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公元年
【原文】
【经】
元年春,王。
三月,晋人执宋仲幾于京师。
夏六月癸亥,公之丧至自乾侯。
戊辰,公即位。
秋七月癸巳,葬我君昭公。
九月,大雩。立炀宫。
冬十月,陨霜杀菽。
【传】
元年春,王正月辛巳,晋魏舒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,将以城成周。魏子涖政。卫彪傒曰:“将建天子,而易位以令,非义也。大事奸义,必有大咎。晋不失诸侯,魏子其不免乎。”是行也,魏献子属役于韩简子及原寿过,而田于大陆,焚焉。还,卒于甯。范献子去其柏椁,以其未复命而田也。
孟懿子会城成周。庚寅,栽。宋仲幾不受功,曰:“滕、薛、郳,吾役也。”薛宰曰:“宋为无道,绝我小国于周,以我適楚。故我常从宋。晋文公为践土之盟,曰:‘凡我同盟,各复旧职。’若从践土,若从宋,亦唯命。”仲幾曰:“践土固然。”薛宰曰:“薛之皇祖奚仲,居薛以为夏车正。奚仲迁于邳,仲虺居薛,以为汤左相。若复旧职,将承王官,何故以役诸侯?”仲幾曰:“三代各异物,薛焉得有旧。为宋役,亦其职也。”士弥牟曰:“晋之从政者新,子姑受功。归,吾视诸故府。”仲幾曰:“纵子忘之,山川鬼神其忘诸乎?”士伯怒,谓韩简子曰:“薛征于人,宋征于鬼,宋罪大矣。且己无辞而抑我以神,诬我也。启宠纳侮,其此之谓矣。必以仲幾为戮。”乃执仲幾以归。三月,归诸京师。
城三旬而毕,乃归诸侯之戍。
齐高张后,不从诸侯。晋女叔宽曰:“周苌弘、齐高张皆将不免。苌叔违天,高子违人。天之所坏,不可支也。众之所为,不可奸也。”
夏,叔孙成子逆公之丧于乾侯。季孙曰:“子家子亟言于我,未尝不中吾志也。吾欲与之从政,子必止之,且听命焉。”子家子不见叔孙,易几而哭。叔孙请见子家子,子家子辞曰:“羁未得见,而从君以出。君不命而薨,羁不敢见。”叔孙使告之曰:“公衍、公为实使群臣不得事君。若公子宋主社稷,则群臣之愿也。凡从君出而可以入者,将唯子是听。子家氏未有后,季孙愿与子从政,此皆季孙之愿也,使不敢以告。”对曰:“若立君,则有卿士大夫与守龟在,羁弗敢知。若从君者,则貌而出者,入可也。寇而出者,行可也。若羁也,则君知其出也,而未知其入也。羁将逃出。”
丧及坏隤,公子宋先入,从公者皆自坏隤反。六月癸亥,公之丧至自乾侯。戊辰,公即位。季孙使役如阚,公氏将沟焉。荣驾鹅曰:“生不能事,死又离之,以自旌也。纵子忍之,后必或耻之。”乃止。季孙问于荣驾鹅曰:“吾欲为君谥,使子孙知之。”对曰:“生弗能事,死又恶之,以自信也。将焉用之?”乃止。
秋七月癸巳,葬昭公于墓道南。孔子之为司寇也,沟而合诸墓。
昭公出,故季平子祷于炀公。九月,立炀宫。
周巩简公弃其子弟,而好用远人。
【翻译】
【经】
元年春季,王。
三月,晋国人在周朝都城拘捕了宋国大夫仲幾。
夏季六月癸亥日,鲁昭公的灵柩从晋国的乾侯运回鲁国。
戊辰日,定公即位。
秋季七月癸巳日,安葬鲁昭公。
九月,举行大的求雨祭祀活动。建立一炀宫。
冬季十月,鲁国降下一场大霜,冻坏了田中的豆苗。
【传】
元年春季,周王朝历法的正月初七日,晋国的魏舒与诸侯的大夫在狄泉会合,准备增筑成周城墙。魏舒主持这件事,卫国的彪傒说:“准备为天子筑城,而超越自己的地位来命令诸侯,这是不合于道义的。重大的事情违背道义,必然有大灾祸,晋国要不失去诸侯,魏子恐怕不能免于灾祸吧!”这一趟,魏舒把事情交给韩简子和原寿过,自己跑到大陆泽去打猎,放火烧荒,回来,死在宁地,范献子撤除了安装魏舒尸体的柏木外棺,这是由于魏舒还没有复命就去打猎的缘故。
