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卦传·第六章
神也者,妙万物而为言者也。动万物者,莫疾乎雷;桡万物者,莫疾乎风;燥万物者,莫熯乎火;说万物者,莫说乎泽;润万物者,莫润乎水;终万物始万物者,莫盛乎艮。故水火相逮,雷风不相悖,山泽通气,然后能变化,既成万物也。
体知万物,不以思议测度,感而遂通万物之故曰神。阴阳不测之谓神。黄帝内经:心藏神。又天生玄,玄生神。万物皆有神光,即万物是可知的,此神非鬼神之神,只是说明万物是可以认知的,非不可知。不可以知知者体也,可知者有形之下也。 所谓的神,是说体悟万物的奥妙,而正确简洁的描述事物。妙万物是客观,神是主观。警醒振奋万物的,没有比雷霆更迅疾的了。弯曲扭转万物的,没有比风更迅疾的了。使万物干燥,没有比火更能干燥的了。使万物喜悦的,没有能超过草泽地。泽又比喻恩泽。滋润万物的,没有那样超过水。艮者止也,万物之终;终点就是起点,又是一个新的开始,故艮者万物之始。万物在止息中充盈丰盛,重新开始。 所以水火能够相及相融合,雷和风不相违背,雷震为风,风摩擦为雷。高山和海洋是气息相通的。因为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普遍发展的,万物虽然各自有其本质相区别的属性,同时又是互相联系的,所以能够起变化,没有永恒不变的,这样就生成了现状的万物。
- 推荐作品:
- 史
- 子
- 集
- 诗经
- 左传
- 礼记
- 仪礼
- 孝经
- 尔雅
- 公羊传
- 谷梁传
- 其他经学
- 大学
- 笠翁对韵
- 子夏易传
- 文昌孝经
- 大戴礼记
- 匡谬正俗
- 正史
- 三国志
- 汉书
- 明史
- 晋书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隋书
- 宋书
- 元史
- 新五代史
- 旧五代史
- 周书
- 北齐书
- 逸周书
- 明季南略
- 编年史
- 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西夏书事
- 三朝北盟会编
- 过江七事
- 杂史
- 战国策
- 靖康传信录
- 五代史阙文
- 奉天录
- 东观奏记
- 别史
- 传记
- 晏子春秋
- 唐才子传
- 十六国春秋
- 吴越春秋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武林旧事
- 华阳国志
- 蛮书
- 都城纪胜
- 政书
- 史评
- 三字经
- 荀子
- 弟子规
- 幼学琼林
- 孔子家语
- 说苑
- 明夷待访录
- 北溪字义
- 孙子兵法
- 六韬
- 司马法
- 太白阴经
- 李卫公问对
- 练兵实纪
- 便宜十六策
- 虎钤经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韩非子
- 法家
- 管子
- 扬子法言
- 折狱龟鉴
- 棠阴比事
- 邓析子
- 医家
- 齐民要术
- 黄帝内经
- 本草纲目
- 伤寒论
- 千金方
- 奇经八脉考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饮膳正要
- 肘后备急方
- 扁鹊心书
- 医学源流论
- 术数
- 三命通会
- 渊海子平
- 滴天髓阐微
- 葬书
- 天玉经
- 神峰通考
- 焦氏易林
- 月波洞中记
- 艺术
- 古画品录
- 谱录
- 茶经
- 随园食单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百家姓
- 淮南子
- 格言联璧
- 梦溪笔谈
- 朱子家训
- 颜氏家训
- 论衡
- 容斋随笔
- 公孙龙子
- 老老恒言
- 困学纪闻
- 南越笔记
- 风俗演义
- 齐东野语
- 避暑录话
- 类书
- 艺文类聚
- 小说家
- 世说新语
- 西游记
- 聊斋志异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西厢记
- 镜花缘
- 东周列国志
- 初刻拍案惊奇
- 绿野仙踪
- 官场现形记
- 唐传奇
- 隋唐演义
- 子不语
- 古今谭概
- 十二楼
- 雍正剑侠图
- 穆天子传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北游记
- 三遂平妖传
- 海上花列传
- 夷坚志
- 绣云阁
- 西汉演义
- 女仙外史
- 韩湘子全传
- 雷峰塔奇传
- 岭表录异
- 龙城录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刘公案
- 南史演义
- 白牡丹
- 独异志
- 小八义
- 薛刚反唐
- 春秋配
- 开辟演义
- 林公案
- 海国春秋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释家
- 心经
- 了凡四训
- 五灯会元
- 中说
- 知言
- 黄帝四经
- 黄庭经
- 云笈七签
- 尹文子
- 刘子
- 诗文评
- 古文观止
- 昭明文选
- 呻吟语
- 日知录
- 郁离子
- 龙川别志
- 伯牙琴
- 训蒙骈句
- 词源
- 诗人玉屑
- 词曲
- 古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