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·乾下坎上
需,有孚、光亨、贞吉。利涉大川。彖曰:需,須也,險在前也,剛健而不陷其義,不困窮矣。需有孚光,亨貞吉,位乎天位以正中也。利涉大川,往有功也。
需,待也。剛居於尊,安於險之道也。能制下,健以為用,君子待命而已,不可自任,則剛健終不陷也。君子觀其爲而動之,其義豈窮哉。五以險德而位於天,雖非坦道,强毅而制下也。剛中而有孚也。獲剛健之臣而不敢不説,則不勞而待其功矣。故光通而貞吉,復何險之有哉。是以利涉大川,而無險不濟也。文王君人也,得九五之位。仲尼位下也,居君子之事合,兩而待之,則上待下之能,下待上之命。觀是需之情可見矣。
象曰:雲上于天,需。君子以飲食宴樂。
澤來矣,君子待命而不勞於慮,而得其治也,飲食宴樂而已。
初九,需于郊,利用恒,无咎。象曰:需于郊,不犯難行也。利用恒,无咎。未失常也。
郊逺者也,未履其位,行不犯難也。用其常不失其素矣。
九二,需于沙,小有言,終吉。象曰:需于沙,衍在中也。雖小有言,以吉終也。
行逺也,沙,邇乎水,剛履其位,敵對於五,五非敵也。可以待也。君子之道,無執也。與時而行也。得其中者,雖小有言,吉終而已矣。
九三,需于泥,致宼至。象曰:需于泥,災在外也。自我致宼,敬愼不敗也。
上險可犯也。剛以在上,待命於泥,逼難而濡難,猶外矣。我致之,而宼至,敬愼之,不敗也。
六四,需于血,出自穴。象曰:需于血,順以聽也。
剛險居上,而承之難,從事者也。動而見傷矣。坎隂處下,幽穴之物,而今升之,待陽之運而出,難也。則不可不順以聽之。
九五,需于酒,食貞吉。象曰:酒食貞吉以中正也。
剛德中正,施令而治者也。治事已獲衆之奉,待其酒食而已。
上六,入于穴,有不速之客,三人來,敬之,終吉。象曰:不速之客來,敬之,終吉。雖不當位,未大失也。
需坎上也,道之終則反覆也,入于穴矣。乾覆其上,三爻來而不假待也。知道之終能固其所,而敬為主,雖不得其位能吉其終也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史
- 诗经
- 尚书
- 周礼
- 孝经
- 易经
- 其他经学
- 大学
- 笠翁对韵
- 易传
- 大戴礼记
- 匡谬正俗
- 正史
- 史记
- 三国志
- 汉书
- 明史
- 宋史
- 晋书
- 宋书
- 旧五代史
- 金史
- 陈书
- 南齐书
- 逸周书
- 资治通鉴
- 汉官六种
- 明季北略
- 过江七事
- 杂史
- 五代新说
- 战国策
- 靖康传信录
- 奉天录
- 顺宗实录
- 平宋录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明儒学案
- 高士传
- 英雄记
- 载记
- 吴越春秋
- 万历野获编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华阳国志
- 蛮书
- 都城纪胜
- 岭外代答
- 庐山记
- 史通
- 传习录
- 三字经
- 荀子
- 弟子规
- 小窗幽记
- 幼学琼林
- 国语
- 盐铁论
- 帝范
- 中论
- 兵家
- 六韬
- 三略
- 吴子
- 司马法
- 太白阴经
- 乾坤大略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李卫公问对
- 武经总要
- 何博士备论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法家
- 商君书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天工开物
- 农桑辑要
- 氾胜之书
- 本草纲目
- 伤寒论
- 难经
- 金匮要略
- 濒湖脉学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针灸大成
- 四圣心源
- 洗冤集录
- 术数
- 三命通会
- 九章算术
- 天玉经
- 焦氏易林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艺术
- 棋经十三篇
- 古画品录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墨子
- 百家姓
- 智囊全集
- 格言联璧
- 梦溪笔谈
- 夜航船
- 名贤集
- 陶庵梦忆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金楼子
- 风俗演义
- 避暑录话
- 类书
- 艺文类聚
- 小说家
- 水浒传
- 三国演义
- 红楼梦
- 聊斋志异
- 搜神记
- 警世通言
- 醒世恒言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封神演义
- 喻世明言
- 初刻拍案惊奇
- 幽明录
- 老残游记
- 官场现形记
- 新齐谐
- 唐传奇
- 酉阳杂俎
- 三侠五义
- 古今谭概
- 鬼神传
- 雍正剑侠图
- 花月痕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北游记
- 何典
- 杨家将
- 南北史演义
- 韩湘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雷峰塔奇传
- 说岳全传
- 后汉演义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刘公案
- 大唐新语
- 河东记
- 小五义
- 独异志
- 小八义
- 薛刚反唐
- 春秋配
- 唐摭言
- 海国春秋
- 北史演义
- 两晋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薛丁山征西
- 毛公案
- 五灯会元
- 中说
- 知言
- 阴符经
- 太玄经
- 文始真经
- 亢仓子
- 尹文子
- 总集
- 昭明文选
- 冰鉴
- 曾国藩家书
- 呻吟语
- 西湖梦寻
- 文心雕龙
- 沧浪诗话
- 诗人玉屑
- 词曲
- 闲情偶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