孟懿子参加增筑成周城墙的工程,十六日,开始夯土,宋国的仲几不接受工程任务,说:“滕国、薛国、郳国,是为我们服役的。”薛国的宰臣说:“宋国无道,让我们小国和周朝断绝关系,带领我国事奉楚国,所以我国常常服从宋国。晋文公主持了践土结盟,说:‘凡是我国的同盟,各自恢复原来的职位。’或者服从践土的盟约,或者服从宋国,都唯命是听。”仲几说:“践土的盟约本来就是让你们为宋国服役的。”薛国的宰臣说:“薛国的始祖奚仲住在薛地,做了夏朝的车正,奚仲迁居到邳地,仲虺住在薛地,做了汤的左相。如果恢复原来的职位,将会接受天子的官位,为什么要为诸侯服役?”仲几说:“三代的情事各不相同,薛国哪里能按旧章程办事?为宋国服役,也是你们的职责。”士弥牟说:“晋国的执政者是新人,您姑且接受工程任务,我去查看一下旧档案。”仲几说:“即使您忘了,山川的鬼神难道会忘记吗?”士弥牟发怒,对韩简子说:“薛国用人作证明,宋国用鬼神作证明,宋国的罪过大了,而且他自己无话可说,而用鬼神来向我们施加压力,这是欺骗我们。‘给予宠信反而招来侮辱’,这就是说的这种情况了,一定要惩罚仲几。”于是就抓了仲几回国。三月,把他送到京师。
增筑城墙的工程三十天完工,就让诸侯的戍卒回国了。
齐国的高张迟到,没有赶上诸侯,晋国的女叔宽说:“周朝苌弘、齐国的高张都将要不免于祸患。苌弘违背上天,高子违背人意,上天要毁坏谁,谁也不能保护他。大众所要做的事,谁也不能违背。”
夏季,叔孙成子到乾侯迎接昭公的灵柩。季孙说:“子家子屡次与我谈话,未尝不合我的心意。我想让他参与政事,您一定要留下他,并且听取他的意见。”子家子不肯会见叔孙,改变了原定的哭丧时间,叔孙请求进见子家子,子家子辞谢说:“羁没有见到您,就跟着国君出国了。国君没有命令就死了,羁不敢见到您。”叔孙派人告诉他说:“公衍、公为实在让臣不能事奉国君,如果公子宋主持国家,那是臣下们的愿望,凡是跟随国君出国的谁可以回国,都将由您的命令决定。子家氏没有继承人,季孙愿意让您参与政事,这都是季孙的愿望,派不敢前来奉告。”子家子说:“如果立国君,那么有卿士、大夫和守龟在那里,羁不敢参与。如果跟随国君的人,那么表面上跟着出国的,可以回去;和季氏结了仇而出国的,可以走开。至于羁,那么是国君知道我出国却不知道我回去的,羁准备逃走。”
昭公灵柩到达坏隤,公子宋先进入国内,跟随昭公的人都从坏隤回来了。六月二十一日,昭公的灵柩从乾侯到达。二十六日,定公即位。季孙派遣劳役到阚公那里,准备在那里挖沟,荣驾鹅说:“国君活着不能事奉,死了又把他的坟墓和祖茔隔离,用这个来表明自己的过失吗?即使您狠心这样干,后来必然有人以此为羞耻。”于是就停止了。季孙问荣驾鹅说:“我要为国君制定谥号,让子子孙孙都知道。”荣驾鹅说:“活着不能事奉,死了又给予恶谥,用这个来自我表白吗?哪里用得着这个?”于是就停止了。
秋季,七月二十二日,在墓道南面安葬昭公。孔子做司寇的时候,在昭公坟墓外挖沟扩大墓地,使它和先公的坟墓同在一个范围内。
由于昭公出国的缘故,季平子向炀公祈祷。九月,建立炀公庙。
周朝的巩简公丢弃他的子弟,而喜欢任用疏远的异族客卿。
- 推荐作品:
- 史
- 子
- 集
- 尚书
- 左传
- 礼记
- 周礼
- 孝经
- 孟子
- 尔雅
- 公羊传
- 大学
- 笠翁对韵
- 子夏易传
- 大戴礼记
- 正史
- 三国志
- 后汉书
- 清史稿
- 旧唐书
- 旧五代史
- 南史
- 北史
- 辽史
- 陈书
- 逸周书
- 资治通鉴
- 续资治通鉴
- 汉官六种
- 纪事本末
- 三朝北盟会编
- 过江七事
- 贞观政要
- 松漠纪闻
- 战国策
