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传·一行传第二十二
呜呼,五代之乱极矣,《传》所谓“天地闭,贤人隐”之时欤!当此之时,臣 弑其君,子弑其父,而搢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,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。吾 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,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,岂果无其人哉?虽曰干戈 兴,学校废,而礼义衰,风俗隳坏,至于如此,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,吾意必有 洁身自负之士,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。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,或穷居陋巷, 委身草莽,虽颜子之行,不遇仲尼而名不彰,况世变多故,而君子道消之时乎!吾 又以谓必有负材能,修节义,而沉沦于下,泯没而无闻者。求之传记,而乱世崩离, 文字残缺,不可复得,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。
唉,五代的祸乱到了极点,是《易传》所说的“天地闭塞,贤人隐退”的时代吧!当这个时候,臣子杀死他的君主,儿子杀死他的父亲,而官吏们安享自已的俸禄而立身于朝廷,心满意足地不再有廉洁知耻的品质,这种人到处都是。
处乎山林而群麋鹿,虽不足以为中道,然与其食人之禄,俯首而包羞,孰若无 愧于心,放身而自得,吾得二人焉,曰郑遨、张荐明。势利不屈其心,去就不违其 义,吾得一人焉,曰石昂。苟利于君,以忠获罪,而何必自明,有至死而不言者, 此古之义士也,吾得一人焉,曰程福赟。五代之乱,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 不子,至于兄弟、夫妇人伦之际,无不大坏,而天理几乎其灭矣。于此之时,能以 孝悌自修于一乡,而风行于天下者,犹或有之,然其事迹不著,而无可纪次,独其 名氏或因见于书者,吾亦不敢没,而其略可录者,吾得一人焉,曰李自伦。作《一 行传》。
我认为自古忠臣义士大多出在乱世,因而奇怪当时值得称道的人多么少,难道果真没有这样的人吗?虽然说干戈兴起,学校废置,而礼义衰微,风俗败坏,到了这样的地步,然而自古以来天下不曾没有贤人,我想一定有洁身自持的士人,痛恨世俗,远远离去而不能考见的。
○郑遨 张荐明附
自古贤才有蕴藏在心中而不表露在外面,有的困居在狭陋的街巷,弃身在荆棘草莽之中,即使像颜子那样有德行,没有遇上仲尼声名就不能显扬,何况社会多变故,而君子之道消亡的时候呢!我还认为必定有怀持才能,培养节义,却沉沦于下层,泯没无闻的人。
郑遨,字云叟,滑州白马人也。唐明宗祖庙讳遨,故世行其字。遨少好学,敏 于文辞。唐昭宗时,举进士不中,见天下已乱,有拂衣远去之意,欲携其妻、子与 俱隐,其妻不从,遨及入少室山为道士。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,辄投之于火,后闻 其妻、子卒,一恸而止。遨与李振故善,振后事梁贵显,欲以禄遨,遨不顾,后振 得罪南窜,遨徒步千里往省之,由是闻者益高其行。其后,遨闻华山有五粒松,脂 沦入地,千岁化为药,能去三尸,因徙居华阴,欲求之。与道士李道殷、罗隐之友 善,世目以为三高士。遨种田,隐之卖药以自给,道殷有钓鱼术,钩而不饵,又能 化石为金,遨尝验其信然,而不之求也。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,遨一不受。 唐明宗时以左拾遗、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,皆不起,即赐号为逍遥先生。天福 四年卒,年七十四。
在传记中寻找这样的人,而混乱之世分崩离析,文字记载残缺不全,不能再找到,仅仅得到四五个人罢了。
