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想
亢仓子以为,道乃万物本根。《亢仓子·全道》曰:物也者,所以养性也。今世之惑者,多以性养物,则不知轻重也。 是故圣人之于声也,滋味也,利于性则取之,害于性则捐之,此全性之道也。又称:故圣人之制万物也,全其天也,天全则神全矣。神全之人,不虑而通,不谋而当,精照无外,志凝宇宙,德若天地,然上为天子而不骄,下为匹夫而不惛,此之为全道之人。这就是要达到一种清静无为的自然境界,超脱一切荣辱得失的思虑,容身于道中,,从而获得至真之道。
道也是有高士之道,人主之道。咽气谷神,宰思损虑,超遥轻举,日精炼仙。此为高士之道,就是要修己悟真体道。又曰:清心省念,察验近习,务求才良,以安百姓。此乃人主之道,人主要能很好地进行统治,主张不用人事或贪欲等来破坏自然规律,要按道为政,不用谋略欺诈,不加重人民负担,由此争取人民的拥护,争取政治上的胜利。亢仓子还注重得人心的政道方法,《政道》篇谓:政烦苛则人奸伪,政省一则人醇朴。
他这种对于政治的看法,加入很多内容,皆与《老子》之旨相合,故为道教一并崇奉。此外,《亢仓子》也肯定了阴阳间的客观性,以为阴阳双方是互相依存,互相包含的,指出阳中有阴,阴中有阳。并肯定对立双方可以转化,指出阳气盛变为阴,阴气盛变为阳。天道极即反,盈则损,物盛则衰,日中而移,月满则亏,乐终而悲。其中充满辩证思想的光辉。
洞灵真人颂咏吴筠:亢仓致虚极,潜迹依远岫。智去愚独留,日亏岁方就。乡人谋尸祝,不欲闻俎豆。尚贤非至理,尧舜固为陋。
- 推荐作品:
- 诗经
- 尚书
- 礼记
- 仪礼
- 论语
- 谷梁传
- 中庸
- 大学
- 大戴礼记
- 匡谬正俗
- 正史
- 史记
- 汉书
- 明史
- 宋史
- 清史稿
- 元史
- 魏书
- 周书
- 北史
- 北齐书
- 陈书
- 逸周书
- 编年史
- 资治通鉴
- 续资治通鉴
- 汉官六种
- 纪事本末
- 明季北略
- 三朝北盟会编
- 战国策
- 九州春秋
- 别史
- 唐才子传
- 英雄记
- 万历野获编
- 江南野史
- 水经注
- 大唐西域记
- 洛阳伽蓝记
- 武林旧事
- 华阳国志
- 吴船录
- 都城纪胜
- 庐山记
- 政书
- 读通鉴论
- 史通
- 儒家
- 增广贤文
- 三字经
- 荀子
- 围炉夜话
- 国语
- 盐铁论
- 潜夫论
- 兵家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百战奇法
- 三略
- 将苑
- 吴子
- 太白阴经
- 乾坤大略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李卫公问对
- 武经总要
- 虎钤经
- 管子
- 慎子
- 折狱龟鉴
- 邓析子
- 农家
- 天工开物
- 齐民要术
- 氾胜之书
- 伤寒论
- 神农本草经
- 难经
- 金匮要略
- 濒湖脉学
- 针灸大成
- 肘后备急方
- 温病条辨
- 医学源流论
- 术数
- 三命通会
- 神相全编
- 渊海子平
- 滴天髓阐微
- 九章算术
- 天玉经
- 疑龙经
- 葬法倒杖
- 焦氏易林
- 李虚中命书
- 灵城精义
- 谱录
- 茶经
- 随园食单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颜氏家训
- 论衡
- 容斋随笔
- 人物志
- 权谋残卷
- 公孙龙子
- 龙文鞭影
- 金楼子
- 尚书正义
- 池北偶谈
- 避暑录话
- 类书
- 艺文类聚
- 搜神后记
- 世说新语
- 水浒传
- 三国演义
- 西游记
- 聊斋志异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太平广记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东周列国志
- 剪灯新话
- 初刻拍案惊奇
- 幽明录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官场现形记
- 新齐谐
- 酉阳杂俎
- 隋唐演义
- 子不语
- 济公全传
- 古今谭概
- 鬼神传
- 十二楼
- 花月痕
- 穆天子传
- 北游记
- 三遂平妖传
- 海上花列传
- 夷坚志
- 杨家将
- 西汉演义
- 南北史演义
- 女仙外史
- 说唐全传
- 荡寇志
- 龙城录
- 李公案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刘公案
- 大唐新语
- 朝野佥载
- 南史演义
- 河东记
- 小五义
- 幻中游
- 独异志
- 小八义
- 北史演义
- 两晋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声律启蒙
- 释家
- 心经
- 了凡四训
- 无量寿经
- 中说
- 僧伽吒经
- 道家
- 庄子
- 列子
- 抱朴子
- 黄帝四经
- 黄庭经
- 神仙传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尹文子
- 诗文评
- 别集
- 冰鉴
- 浮生六记
- 曾国藩家书
- 幽梦影
- 呻吟语
- 西湖梦寻
- 郁离子
- 沧浪诗话
- 训蒙骈句
- 词源
- 词曲
- 闲情偶寄
- 桃花扇
- 长生殿
- 古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