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传·坤文言
坤至柔而动也刚,至静而德方,后得主而有常,含万物而化光。坤道其顺乎,承天而时行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。臣弑其君,子弑其父,非一朝一夕之故,其所由来者渐矣。由辩之不早辩也。《易》曰:“履霜,坚冰至。”盖言顺也。“直”其正也,“方”其义也。君子敬以直内,义以方外,敬义立而德不孤。“直方大,不习无不利。”则不疑其所行也。阴虽有美,“含”之以从王事,弗敢成也。地道也,妻道也,臣道也。地道“无成”而代“有终”也。天地变化,草木蕃,天地闭,贤人隐。《易》曰:“括囊,无咎无誉。”盖言谨也。君子“黄”中通理,正位居体,美在其中,而畅于四支,发于事业,美之至也!阴疑于阳必战,为其嫌于无阳也。故称“龙”焉犹未离其类也,故称“血”焉。夫“玄黄”者,天地之杂也,天玄而地黄。
《文言》说:地道极为柔顺但它的运动却是刚健的,它极为娴静但品德是方正的,地道后于天道而行动,但运动具有规律性。它包容万物,其生化作用是广大的。地道多么柔顺呵!顺承天道而依准四时运行。积累善行的人家,必有不尽的吉祥;积累恶行的人家,必有不尽的灾殃。臣子弑杀他的国君,儿子弑杀他的父亲,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逐步发展的结果。这是由于君父不曾早日辨清真相才导致的。《易经》说:“践踏着薄霜,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成了。”大概就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现象。直是存心的正直,方是行为的道义。君子通过恭敬谨慎来矫正思想上的偏差,用道义的原则来规范行为上的悖乱。恭敬、道义的精神树立起来了,他的品德就会产生广泛的影响。君子“正直、方正、广博,这些品德不为人们所了解,也没有什么不利的。”因为人们不会怀疑他的行为。阴比喻臣下,虽有美德,但宜深藏含隐,从而服务于君王,不敢自居有功。这是地道的原则,也是妻道的原则,同样是臣道的原则。地道不能单独地完成生育万物的功业,但是在时序的交替中,它始终一贯地发挥作用。天地交通变化,草木就茂盛,天地阻隔不通,贤人就隐退。《易经》说:“扎紧了口袋,如缄口不言。没有指责也没有赞誉。”大概意在谨慎吧。君子内心美好,通达事理,整肃职守,恪守礼节,美德积聚在内心里,贯彻在行动上,扩大在事业中,这是最为美好的。阴与阳势均力敌,必然发生争斗。因为阴极盛而与阳均等,所以把阴阳一并称作龙。其实阴并未脱离其属类,所以又称为血,血即阴类。所谓玄黄——天玄地黄——是天地交相混合的色彩。
- 推荐作品:
- 集
- 尚书
- 左传
- 孝经
- 尔雅
- 公羊传
- 易经
- 大学
- 笠翁对韵
- 文昌孝经
- 大戴礼记
- 匡谬正俗
- 正史
- 史记
- 汉书
- 后汉书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旧唐书
- 新五代史
- 旧五代史
- 金史
- 梁书
- 北齐书
- 辽史
- 编年史
- 资治通鉴
- 过江七事
- 五代新说
- 贞观政要
- 松漠纪闻
- 战国策
- 奉天录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晏子春秋
- 明儒学案
- 十六国春秋
- 载记
- 吴越春秋
- 江南野史
- 徐霞客游记
- 水经注
- 大唐西域记
- 洛阳伽蓝记
- 华阳国志
- 都城纪胜
- 通典
- 史评
- 读通鉴论
- 儒家
- 三字经
- 荀子
- 弟子规
- 小窗幽记
- 围炉夜话
- 国语
- 孔子家语
- 说苑
- 盐铁论
- 春秋繁露
- 明夷待访录
- 北溪字义
- 素书
- 六韬
- 三略
- 尉缭子
- 太白阴经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李卫公问对
- 武经总要
- 练兵实纪
- 历代兵制
- 法家
- 慎子
- 扬子法言
- 折狱龟鉴
- 棠阴比事
- 邓析子
- 医家
- 天工开物
- 齐民要术
- 农桑辑要
- 北山酒经
- 黄帝内经
- 本草纲目
- 千金方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针灸大成
- 四圣心源
- 洗冤集录
- 温病条辨
- 医学源流论
- 术数
- 三命通会
- 撼龙经
- 滴天髓阐微
- 葬书
- 九章算术
- 天玉经
- 神峰通考
- 疑龙经
- 李虚中命书
- 艺舟双楫
- 随园食单
- 鬼谷子
- 千字文
- 墨子
- 智囊全集
- 梦溪笔谈
- 朱子家训
- 论衡
- 夜航船
- 名贤集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人物志
- 权谋残卷
- 龙文鞭影
- 困学纪闻
- 南越笔记
- 尚书正义
- 池北偶谈
- 避暑录话
- 类书
- 太平御览
- 艺文类聚
- 小说家
- 水浒传
- 西游记
- 警世通言
- 醒世恒言
- 西厢记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喻世明言
- 剪灯新话
- 绿野仙踪
- 老残游记
- 二刻拍案惊奇
- 新齐谐
- 酉阳杂俎
- 三侠五义
- 孽海花
- 古今谭概
- 狄公案
- 花月痕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三遂平妖传
- 夷坚志
- 绣云阁
- 南北史演义
- 女仙外史
- 说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荡寇志
- 雷峰塔奇传
- 岭表录异
- 龙城录
- 后汉演义
- 李公案
- 刘公案
- 大唐新语
- 南史演义
- 小五义
- 白牡丹
- 幻中游
- 小八义
- 薛刚反唐
- 开辟演义
- 林公案
- 海国春秋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了凡四训
- 中说
- 僧宝传
- 道家
- 老子
- 阴符经
- 列子
- 黄庭经
- 神仙传
- 云笈七签
- 悟真篇
- 文始真经
- 刘子
- 诗文评
- 昭明文选
- 别集
- 冰鉴
- 曾国藩家书
- 幽梦影
- 日知录
- 西湖梦寻
- 伯牙琴
- 沧浪诗话
- 牡丹亭
- 闲情偶寄
- 桃花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