遨之节高矣,遭乱世不污于荣利,至弃妻、子不顾而去,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 其身者欤?然遨好饮酒弈棋,时时为诗章落人间,人间多写以缣素,相赠遗以为宝, 至或图写其形,玩于屋壁,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,与乎石门、荷之徒异矣。
身处山林之中而和麋鹿作伴,虽不足以作为正道,但与其享用别人的俸禄,低头忍辱,内含羞愧,哪比得上心中无愧,放纵身心而开怀自得的人呢?我获知有两个人,名叫郑遨、张荐明。
与遨同时张荐明者,燕人也。少以儒学游河朔,后去为道士,通老子、庄周之 说。高祖召见,问“道家可以治国乎?”对曰:“道也者,妙万物而为言,得其极 者,尸居衤任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。”高祖大其言,延入内殿讲《道德经》,拜以 为师。荐明闻宫中奉时鼓,曰:“陛下闻鼓乎?其声一而已。五音十二律,鼓无一 焉,然和之者鼓也。夫一,万事之本也,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。”高祖善之,赐号 通玄先生,后不知其所终。
权势和利诱不能使他意志屈从,仕途去留不违背正义,这样的人我找到一个,名叫石昂。
○石昂
如果对君主有利,因为忠诚而遭受罪罚,又何必替自己辩白,有到死也不申辩的人,这是古代的义士,这样的人我找到一个,名叫程福赞。
石昂,青州临淄人也。家有书数千卷,喜延四方之士,士无远近,多就昂学问, 食其门下者或累岁,昂未尝有怠色。而昂不求仕进。节度使符习高基行,召以为临 淄令。习入朝京师,监军杨彦朗知留后事,昂以公事至府上谒,赞者以彦朗讳“石”, 更其姓曰“右”。昂趋于庭,仰责彦朗曰:“内侍奈何以私害公!昂姓‘石’,非 ‘右’也。”彦朗大怒,拂衣起去,昂即趋出。解官还于家,语其子曰:“吾本不 欲仕乱世,果为刑人所辱,子孙其以我为戒!”
五伐乱世,君主不像君主,臣子不像臣子,父亲不像父亲,儿子不像儿子,至于兄弟、夫妇间的人伦关系,没有不败坏无余的,而天理几乎灭亡了。
昂父亦好学,平生不喜拂说,父死,昂于柩前诵《尚书》,曰:“此吾先人之 所欲闻也。”禁其家不可以佛事污吾先人。
在逭个时代,能够在某一个地方自我修养孝顺父母敬爱兄长,而影响流传于天下的人,或许还有,但他们的事迹不昭著,因而无可记述,只有他们的名字姓氏有的因记载在书上,我也不敢让他们泯没,而其中粗略可记的,我找到一个人,名叫李白伦。
晋高祖时,诏天下求孝悌之士,户部尚书王权、宗正卿石光赞、国子祭酒田敏、 兵部侍郎王延等相与诣东上阁门,上昂行义可以应诏。诏昂至京师,召见便殿,以 为宗正丞。迁少卿。出帝即位,晋政日坏,昂数上疏极谏,不听,乃称疾东归,以 寿终于家。昂既去,而晋室大乱。
编写《一行传》。
○程福赟
郑遨字云叟,滑州白马人。
程福赟者,不知其世家。为人沉厚寡言而有勇。少为军卒,以战功累迁洺州团 练使。晋出帝时,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。开运中,契丹入寇,出帝北征,奉国军士 乘间夜纵火焚营,欲因以为乱,福赟身自救火被伤,火灭而乱者不得发。福赟以为 契丹且大至,而天子在军,京师虚空,不宜以小故动摇人听,因匿其事不以闻。军 将李殷位次福赟下,利其去而代之,因诬福赟与乱者同谋,不然何以不奏。出帝下 福赟狱,人皆以为冤,福赟终不自辨以见杀。
唐明宗的祖庙避讳遨,因此当时通用他的字。
○李自伦
郑遨年轻时好学,文辞敏捷。
李自伦者,深州人也。天福四年正月,尚书户部奏:“深州司功参军李自伦六 世同居,奉敕准格。按格,孝义旌表,必先加按验,孝者复其终身,义门仍加旌表。 得本州审到乡老程言等称,自伦高祖训,训生粲,粲生则,则生忠,忠生自伦,自 伦生光厚,六世同居不妄。”敕以所居飞凫乡为孝义乡,匡圣里为仁和里,准式旌 表门闾。九月丙子,户部复奏:“前登州义门王仲昭六世同居,其旌表有听事、步 栏,前列屏,树乌头正门,阀阅一丈二尺,乌头二柱端冒以瓦桶,筑双阙一丈,在 乌头之南三丈七尺,夹树槐柳,十有五步,请如之。”敕曰:“此故事也,令式无 之。其量地之宜,高其外门,门安绰楔,左右建台,高一丈二尺,广狭方正称焉, 圬以白而赤其四角,使不孝不义者见之,可以悛心而易行焉。”