- 奉天录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别史
- 平宋录
- 传记
- 唐才子传
- 明儒学案
- 载记
- 万历野获编
- 江南野史
- 水经注
- 大唐西域记
- 武林旧事
- 华阳国志
- 岭外代答
- 政书
- 通典
- 读通鉴论
- 传习录
- 儒家
- 菜根谭
- 增广贤文
- 三字经
- 小窗幽记
- 围炉夜话
- 国语
- 盐铁论
- 近思录
- 春秋繁露
- 明夷待访录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尉缭子
- 太白阴经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李卫公问对
- 练兵实纪
- 虎钤经
- 投笔肤谈
- 何博士备论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法家
- 慎子
- 棠阴比事
- 农家
- 天工开物
- 农桑辑要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黄帝内经
- 本草纲目
- 伤寒论
- 神农本草经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针灸大成
- 四圣心源
- 食疗本草
- 肘后备急方
- 扁鹊心书
- 医学源流论
- 三命通会
- 神相全编
- 九章算术
- 天玉经
- 葬法倒杖
- 焦氏易林
- 灵城精义
- 艺术
- 古画品录
- 园冶
- 谱录
- 茶经
- 书目答问
- 鬼谷子
- 千字文
- 吕氏春秋
- 淮南子
- 智囊全集
- 格言联璧
- 梦溪笔谈
- 笑林广记
- 颜氏家训
- 论衡
- 夜航船
- 名贤集
- 容斋随笔
- 公孙龙子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困学纪闻
- 西京杂记
- 尚书正义
- 池北偶谈
- 宣室志
- 红楼梦
- 聊斋志异
- 搜神记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喻世明言
- 东周列国志
- 剪灯新话
- 初刻拍案惊奇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唐传奇
- 酉阳杂俎
- 子不语
- 济公全传
- 古今谭概
- 狄公案
- 雍正剑侠图
- 花月痕
- 穆天子传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三遂平妖传
- 南游记
- 夷坚志
- 杨家将
- 绣云阁
- 西汉演义
- 南北史演义
- 说唐全传
- 岭表录异
- 说岳全传
- 李公案
- 老残游记续集
- 朝野佥载
- 小五义
- 幻中游
- 独异志
- 春秋配
- 开辟演义
- 林公案
- 海国春秋
- 薛仁贵征东
- 薛丁山征西
- 毛公案
- 释家
- 无量寿经
- 知言
- 僧伽吒经
- 僧宝传
- 道家
- 庄子
- 列子
- 抱朴子
- 黄庭经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尹文子
- 诗文评
- 古文观止
- 冰鉴
- 浮生六记
- 呻吟语
- 日知录
- 郁离子
- 伯牙琴
- 诗人玉屑
- 闲情偶寄
- 桃花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