡 萧达鲁古 耶律塔不也 萧图古辞
萧余里也,字讹都碗,国舅阿剌次子。便佞滑稽,善女工。重熙间,以外戚进。清宁初,补祗候郎君,尚郑国公主,拜驸马都尉,累迁南面林牙。以父阿剌为萧革所谮,出余里也为奉先军节度使。十年冬,召为北面林牙。咸雍中,会有告余里也与族人术哲谋害耶律乙辛,按无状,出为宁远军节度使。自后余里也揣乙辛意,倾心事之,荐为国舅详稳。大康初,封辽西郡王。时乙辛擅恣,凡不附己者出之,乃引余里也为北府宰相,兼知契丹行宫都部署事。及乙辛谋构皇太子,余里也多助成之,遂知北院枢密事,赐推诚协赞功臣。以女侄妻乙辛子绥也,恃势横肆,至有无君之语,朝野侧目。帝出乙辛知南院大王事,坐与乙辛党,以天平军节度使归第。寻拜西北路招讨使。以母忧去官,卒。
耶律合鲁,字胡都堇,六院舍利褭古直之后。柔佞喜苟合。仕清宁初。时乙辛引用群小,合鲁附之,遂见委任,俄擢南面林牙。乙辛谮皇太子,杀忠直,合鲁多预其谋。弟吾也亦党乙辛,时号“二贼”。乙辛荐为北院大王,卒。吾也亦至南院大王。
萧得里特,遥辇洼可汗宫分人。善阿意顺色。清宁末,乙辛用事,甚见引用,累迁北面林牙、同知北院宣徽使事。及皇太子废,遣得里特监送上京。得里特促其行,不令下车,起居饮食数加陵侮,至则筑圜堵囚之。大康中,迁西南招讨使,历顺义军节度使,转国舅详稳。寿隆五年,坐怨望,以老免死,阖门籍兴圣宫,贬西北统军司,卒。二子:得末、讹里,乾统间以父与乙辛谋,伏诛。
萧讹都斡,国舅少父房之后。咸雍中,补牌印郎君。大康三年,枢密使乙辛阴怀逆谋,乃令护卫太保耶律查剌诬告耶律撒剌等废立事。诏按无状,皆补外。顷之,讹都斡希乙辛意,欲实其事,与耶律塔不也等入阙诬首:“耶律撒剌等谋害乙辛,欲立皇太子事,臣亦预谋。今不自言,恐事泄连坐。”帝果怒,徙皇太子于上京。讹都斡尚皇女赵国公主,为驸马都尉。后与乙辛议不合,衔之,复以车服僣拟人主,被诛。讹都斡临刑,语人曰:“前告耶律撒刺事,皆乙辛教我。恐事彰,杀我以灭口耳!”
萧达鲁古,遥辇嘲古可汗宫分人。性奸险。清宁间,乙辛为枢密使,窃权用事,阴怀逆谋。达鲁古比附之,遂见奖拔,稍迁至旗鼓拽剌详稳。乙辛欲害太子,以达鲁古凶果可使,遣与近侍直长撒把诣上京,同留守萧挞得夜引力士至囚室,绐以有赦,召太子出,杀之,函其首以归,诈云疾薨。以达鲁古为国舅详稳。达鲁古恐杀太子事白,出入常佩刀,有急召即欲自杀。乾统间,诏枢密使耶律阿思大索乙辛党人,达鲁古以赂获免。后以疾卒。
耶律塔不也,仲父房之后。以善击鞠幸于上,凡驰骋,鞠不离杖。咸雍初,补祗候郎君。与耶律乙辛善,故内外畏之。及太子被谮,按无迹,塔不也附乙辛,欲实其诬,与讹都斡等密奏:“太子谋乱事本实,臣不首,恐事觉连坐。”帝信之,废太子。改延庆宫副使。寿隆元年,为行宫都部署。天祚嗣位,以塔不也党乙辛,出为特免部节度使。及枢密使耶律阿思大索乙辛旧党,塔不也以赂获免。徙敌烈部节度使,复为敦睦宫使。天庆元年,出为西北路招讨使。以疾卒。
萧图古辞,字何宁,楮特部人。仕重熙中,以能称,累迁左中丞。清宁初,历北面林牙,改北院枢密副使。辨敏,善伺颜色,应对合上意。皇太后尝曰:“有大事,非耶律化哥、萧图古辞不能决。”眷遇日隆。知北院枢密使事。六年,出知黄龙府。八年,拜南府宰相。顷之,为北院枢密使,诏许便宜从事。为人奸佞有余,好聚敛,专愎,变更法度。为枢密数月,所荐引多为重元党与,由是免为庶人。后没入兴圣宫,卒。
论曰:舜流共工,孔子诛少正卯,治奸之法严矣。后世不是之察,反以为忠而信任之,不至于流毒宗社而未已。道宗之于乙辛是也。当其留仁先,讨重元,若真为国计者;不知包藏祸心,待时而发耳。一旦专权,又得孝杰、燕哥、十三为之腹心,故肆恶而无忌惮。始诬皇后,又杀太子及其妃,其祸之酷,良可悲哉。呜呼!君子所亲,莫皇后、太子若也。奸臣杀之而不知,群臣言之而不悟。一时忠谠,废戮几尽。虽黑山亲见官属之盛,仅削一字王号,至私藏甲兵然后诛之。吁!乙辛之罪,固非一死可谢天下,抑亦道宗不明无断有以养成之也。如萧余里也辈,忘君党恶,以饕富贵,虽幸而死诸牖下,其得免于遗臭之辱哉!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集
- 十三经
- 尚书
- 左传
- 仪礼
- 孝经
- 论语
- 孟子
