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史内容
《元史》中的本纪,以记载忽必烈事迹的《世祖本纪》最为详尽,有十四卷之多,占本纪篇幅的三分之一;其次是《顺帝本纪》,有十卷之多。
这是因为元世祖和元顺帝在位时间都长达三十多年,原始史料丰富,所以对他们的记述就比较详细。这体现了《元史》编纂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,材料多就多编,材料少就少编。
《元史》的志书,对元朝的典章制度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述,保存了大批珍贵的史料。其中以《天文》、《历志》、《地理》、《河渠》四志的史料最为珍贵。
《天文志》吸取了元代杰出科学家郭守敬的研究成果。《历志》是根据元代历算家李谦的《授时历议》和郭守敬的《授时历经》编撰的。《地理志》是根据《大元一统志》,《河渠志》是根据《海运纪原》、《河防通议》等书编撰的。
而今,《大元一统志》等书已经散佚,《元史》中保存了这些书的内容,史料价值就更为可贵。
《元史》的列传有类传十四种,大多沿袭以往的史书,只有《释老》一传是《元史》的创新。《释老》是记载宗教方面的列传,从中可以了解宗教在元朝所居的地位和发展情况。类传中以《儒学》、《列女》、《孝友》、《忠义》四种所记的人物最多,说明宋以来封建的思想统治在逐步加强。《元史》列传还有个特点是,所叙述的事,都有详细的年、月、日记载,这就更增加了参考价值。
《元史》的体例整齐,文字浅显,叙事明白易懂,还保留了当时的不少方言土语,这同朱元璋提倡浅显通俗的文字是分不开的。宋濂修《元史》时,遵照朱元璋的意图,强调文词勿致于艰深,事迹务令于明白,因此《元史》称得上是一部较好的正史。
《元史》的史料来源一是实录,二是《经世大典》,三是文集碑传,四是采访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子
- 集
- 诗经
- 左传
- 周礼
- 孝经
- 论语
- 孟子
- 谷梁传
- 易经
- 子夏易传
- 大戴礼记
- 白虎通义
- 史记
- 汉书
- 后汉书
- 宋史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旧唐书
- 宋书
- 元史
- 魏书
- 北史
- 金史
- 北齐书
- 南齐书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明季北略
- 过江七事
- 贞观政要
- 松漠纪闻
- 战国策
- 东观奏记
- 别史
- 平宋录
- 传记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明儒学案
- 十六国春秋
- 高士传
- 载记
- 越绝书
- 东京梦华录
- 武林旧事
- 华阳国志
- 蛮书
- 岭外代答
- 菜根谭
- 增广贤文
- 三字经
- 弟子规
- 幼学琼林
- 孔子家语
- 说苑
- 春秋繁露
- 明夷待访录
- 潜夫论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百战奇法
- 将苑
- 吴子
- 太白阴经
- 乾坤大略
- 练兵实纪
- 投笔肤谈
- 何博士备论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韩非子
- 管子
- 商君书
- 邓析子
- 医家
- 齐民要术
- 农桑辑要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黄帝内经
- 伤寒论
- 神农本草经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濒湖脉学
- 洗冤集录
- 扁鹊心书
- 温病条辨
- 神相全编
- 渊海子平
- 九章算术
- 神峰通考
- 疑龙经
- 灵城精义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淮南子
- 智囊全集
- 朱子家训
- 颜氏家训
- 名贤集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龙文鞭影
- 老老恒言
- 困学纪闻
- 尚书正义
- 风俗演义
- 齐东野语
- 太平御览
- 艺文类聚
- 山海经
- 三国演义
- 聊斋志异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西厢记
- 太平广记
- 博物志
- 喻世明言
- 绿野仙踪
- 幽明录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唐传奇
- 东游记
- 济公全传
- 孽海花
- 古今谭概
- 十二楼
- 花月痕
- 穆天子传
- 常言道
- 海上花列传
- 何典
- 夷坚志
- 绣云阁
- 女仙外史
- 龙城录
- 说岳全传
- 后汉演义
- 李公案
- 大唐新语
- 小五义
- 独异志
- 小八义
- 薛刚反唐
- 唐摭言
- 北史演义
- 两晋演义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毛公案
- 了凡四训
- 知言
- 老子
- 庄子
- 黄庭经
- 神仙传
- 云笈七签
- 文子
- 亢仓子
- 尹文子
- 诗文评
- 总集
- 昭明文选
- 别集
- 冰鉴
- 呻吟语
- 日知录
- 郁离子
- 伯牙琴
- 随园诗话
- 沧浪诗话
- 训蒙骈句
- 词曲
- 闲情偶寄
- 桃花扇
- 长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