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传上·临
泽上有地,临;君子以教思无穷,容保民无疆。 咸临贞吉,志行正也。咸临吉无不利,未顺命也。甘临,位不当也。既忧之,咎不长也。至临无咎,位当也。大君之宜,行中之谓也。敦临之吉,志在内也。
《临卦》的卦象是兑(泽)下坤(地)上,为地在泽上之表象。泽上有地,地居高而临下,象征督导。君子由此受到启发,费尽心思地教导人民,并以其无边无际的盛德保护人民。 “感应尊贵者,使其行督导之责,可获吉祥”,说明其志向和行为都很正派。“感应尊贵者,使其行督导之责,可获吉祥,不会有什么不利”,这是由于不囿于命运安排的樊笼,自身努力的结果。“居高临下,靠甜言蜜语去督导”,这是因为六三爻位置不当的缘故。但是,“已经觉悟,能忧惧改过”,危害就不会长久了。“亲善的督导下级,则必然没有祸害”,这是因为六四爻位置确当的缘故。“以聪明才智来实行督导,这是伟大君主最适宜的统治之道”,说的就是行中庸之道。“温柔敦厚地实行督导,能获得吉祥”,说明其志在于利国利家(在内)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子
- 集
- 十三经
- 诗经
- 周礼
- 孝经
- 孟子
- 尔雅
- 易经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白虎通义
- 匡谬正俗
- 三国志
- 明史
- 宋史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旧唐书
- 旧五代史
- 周书
- 南史
- 梁书
- 北齐书
- 辽史
- 明季南略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西夏书事
- 汉官六种
- 纪事本末
- 明季北略
- 杂史
- 贞观政要
- 战国策
- 靖康传信录
- 奉天录
- 东观奏记
- 传记
- 唐才子传
- 明儒学案
- 十六国春秋
- 高士传
- 载记
- 徐霞客游记
- 洛阳伽蓝记
- 武林旧事
- 华阳国志
- 蛮书
- 吴船录
- 岭外代答
- 通典
- 史评
- 读通鉴论
- 史通
- 传习录
- 菜根谭
- 增广贤文
- 荀子
- 弟子规
- 围炉夜话
- 幼学琼林
- 近思录
- 潜夫论
- 孙子兵法
- 六韬
- 尉缭子
- 太白阴经
- 乾坤大略
- 练兵实纪
- 历代兵制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韩非子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扬子法言
- 棠阴比事
- 邓析子
- 医家
- 农家
- 天工开物
- 齐民要术
- 黄帝内经
- 本草纲目
- 伤寒论
- 千金方
- 奇经八脉考
- 濒湖脉学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针灸大成
- 食疗本草
- 肘后备急方
- 温病条辨
- 渊海子平
- 九章算术
- 天玉经
- 神峰通考
- 疑龙经
- 葬法倒杖
- 月波洞中记
- 棋经十三篇
- 古画品录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茶经
- 随园食单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千字文
- 墨子
- 淮南子
- 智囊全集
- 格言联璧
- 笑林广记
- 颜氏家训
- 论衡
- 夜航船
- 容斋随笔
- 权谋残卷
- 公孙龙子
- 龙文鞭影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南越笔记
- 金楼子
- 风俗演义
- 齐东野语
- 避暑录话
- 类书
- 艺文类聚
- 小说家
- 山海经
- 世说新语
- 三国演义
- 聊斋志异
- 警世通言
- 醒世恒言
- 西厢记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镜花缘
- 喻世明言
- 东周列国志
- 剪灯新话
- 初刻拍案惊奇
- 绿野仙踪
- 幽明录
- 酉阳杂俎
- 隋唐演义
- 子不语
- 东游记
- 三侠五义
- 孽海花
- 古今谭概
- 狄公案
- 十二楼
- 雍正剑侠图
- 三遂平妖传
- 海上花列传
- 何典
- 绣云阁
- 南北史演义
- 女仙外史
- 说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荡寇志
- 雷峰塔奇传
- 岭表录异
- 龙城录
- 说岳全传
- 后汉演义
- 大唐新语
- 河东记
- 白牡丹
- 幻中游
- 薛刚反唐
- 唐摭言
- 林公案
- 北史演义
- 两晋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隋唐两朝志传
- 毛公案
- 释家
- 心经
- 五灯会元
- 中说
- 僧宝传
- 道家
- 阴符经
- 列子
- 抱朴子
- 黄庭经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古文观止
- 浮生六记
- 曾国藩家书
- 日知录
- 西湖梦寻
- 郁离子
- 随园诗话
- 沧浪诗话
- 词源
- 牡丹亭
- 闲情偶寄
- 桃花扇
- 古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