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三 地官司徒·小司徒
小司徒之职,掌建邦之教法,以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之数,以辨其贵贱、老幼、废疾,凡征役之施舍,与其祭祀、饮食、丧纪之禁令。
小司徒的职责,负责建立王国教官的为官法则,以考察王都中以及四郊和畿内采邑的男女人民的数目,分辨他们当中的贵贱、老幼和残疾者,凡赋税徭役的免除,和有关他们祭祀、饮食、丧事方面的禁令都掌管。
乃颁比法于六乡之大夫,使各登其乡之众寡、六畜、车辇,辨其物,以岁时入其数,以施政教,行征令。及三年则大比。大比则受邦国之比要。
向六乡大夫颁布校比法,使他们各自登记本乡人数的多少、六畜和车辇的数目,弄清各家的财物,每年按季呈报数字,以便施行政教,执行征收赋役的法令。到三年就举行大校比。大校比时接受各诸侯国呈报的登记校比结果的簿册。
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。五人为伍,五伍为两,四两为卒,五卒为旅,五旅为师,五师为军,以起军旅,以作田役,以比追胥,以令贡赋。
协助大司徒编制万民的军事组织而(备用。五人为一伍,五伍为一两,四两为一卒,五卒为一旅,五旅为一师,五师为一军,以起兵征伐,以进行田猎,以相配合追击外寇和伺捕国内盗贼,以施行有关贡赋的政令。
乃均土地,以稽其人民,而周知其数。上地家七人,可任也者家三人;中地家六人,可任也者二家五人;下地家五人,可任也者家二人。凡起徒役,毋过家一人,以其余为羡,唯田与追胥竭作。凡用众庶,则掌其政教,与其戒禁,听其辞讼,施其赏罚,诛其犯命者。凡国之大事致民,大故致余子。
协助大司徒合理调配土地,核查人民,而遍知人民的数目。上等土地授给七口以上人家,这样的人家可以胜任兵役和劳役的一家有三人;中等土地授给六口的人家,这样的人家可以胜任兵役和劳役的二家有五人;下等土地授给五口以下的人家,这样的人家可以胜任兵役和劳役的一家有二人。凡征调兵役和劳役,不超过每家一人,把其余的丁壮作为羡卒,只有田猎和追捕寇贼时正卒和羡卒全体出动。凡征用民众,就掌管有关的政教和对被征用者的禁戒,评断他们的争讼之辞,施行对他们的赏罚,惩罚他们当中的的触犯禁戒者。凡国家有出兵征伐的事就召集正卒,有灾害寇贼的事就还要召集羡卒。
乃经土地,而井牧其田野。九夫为井,四井为邑,四邑为丘,四丘为甸,四甸为县,四县为都,以任地事,而令贡赋,凡税敛之事。
划分土地,而用井法和牧法划分田野。九夫所受的土地为一井,四井为一邑,四邑为一丘,四丘为一甸,四甸为一县,四县为一都,以使民从事土地生产事业,使民交纳贡赋,以及田税等所有当收取的租税。
乃分地域而辨其守,施其职而平其政。
协助大司徒划分各行政区域而确定守护地产的官职,使民各自从事自己的职业而合理地征收地税。
凡小祭祀奉牛牲,羞其肆。小宾客,令野修道、委积。
凡有小祭祀就奉进牛牲,进献经解割的牲体。接待诸侯的使臣,命令在野外修整道路、积聚粮草以待使臣到来。
大军旅,帅其众庶。小军旅,巡役,治其政令。大丧,帅邦役,治其政教。
有大征伐,就率领徒众交给大司徒。有小征伐,就负责巡视徒役,执行有关他们的政令。有大丧,就率领王国中为丧事服役的民众,执行有关他们的政教。
凡建邦国,立其社稷,正其畿疆之封。凡民讼,以地比正之;地讼,以图正之。
凡建立诸侯国,使他们设立社稷坛遗,规正诸侯国疆域的封界。凡民众在赋税、徭役方面有争讼,就依据当地清查居民的簿册来判决;有关土地的争讼,就依据地图来判决。
岁终,则考其属官之治成而诛赏,令群吏正要会而致事。
夏历年终,考察属官们办事的文书记录而进行惩罚和奖赏,命令官吏们明白审慎地整理全年的会计文书而上报。
正岁则帅其属而观教法之象,徇以木铎,曰:“不用法者,国有常刑。”令群吏宪禁令,修法,纠职,以待邦治。
夏历正月初一,就率领属官们观看悬挂在象魏上的教法,边走边摇动木铎,说:“不执行法令的,国家自有常刑。”命令官吏们『:各自在治所悬挂禁令,加强法制,纠察职事,以待满足国家对于治理的要求。
及大比,六乡四郊之吏,平教治,正政事,考夫屋及其众寡、六畜、兵器,以待政令。
