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传·卷七十六
张恂 鹿生 张应 宋世景 路邕 阎庆胤 明亮 杜纂 裴佗 窦瑗羊敦 苏淑
宋世景,广平人,河南尹宋翻的第三个弟弟。少小即有良好的道德修养,侍奉父母很是孝顺。世景与弟弟宋道..闭门读书,广泛涉猎,各种书都读,尤其精于经书大义。同族兄宋弁十分器重他。他被州中推举为秀才,对策登第,朝廷拜授他为国子助教,迁任彭城王元勰的开府法曹参军。元勰爱他的才学,十分器重、礼敬他。高祖也赞许他的才学。又迁任司徒法曹行参军。
罢侯置守,历年永久,统以方牧,仍世相循,所以宽猛为用,庇民调俗。但廉 平常迹,声问难高;适时应务,招响必速。是故搏击为侯,起不旋踵;儒弱贻咎, 录用无时。此则已然于前世矣。后之为吏,与世沉浮。季叔浇漓,奸巧多绪,所以 蒲、密无为之化,难见其人。有魏初拓中州,兼并疆域,河南、关右,遗黎未纯, 拥节分符,多出丰氵市。政术治风,未能咸允,虽动贻大戮,而贪虐未悛,亦由网 漏吞舟,时挂一目。高祖肃明网纪,赏罚必行,肇革旧轨,时多奉法。世宗优游而 治,宽政遂往,太和之风,颇以陵替。肃宗驭运,天下淆然,其于移风革俗之美, 浮虎还珠之政,九州百郡,无所闻焉。且书其为时所称者,以著良吏云尔。
宋世景深明刑理,通晓律令,裁决疑难刑案,剖析断决,快如行云流水。转任尚书祠部郎。彭城王元勰经常称赞说:“宋世景精于断识,是尚书仆射的材料。”台狱之中疑难案子,右仆高肇常常把它交给宋世景办理。宋世景长于政务,加上他一贯勤勤恳恳、认认真真,兼任数部之职,全都政绩昭然。他频频被左仆射源怀引荐为行台郎。巡察州镇十几个地方,黜退提升、赏罚官吏,无不十分公允。所任的七个城镇,他都另处设置了关戍,还设传递烽火消息的亭候,以防备北方敌人进攻。源怀大相器重。还都之后,源怀立即在世宗面前推荐他说:“宋世景的文武才略,当今极少有人能与他匹敌,他清平忠直,这也很少有人能比。陛下如果能委他以重任,他绝不会比当年李冲差。”世宗说:“朕也听说了。”尚书令、广阳王元嘉,右仆射高肇,吏部尚书、中山王元英一起推荐世景为国子博士,不久又荐为尚书右丞。王显与宋弁之间有矛盾,在世宗面前诋毁宋世景,所以推荐世景事被隐而不报。
张恂,字洪让,上谷沮阳人也。随兄兗归国,参代王军事。恂言于太祖曰: “金运失御,刘石纷纭,暮容窃号山东,苻姚盗器秦陇,遂使三灵乏响,九域旷君。 大王树基玄朔,重明积圣,自北而南,化被燕赵。今中土遗民,望云冀润。宜因斯 会,以建大业。”太祖深器异,厚加礼焉。皇始初,拜中书侍郎,帏幄密谋,颇预 参议。从将军奚牧略地晋川,拜镇远将军,赐爵平皋子。出为广平太守。恂招集离 散,劝课农桑,民归之者千户。迁常山太守。恂开建学校,优显儒士。吏民歌咏之。 于时丧乱之后,罕能克厉,惟恂当官清白,仁恕临下,百姓亲爱之,其治为当时第 一。太祖闻而嘉叹。太宗即位,赐帛三百匹,征拜太中大夫。神瑞三年卒,年六十 九。恂性清俭,不营产业,身死之日,家无余财。太宗悼惜之,赠征虏将军、并州 刺史、平皋侯,谥曰宣。
不久,朝廷授他为伏波将军,代理荥阳太守。州中有郑氏,此人横行乡里,号称难治。济州刺史郑尚的弟弟远庆先任苑陵县令,贪污受贿,积赃巨大,百姓深以为患。世景到州上任之后,召请郑远庆到州治,对他说:“我与你亲近,但我们应相互理解。我没来之前,我绝不问询你的事情,但今日以后,我就与你相合不离了。”听了这话,郑远庆只当耳边风,依旧我行我素。宋世景把他绳之以法,远庆害怕了,弃官逃亡了。从此以后,下属官员害怕宋世景的威严,端正态度,谁也不敢乱来。宋世景每天从早到晚坐在衙门大厅内,没有停歇的时候。县史、三正以及一般百姓,到了衙门即能见到他,没有早晚的分别。来者无不受到真诚接待,都能见到他的和颜悦色,世景摈退旁人,来者尽可直陈其事。民间的事情,不问大小,他都知道,捉拿奸贼,挖掘隐敌,就好像他有神机妙算。曾经有一名官吏,休假期满返回郡所,吃了百姓的鸡;又有一名办事人员,接受了别人一顶帽子,又吃了别人两只鸡。宋世景叱斥他们说:“你们怎么竟敢吃张三鸡猪,取李四之帽!”吏卒、办事人员磕头认罪。从此以后,州中从上到下震动整肃起来,没有再敢犯禁的了。后宋世景因他弟弟道王与的事情被除去官职。
子纯,字道尚,袭爵。镇远将军、平皋子。坐事爵除。
宋世景友悌之性,远远超过常人,道王与死了,他哭声哀切,行路的人都为他的样子酸楚不已。由于伤心太过,以至于他面容枯槁,看见的人无不叹惜怜悯。一年多后,母亲去世,于是宋世景不胜哀痛,也死了。宋世景曾经撰写《晋书》,竟然因此而没有完成。
