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传上·咸
山上有泽,咸;君子以虚受人。 咸其拇,志在外也。虽凶居吉,顺不害也。咸其股,亦不处也。志在随人,所执下也。贞吉悔亡,未感害也。憧憧往来,未光大也。咸其脢,志末也。咸其辅颊舌,滕口说也。
《咸卦》的卦象是艮(山)下兑(泽)上,为山上有泽之表象,即上方的水泽滋润下面的山体,下面的山体承托上方的水泽并吸收其水分的形象,因而象征感应;君子效法山水相连这一现象,以虚怀若谷的精神容纳感化他人。 “感应发生在脚的大拇趾上”,说明其感应志向是向外追求。虽然会发生凶险的事情,但是只要安居静处,便可以避灾远祸了。“感应发生在大腿上”,说明不能安居静处,自我克制,而是性情急躁,随心所欲地任意妄为;“盲目地跟随别人任意妄为”,是因为它所执意追求的过于低下卑劣了。“内心保持纯洁无邪的态度,就可以获得吉祥,没有后悔”,说明九四爻并没有因感应而遭受祸害;“心猿意马地与朋友交往”,朋友面必然窄,影响也小,不能遍及于天下人。“感应发生有脊背的肉上”,说明其只知独善其身,这样它的志向难免过于浅薄了。“感应发生在牙床、脸颊、舌头上”,说明其只是玩弄三寸不烂之舌而已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十三经
- 礼记
- 孝经
- 公羊传
- 谷梁传
- 大学
- 笠翁对韵
- 易传
- 匡谬正俗
- 史记
- 三国志
- 汉书
- 后汉书
- 晋书
- 元史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旧五代史
- 周书
- 南史
- 北史
- 金史
- 北齐书
- 南齐书
- 编年史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汉官六种
- 纪事本末
- 杂史
- 五代新说
- 战国策
- 靖康传信录
- 五代史阙文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别史
- 平宋录
- 传记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十七史百将传
- 十六国春秋
- 高士传
- 英雄记
- 越绝书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水经注
- 东京梦华录
- 大唐西域记
- 洛阳伽蓝记
- 蛮书
- 吴船录
- 都城纪胜
- 庐山记
- 通典
- 史通
- 传习录
- 菜根谭
- 三字经
- 弟子规
- 小窗幽记
- 围炉夜话
- 幼学琼林
- 国语
- 孔子家语
- 近思录
- 明夷待访录
- 帝范
- 潜夫论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兵家
- 孙子兵法
- 六韬
- 百战奇法
- 三略
- 尉缭子
- 司马法
- 太白阴经
- 李卫公问对
- 武经总要
- 练兵实纪
- 历代兵制
- 虎钤经
- 投笔肤谈
- 何博士备论
- 法家
- 慎子
- 折狱龟鉴
- 棠阴比事
- 医家
- 天工开物
- 齐民要术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黄帝内经
- 伤寒论
- 神农本草经
- 难经
- 千金方
- 金匮要略
- 濒湖脉学
- 针灸大成
- 四圣心源
- 洗冤集录
- 食疗本草
- 肘后备急方
- 温病条辨
- 医学源流论
- 神相全编
- 撼龙经
- 九章算术
- 神峰通考
- 疑龙经
- 葬法倒杖
- 焦氏易林
- 李虚中命书
- 月波洞中记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随园食单
- 杂家
- 鬼谷子
- 吕氏春秋
- 淮南子
- 智囊全集
- 格言联璧
- 梦溪笔谈
- 笑林广记
- 颜氏家训
- 论衡
- 夜航船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权谋残卷
- 公孙龙子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困学纪闻
- 南越笔记
- 金楼子
- 类书
- 太平御览
- 搜神后记
- 小说家
- 世说新语
- 水浒传
- 西游记
- 聊斋志异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博物志
- 剪灯新话
- 初刻拍案惊奇
- 老残游记
- 官场现形记
- 唐传奇
- 东游记
- 济公全传
- 古今谭概
- 鬼神传
- 十二楼
- 花月痕
- 穆天子传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三遂平妖传
- 夷坚志
- 杨家将
- 西汉演义
- 韩湘子全传
- 荡寇志
- 岭表录异
- 说岳全传
- 后汉演义
- 李公案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大唐新语
- 河东记
- 白牡丹
- 独异志
- 小八义
- 春秋配
- 开辟演义
- 林公案
- 海国春秋
- 薛仁贵征东
- 隋唐两朝志传
- 薛丁山征西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无量寿经
- 知言
- 僧伽吒经
- 庄子
- 阴符经
- 抱朴子
- 神仙传
- 悟真篇
- 文子
- 亢仓子
- 尹文子
- 刘子
- 别集
- 冰鉴
- 幽梦影
- 呻吟语
- 日知录
- 郁离子
- 龙川别志
- 沧浪诗话
- 词源
- 诗人玉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