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传上·比
地上有水,比;先王以建万国,亲诸侯。 比之初六,有它吉也。比之自内,不自失也。比之匪人,不亦伤乎?外比于贤,以从上也。显比之吉,位正中也。舍逆取顺,失前禽也。邑人不诫,上使中也。比之无首,无所终也。
《比卦》的卦象为坤,(地)下坎(水)上,象征地上有水。大地上百川争流,流水又浸润着大地,表明地与水亲密无间,互相依存;以前的历代君主明白这个道理,所以分封土地,建立万国,安抚亲近各地诸侯。 《比卦》的第一爻位(初六),表示一开始便具有诚信的德行,致使远方来人归附,自然可获吉祥。"内部亲密无间团结一致,辅佐君主",说明没有偏离了正道。"和行为不端正的人交朋友,而且关系亲密",难道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吗?在外面亲密团结朋友,辅佐贤君,说明要顺从居于尊上地位的君主,才会有好的结果。"光明无私,亲密团结,互相辅助",可获得吉祥,因为此时居于正中位置。抛弃逆天行事的举动而顺其自然,就好像围猎时网开一面,让该被擒的禽兽落网,不该被获的从前面逃掉;君王的部下听其自然,不加戒备;这是君王的贤德感化了部下的缘故。"和众人亲密团结、互助友爱但自己不居于领导地位,将有凶险",说明自己将来没有可以归附的地方,无立足之地。
- 推荐作品:
- 史
- 集
- 十三经
- 尚书
- 礼记
- 周礼
- 仪礼
- 孝经
- 孟子
- 尔雅
- 易经
- 其他经学
- 大学
- 易传
- 文昌孝经
- 匡谬正俗
- 三国志
- 明史
- 宋史
- 晋书
- 旧唐书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南史
- 北史
- 北齐书
- 辽史
- 南齐书
- 逸周书
- 编年史
- 汉官六种
- 纪事本末
- 五代新说
- 东观奏记
- 传记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唐才子传
- 十六国春秋
- 高士传
- 载记
- 吴越春秋
- 越绝书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水经注
- 大唐西域记
- 华阳国志
- 蛮书
- 庐山记
- 史评
- 史通
- 增广贤文
- 围炉夜话
- 说苑
- 春秋繁露
- 明夷待访录
- 三十六计
- 孙子兵法
- 孙膑兵法
- 三略
- 尉缭子
- 司马法
- 兵法二十四篇
- 练兵实纪
- 历代兵制
- 虎钤经
- 何博士备论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慎子
- 扬子法言
- 棠阴比事
- 邓析子
- 农家
- 农桑辑要
- 北山酒经
- 黄帝内经
- 伤寒论
- 奇经八脉考
- 濒湖脉学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肘后备急方
- 扁鹊心书
- 温病条辨
- 术数
- 神相全编
- 滴天髓阐微
- 葬书
- 九章算术
- 葬法倒杖
- 李虚中命书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谱录
- 随园食单
- 杂家
- 吕氏春秋
- 淮南子
- 智囊全集
- 梦溪笔谈
- 笑林广记
- 朱子家训
- 名贤集
- 人物志
- 权谋残卷
- 公孙龙子
- 龙文鞭影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困学纪闻
- 金楼子
- 西京杂记
- 艺文类聚
- 小说家
- 世说新语
- 三国演义
- 聊斋志异
- 搜神记
- 警世通言
- 博物志
- 东周列国志
- 老残游记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官场现形记
- 新齐谐
- 唐传奇
- 东游记
- 古今谭概
- 狄公案
- 花月痕
- 穆天子传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三遂平妖传
- 南游记
- 绣云阁
- 西汉演义
- 南北史演义
- 韩湘子全传
- 说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前汉演义
- 雷峰塔奇传
- 李公案
- 大唐新语
- 南史演义
- 小五义
- 白牡丹
- 小八义
- 春秋配
- 开辟演义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薛丁山征西
- 毛公案
- 心经
- 无量寿经
- 五灯会元
- 中说
- 僧伽吒经
- 老子
- 列子
- 黄帝四经
- 黄庭经
- 云笈七签
- 悟真篇
- 文子
- 尹文子
- 诗文评
- 浮生六记
- 幽梦影
- 日知录
- 龙川别志
- 伯牙琴
- 文心雕龙
- 训蒙骈句
- 词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