纯弟代,字定燕。陈留、北平二郡太守。卒,赠冠军将军、营州刺史,谥曰惠 侯。代所历著清称,有父之遗风。代子长年,中书博士。出为宁远将军、汝南太守。 有郡民刘崇之兄弟分析,家贫惟有一牛,争之不决,讼于郡庭。长年见之,凄然曰: “汝曹当以一牛,故致此竞,脱有二牛,各应得一,岂有讼理。”即以家牛一头赐 之。于是郡境之中各相诫约,咸敦敬让。太和初,卒于家。
子季儒,是遗腹子。二十岁时,太守崔楷征他为功曹,起之于家而任太学博士、明威将军。曾经至谯、宋之间,写文章凭吊嵇康,文章写得很是理顺。后来在晚上睡觉,房屋突然倒塌把他压死了,年仅二十五岁。当时人无不为他叹惜。
子琛,字宝贵,少有孝行。历武骑常侍、羽林监、太子翊军校尉。卒。
- 推荐作品:
- 十三经
- 左传
- 周礼
- 仪礼
- 孝经
- 论语
- 孟子
- 尔雅
- 谷梁传
- 其他经学
- 子夏易传
- 文昌孝经
- 大戴礼记
- 匡谬正俗
- 汉书
- 后汉书
- 晋书
- 旧唐书
- 新五代史
- 北史
- 金史
- 梁书
- 资治通鉴
- 续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西夏书事
- 明季北略
- 过江七事
- 贞观政要
- 松漠纪闻
- 五代史阙文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传记
- 晏子春秋
- 唐才子传
- 明儒学案
- 高士传
- 载记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水经注
- 洛阳伽蓝记
- 华阳国志
- 都城纪胜
- 庐山记
- 政书
- 通典
- 读通鉴论
- 传习录
- 菜根谭
- 荀子
- 小窗幽记
- 围炉夜话
- 孔子家语
- 说苑
- 盐铁论
- 明夷待访录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兵家
- 孙子兵法
- 孙膑兵法
- 三略
- 将苑
- 尉缭子
- 乾坤大略
- 兵法二十四篇
- 练兵实纪
- 虎钤经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法家
- 管子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折狱龟鉴
- 棠阴比事
- 天工开物
- 齐民要术
- 北山酒经
- 本草纲目
- 神农本草经
- 千金方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濒湖脉学
- 针灸大成
- 四圣心源
- 食疗本草
- 扁鹊心书
- 温病条辨
- 医学源流论
- 三命通会
- 神相全编
- 渊海子平
- 神峰通考
- 葬法倒杖
- 焦氏易林
- 灵城精义
- 艺术
- 鬼谷子
- 千字文
- 吕氏春秋
- 百家姓
- 智囊全集
- 梦溪笔谈
- 笑林广记
- 朱子家训
- 陶庵梦忆
- 龙文鞭影
- 清代名人轶事
- 金楼子
- 池北偶谈
- 避暑录话
- 类书
- 太平御览
- 搜神后记
- 宣室志
- 小说家
- 世说新语
- 水浒传
- 三国演义
- 红楼梦
- 搜神记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博物志
- 喻世明言
- 绿野仙踪
- 新齐谐
- 东游记
- 济公全传
- 三侠五义
- 古今谭概
- 鬼神传
- 雍正剑侠图
- 穆天子传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夷坚志
- 绣云阁
- 西汉演义
- 女仙外史
- 韩湘子全传
- 说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说岳全传
- 李公案
- 大唐新语
- 朝野佥载
- 小五义
- 幻中游
- 独异志
- 薛刚反唐
- 唐摭言
- 开辟演义
- 林公案
- 北史演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释家
- 心经
- 了凡四训
- 五灯会元
- 中说
- 僧伽吒经
- 道家
- 庄子
- 列子
- 黄帝四经
- 黄庭经
- 文子
- 老子想尔注
- 尹文子
- 总集
- 古文观止
- 别集
- 冰鉴
- 幽梦影
- 日知录
- 郁离子
- 伯牙琴
- 文心雕龙
- 沧浪诗话
- 诗人玉屑
- 词曲
- 牡丹亭
- 闲情偶寄
- 桃花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