- 其他经学
- 大学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文昌孝经
- 白虎通义
- 正史
- 三国志
- 后汉书
- 明史
- 宋史
- 晋书
- 新唐书
- 旧唐书
- 隋书
- 元史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旧五代史
- 南史
- 金史
- 北齐书
- 陈书
- 编年史
- 资治通鉴
- 续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西夏书事
- 汉官六种
- 纪事本末
- 过江七事
- 松漠纪闻
- 奉天录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别史
- 平宋录
- 晏子春秋
- 唐才子传
- 明儒学案
- 十六国春秋
- 英雄记
- 载记
- 越绝书
- 万历野获编
- 大唐西域记
- 洛阳伽蓝记
- 武林旧事
- 吴船录
- 都城纪胜
- 庐山记
- 通典
- 史评
- 史通
- 菜根谭
- 增广贤文
- 荀子
- 弟子规
- 小窗幽记
- 围炉夜话
- 国语
- 孔子家语
- 近思录
- 明夷待访录
- 帝范
- 潜夫论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三十六计
- 素书
- 孙膑兵法
- 百战奇法
- 将苑
- 吴子
- 乾坤大略
- 武经总要
- 练兵实纪
- 便宜十六策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韩非子
- 管子
- 商君书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扬子法言
- 棠阴比事
- 邓析子
- 医家
- 农家
- 农桑辑要
- 北山酒经
- 黄帝内经
- 本草纲目
- 伤寒论
- 千金方
- 奇经八脉考
- 针灸大成
- 洗冤集录
- 饮膳正要
- 温病条辨
- 医学源流论
- 撼龙经
- 滴天髓阐微
- 九章算术
- 焦氏易林
- 李虚中命书
- 艺舟双楫
- 茶经
- 杂家
- 鬼谷子
- 吕氏春秋
- 淮南子
- 格言联璧
- 朱子家训
- 论衡
- 夜航船
- 龙文鞭影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金楼子
- 池北偶谈
- 避暑录话
- 类书
- 太平御览
- 搜神后记
- 宣室志
- 小说家
- 水浒传
- 西游记
- 红楼梦
- 聊斋志异
- 儒林外史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镜花缘
- 剪灯新话
- 幽明录
- 老残游记
- 二刻拍案惊奇
- 新齐谐
- 东游记
- 济公全传
- 三侠五义
- 十二楼
- 雍正剑侠图
- 花月痕
- 穆天子传
- 海上花列传
- 夷坚志
- 西汉演义
- 南北史演义
- 女仙外史
- 说唐全传
- 荡寇志
- 前汉演义
- 雷峰塔奇传
- 岭表录异
- 龙城录
- 李公案
- 刘公案
- 南史演义
- 河东记
- 小五义
- 幻中游
- 小八义
- 薛刚反唐
- 开辟演义
- 海国春秋
- 北史演义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薛丁山征西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释家
- 中说
- 知言
- 僧宝传
- 道家
- 老子
- 庄子
- 列子
- 抱朴子
- 黄帝四经
- 黄庭经
- 神仙传
- 文子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诗文评
- 古文观止
- 冰鉴
- 曾国藩家书
- 幽梦影
- 呻吟语
- 龙川别志
- 训蒙骈句
- 诗人玉屑
- 词曲
- 闲情偶寄
- 长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