唐昭宗时,考进士没中,见天下已乱,产生了拂衣远去的打算,准备带上他的妻子儿女和他一道归隐,他的妻子不愿跟随,郑遨于是进少室山做道士。
- 推荐作品:
- 史
- 十三经
- 尚书
- 礼记
- 周礼
- 论语
- 尔雅
- 大戴礼记
- 白虎通义
- 匡谬正俗
- 正史
- 史记
- 汉书
- 明史
- 宋史
- 新唐书
- 旧唐书
- 隋书
- 元史
- 周书
- 辽史
- 明季南略
- 续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三朝北盟会编
- 贞观政要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九州春秋
- 别史
- 平宋录
- 传记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十七史百将传
- 唐才子传
- 明儒学案
- 高士传
- 载记
- 吴越春秋
- 越绝书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洛阳伽蓝记
- 华阳国志
- 蛮书
- 都城纪胜
- 岭外代答
- 政书
- 通典
- 菜根谭
- 增广贤文
- 弟子规
- 小窗幽记
- 幼学琼林
- 孔子家语
- 盐铁论
- 近思录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兵家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百战奇法
- 三略
- 尉缭子
- 司马法
- 乾坤大略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李卫公问对
- 武经总要
- 历代兵制
- 投笔肤谈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管子
- 商君书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扬子法言
- 天工开物
- 齐民要术
- 北山酒经
- 本草纲目
- 千金方
- 食疗本草
- 饮膳正要
- 肘后备急方
- 温病条辨
- 医学源流论
- 渊海子平
- 滴天髓阐微
- 葬书
- 九章算术
- 天玉经
- 焦氏易林
- 李虚中命书
- 月波洞中记
- 棋经十三篇
- 艺舟双楫
- 谱录
- 书目答问
- 鬼谷子
- 墨子
- 百家姓
- 智囊全集
- 格言联璧
- 梦溪笔谈
- 颜氏家训
- 论衡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权谋残卷
- 公孙龙子
- 老老恒言
- 困学纪闻
- 南越笔记
- 西京杂记
- 池北偶谈
- 风俗演义
- 齐东野语
- 避暑录话
- 太平御览
- 搜神后记
- 世说新语
- 水浒传
- 西游记
- 聊斋志异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博物志
- 镜花缘
- 喻世明言
- 东周列国志
- 官场现形记
- 济公全传
- 三侠五义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常言道
- 南游记
- 绣云阁
- 南北史演义
- 韩湘子全传
- 说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荡寇志
- 雷峰塔奇传
- 岭表录异
- 龙城录
- 说岳全传
- 刘公案
- 朝野佥载
- 小五义
- 白牡丹
- 独异志
- 小八义
- 薛刚反唐
- 海国春秋
- 北史演义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薛丁山征西
- 心经
- 了凡四训
- 无量寿经
- 知言
- 僧宝传
- 道家
- 老子
- 庄子
- 列子
- 抱朴子
- 太玄经
- 文子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亢仓子
- 诗文评
- 总集
- 浮生六记
- 西湖梦寻
- 文心雕龙
- 沧浪诗话
- 诗人玉屑
- 牡丹亭
- 闲情偶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