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传下·萃
泽上于地,萃;君子以除戎器,戒不虞。 乃乱乃萃,其志乱也。引吉无咎,中未变也。往无咎,上巽也。大吉无咎,位不当也。萃有位,志未光也。赍咨涕洟,未安上也。
《萃卦》的卦象是:坤(地)下兑(泽)上,为地上有湖,四面八方的细流都源源不断汇入湖中之表象,象征着聚合;在这种众流会聚的时候,必然会现鱼龙混杂、泥沙俱下的情况,因此君子应当修缮甲杖兵器,以防发生意想不到的变故。 “各种乱子就会发生而凑到一起”,不是由于别的原因,主要是因为内心的虔诚不能始终如一,陷于迷惑混乱所致。“引退谦让会带来吉祥,没有灾难“,这是因为该爻位置居中而适当,当会聚的时候,它既不偏不激也不过于保守,虔诚地遵循中庸之道始终不曾改变,因而能够谦让而逢凶化吉。“前去行事不会遇到灾祸”这是因为遇到居于上位的阳刚气十足者。但居于下方的阴柔一方总能表现出谦逊而顺从,从而免去了可能出现的灾祸。“只有在大吉大利的情况下,才能够没有灾害”,这是因为所处位置不适当,随时有可能受到伤害,只有在大吉大利的时候才可以避免受害。“万方聚合之时居于尊贵的高位”,并不能表明大会天下、四海归心的志向得到了发扬光大,还需要修持德行,树立威望,使大众心悦诚服。“唉声叹气而又哭哭啼啼”,是因为虽然身在外,但无一日惦念处于京中的君主。
- 推荐作品:
- 子
- 集
- 十三经
- 诗经
- 尚书
- 礼记
- 周礼
- 仪礼
- 孝经
- 论语
- 孟子
- 尔雅
- 其他经学
- 大学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大戴礼记
- 匡谬正俗
- 正史
- 史记
- 三国志
- 后汉书
- 宋史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旧唐书
- 隋书
- 宋书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南史
- 北齐书
- 陈书
- 逸周书
- 西夏书事
- 纪事本末
- 明季北略
- 三朝北盟会编
- 杂史
- 战国策
- 靖康传信录
- 奉天录
- 顺宗实录
- 别史
- 平宋录
- 传记
- 晏子春秋
- 越绝书
- 地理
- 水经注
- 东京梦华录
- 大唐西域记
- 武林旧事
- 华阳国志
- 蛮书
- 岭外代答
- 庐山记
- 传习录
- 儒家
- 菜根谭
- 增广贤文
- 三字经
- 小窗幽记
- 围炉夜话
- 孔子家语
- 说苑
- 盐铁论
- 春秋繁露
- 帝范
- 北溪字义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六韬
- 百战奇法
- 将苑
- 吴子
- 司马法
- 乾坤大略
- 武经总要
- 练兵实纪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韩非子
- 管子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扬子法言
- 折狱龟鉴
- 齐民要术
- 氾胜之书
- 黄帝内经
- 伤寒论
- 神农本草经
- 千金方
- 食疗本草
- 饮膳正要
- 肘后备急方
- 温病条辨
- 术数
- 渊海子平
- 葬书
- 神峰通考
- 疑龙经
- 葬法倒杖
- 李虚中命书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艺术
- 古画品录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茶经
- 随园食单
- 千字文
- 吕氏春秋
- 墨子
- 百家姓
- 淮南子
- 智囊全集
- 名贤集
- 人物志
- 权谋残卷
- 龙文鞭影
- 老老恒言
- 南越笔记
- 池北偶谈
- 齐东野语
- 避暑录话
- 类书
- 太平御览
- 搜神后记
- 水浒传
- 三国演义
- 西游记
- 搜神记
- 儒林外史
- 太平广记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镜花缘
- 初刻拍案惊奇
- 幽明录
- 老残游记
- 新齐谐
- 唐传奇
- 酉阳杂俎
- 隋唐演义
- 子不语
- 东游记
- 济公全传
- 孽海花
- 鬼神传
- 雍正剑侠图
- 花月痕
- 穆天子传
- 常言道
- 海上花列传
- 何典
- 杨家将
- 绣云阁
- 女仙外史
- 韩湘子全传
- 说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荡寇志
- 岭表录异
- 说岳全传
- 后汉演义
- 老残游记续集
- 朝野佥载
- 南史演义
- 河东记
- 小五义
- 白牡丹
- 独异志
- 薛刚反唐
- 开辟演义
- 海国春秋
- 隋唐两朝志传
- 了凡四训
- 知言
- 僧伽吒经
- 僧宝传
- 道家
- 老子
- 庄子
- 阴符经
- 抱朴子
- 云笈七签
- 亢仓子
- 尹文子
- 诗文评
- 古文观止
- 昭明文选
- 日知录
- 西湖梦寻
- 郁离子
- 龙川别志
- 伯牙琴
- 随园诗话
- 沧浪诗话
- 训蒙骈句
- 牡丹亭
- 桃花扇
- 长生殿
- 古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