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六·坎下巽上
渙,亨。王假有廟,利渉大川,利貞。彖曰:渙亨,剛來而不窮。柔得位乎外,而上同。王假有廟,王乃在中也。利渉大川,乗木有功也。
剛下濟而行不窮,柔得位於外,而輔剛,剛志行而遂通,上下相資,而不相待,雖行散動人自為治,渙也。五之為主,不以形約,不以武禁,通其志而天下自治,豈人臣之為乎。乃王之命也。當以無為可以至於有廟致亨矣。木之乗則無險矣。不勞而致重於不通,上乘下之能也。施逺而濟其散,治乎中正,而利貞者也。
象曰:風行水上,渙。先王以享于帝立廟。
風行水上,無擁限也。上以發令,不疾而速,逺而承治者也。當其無事也。先王享于上帝,配之祖考,用禮樂之道,致享而已。
初六,用拯馬壯吉。象曰:初六之吉,順也。
渙之初,可以散動也。二能濟而巳附之,故顯而行之無畏忌也。壯馬馳騁而得其吉。
九二,渙奔其机,悔亡。象曰:渙奔其机,得願也。
剛能治也,來而不窮,據初相與得願馳騁,何往不至。兼固於三,貪其多,有失渙之道,未之悔也。
六三,渙其躬,无悔。象曰:渙其躬,志在外也。
渙者散,而隨適可也。雖乗於剛,非其位也。自應於上,可以往而遂其志矣。散志適時,何悔之有。
六四,渙其羣,元吉。渙有丘,匪夷所思。象曰:渙其羣,元吉。光大也。
以柔順而上乗至尊,行大人之令者也。羣者,衆之務公之事也。渙衆之公,大吉而光也。若以私也,則丘墟不移,咎歸於巳,巳亦思之不夷矣。可不慎乎。
九五,渙汗其大號,渙王居,无咎。象曰:王居无咎,正位也。
渙之尊而大號其令,物致其適,散其汗發其濡也。渙王居,大散也。憂在節王者制天下之務,故正其位,行其道,乃無咎也。
上九,渙其血,去逖,出無咎。象曰:渙其血,逺害也。
應獨者多至於争,此易之常情也。上獨有應而逺於傷害者,當其渙,得行其志,從其道也。故血去害逺而無咎也。
- 推荐作品:
- 礼记
- 孟子
- 尔雅
- 谷梁传
- 笠翁对韵
- 子夏易传
- 大戴礼记
- 白虎通义
- 史记
- 三国志
- 汉书
- 明史
- 晋书
- 旧唐书
- 隋书
- 宋书
- 魏书
- 旧五代史
- 周书
- 南史
- 金史
- 梁书
- 北齐书
- 辽史
- 明季南略
- 编年史
- 资治通鉴
- 汉官六种
- 纪事本末
- 明季北略
- 三朝北盟会编
- 过江七事
- 杂史
- 五代新说
- 松漠纪闻
- 靖康传信录
- 五代史阙文
- 东观奏记
- 别史
- 传记
- 晏子春秋
- 十七史百将传
- 高士传
- 吴越春秋
- 越绝书
- 万历野获编
- 江南野史
- 洛阳伽蓝记
- 武林旧事
- 政书
- 史评
- 儒家
- 增广贤文
- 三字经
- 荀子
- 围炉夜话
- 盐铁论
- 明夷待访录
- 潜夫论
- 中论
- 三十六计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六韬
- 将苑
- 吴子
- 司马法
- 乾坤大略
- 历代兵制
- 虎钤经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管子
- 商君书
- 折狱龟鉴
- 棠阴比事
- 农家
- 氾胜之书
- 本草纲目
- 伤寒论
- 千金方
- 奇经八脉考
- 濒湖脉学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食疗本草
- 肘后备急方
- 扁鹊心书
- 温病条辨
- 医学源流论
- 术数
- 神相全编
- 撼龙经
- 滴天髓阐微
- 天玉经
- 神峰通考
- 疑龙经
- 李虚中命书
- 月波洞中记
- 艺术
- 棋经十三篇
- 谱录
- 随园食单
- 杂家
- 千字文
- 吕氏春秋
- 墨子
- 百家姓
- 淮南子
- 智囊全集
- 格言联璧
- 朱子家训
- 颜氏家训
- 夜航船
- 名贤集
- 容斋随笔
- 人物志
- 权谋残卷
- 龙文鞭影
- 老老恒言
- 困学纪闻
- 金楼子
- 西京杂记
- 池北偶谈
- 风俗演义
- 齐东野语
- 类书
- 搜神后记
- 小说家
- 水浒传
- 三国演义
- 西游记
- 聊斋志异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西厢记
- 太平广记
- 喻世明言
- 东周列国志
- 剪灯新话
- 幽明录
- 唐传奇
- 隋唐演义
- 济公全传
- 鬼神传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三遂平妖传
- 何典
- 南游记
- 绣云阁
- 女仙外史
- 前汉演义
- 雷峰塔奇传
- 岭表录异
- 龙城录
- 后汉演义
- 李公案
- 老残游记续集
- 朝野佥载
- 小五义
- 白牡丹
- 幻中游
- 小八义
- 薛刚反唐
- 春秋配
- 开辟演义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薛丁山征西
- 释家
- 五灯会元
- 中说
- 知言
- 僧伽吒经
- 老子
- 抱朴子
- 文子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亢仓子
- 尹文子
- 总集
- 古文观止
- 曾国藩家书
- 幽梦影
- 呻吟语
- 日知录
- 西湖梦寻
- 郁离子
- 龙川别志
- 伯牙琴
- 随园诗话
- 沧浪诗话
- 训蒙骈句
- 词源
- 诗人玉屑
- 牡丹亭
- 长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