到大校比时,对于六乡四郊的官吏,评断他们的教育和治理情况,规正他们的政事,考察田地以及人民、六畜、武器和器械的数目,以待国家下达有关政令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史
- 集
- 诗经
- 左传
- 周礼
- 仪礼
- 孟子
- 尔雅
- 公羊传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大戴礼记
- 史记
- 汉书
- 后汉书
- 明史
- 宋史
- 晋书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旧唐书
- 元史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旧五代史
- 周书
- 南史
- 金史
- 辽史
- 陈书
- 南齐书
- 明季南略
- 资治通鉴
- 汉官六种
- 纪事本末
- 三朝北盟会编
- 杂史
- 松漠纪闻
- 奉天录
- 东观奏记
- 别史
- 晏子春秋
- 明儒学案
- 英雄记
- 载记
- 越绝书
- 万历野获编
- 地理
- 东京梦华录
- 武林旧事
- 都城纪胜
- 岭外代答
- 庐山记
- 政书
- 通典
- 史评
- 读通鉴论
- 史通
- 传习录
- 增广贤文
- 荀子
- 弟子规
- 孔子家语
- 说苑
- 盐铁论
- 近思录
- 春秋繁露
- 明夷待访录
- 中论
- 三十六计
- 素书
- 六韬
- 百战奇法
- 将苑
- 吴子
- 司马法
- 太白阴经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李卫公问对
- 练兵实纪
- 便宜十六策
- 虎钤经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折狱龟鉴
- 医家
- 农家
- 农桑辑要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本草纲目
- 难经
- 千金方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濒湖脉学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针灸大成
- 洗冤集录
- 食疗本草
- 温病条辨
- 神相全编
- 撼龙经
- 渊海子平
- 神峰通考
- 葬法倒杖
- 焦氏易林
- 艺术
- 古画品录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谱录
- 随园食单
- 书目答问
- 鬼谷子
- 千字文
- 墨子
- 智囊全集
- 格言联璧
- 梦溪笔谈
- 朱子家训
- 论衡
- 容斋随笔
- 公孙龙子
- 老老恒言
- 南越笔记
- 金楼子
- 西京杂记
- 尚书正义
- 池北偶谈
- 避暑录话
- 太平御览
- 搜神后记
- 西游记
- 红楼梦
- 聊斋志异
- 搜神记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博物志
- 镜花缘
- 喻世明言
- 剪灯新话
- 初刻拍案惊奇
- 幽明录
- 老残游记
- 新齐谐
- 唐传奇
- 酉阳杂俎
- 子不语
- 济公全传
- 三侠五义
- 孽海花
- 古今谭概
- 鬼神传
- 狄公案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杨家将
- 西汉演义
- 南北史演义
- 荡寇志
- 前汉演义
- 岭表录异
- 李公案
- 刘公案
- 朝野佥载
- 南史演义
- 独异志
- 开辟演义
- 北史演义
- 两晋演义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薛丁山征西
- 声律启蒙
- 无量寿经
- 五灯会元
- 僧宝传
- 阴符经
- 列子
- 抱朴子
- 神仙传
- 总集
- 古文观止
- 昭明文选
- 冰鉴
- 浮生六记
- 郁离子
- 文心雕龙
- 随园诗话
- 词源
- 诗人玉屑
- 牡丹亭
- 长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