臣道第五
夫国之将兴也,朝廷百吏,或短或长,或丑或美,或怡或厉,或是或非。虽听其言,观其貌,有似不同,然察其志、征其心,尽于为国,所以刚讦不怨,黜退不愕,得其中无违乎理。故天不惑其时,坠不乏其利,人不乱其事,鬼神开赞,蛮夷柔同,保合太和,万物化育。国之将亡也,朝廷百吏姿貌多美,颜色谐和,词气华柔,动止详润,虽观其貌、听其言,有若欢洽,然察其志、征其心,尽在竟位。所以闻奇则怪,见异必愕,狙嫉相蒙,遂丧其道。故天告灾时,坠生反物,人作凶德,鬼神间祸,戎狄交侵,丧乱弘多,万物不化。夫不伤货财、不妎人力、不损官吏而功成政立,下阜百姓,上滋主德,如此者忠贤之臣也。若费财烦人,危官苟效,一时功利,规赏于主,不顾过后贻灾于国,如此者奸臣也。至理之世,官得人;不理之世,人得官。
邾龙覰问事君,亢仓子曰:既荣名而臣人者,心莫若公,貌莫若和,言莫若正。公不欲露,和不欲杂,正不欲犯。古之清勤为国修政,今之清勤为身修名。夫为国修政者,区处条别,动得其宜,合于大体;为身修名者,区处条别,致远不通,拘于小节。是知心以道为主,抵事得其所;心以事为主,抵物失其所。臣居上位不谏,下位不公,不合赡其禄。君不严敬,大臣不彰信,小臣不合官其朝。有才者不必忠,忠者不必有才。臣不患不忠,适恐尽忠而主莫之信;主不患不信,适恐信之而莫能事。事上等之人得其性,则天下理;中等之人得其性,则天下乱。明主用上等之人,当委以权宜便事,肆其所为;用中等之人,则当程课其功,示以赏罚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十三经
- 左传
- 礼记
- 周礼
- 仪礼
- 孝经
- 孟子
- 尔雅
- 其他经学
- 笠翁对韵
- 易传
- 匡谬正俗
- 史记
- 三国志
- 宋史
- 新唐书
- 旧唐书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旧五代史
- 周书
- 南史
- 金史
- 陈书
- 南齐书
- 明季南略
- 续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西夏书事
- 纪事本末
- 过江七事
- 杂史
- 松漠纪闻
- 靖康传信录
- 九州春秋
- 别史
- 平宋录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越绝书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大唐西域记
- 洛阳伽蓝记
- 华阳国志
- 蛮书
- 吴船录
- 都城纪胜
- 岭外代答
- 庐山记
- 史评
- 史通
- 三字经
- 荀子
- 小窗幽记
- 近思录
- 帝范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兵家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孙膑兵法
- 百战奇法
- 三略
- 吴子
- 太白阴经
- 乾坤大略
- 武经总要
- 练兵实纪
- 便宜十六策
- 历代兵制
- 投笔肤谈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韩非子
- 法家
- 商君书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扬子法言
- 棠阴比事
- 医家
- 天工开物
- 农桑辑要
- 北山酒经
- 本草纲目
- 伤寒论
- 千金方
- 金匮要略
- 食疗本草
- 饮膳正要
- 肘后备急方
- 扁鹊心书
- 术数
- 神相全编
- 撼龙经
- 渊海子平
- 滴天髓阐微
- 葬书
- 九章算术
- 天玉经
- 焦氏易林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艺术
- 棋经十三篇
- 古画品录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百家姓
- 淮南子
- 智囊全集
- 梦溪笔谈
- 笑林广记
- 夜航船
- 名贤集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龙文鞭影
- 老老恒言
- 尚书正义
- 齐东野语
- 太平御览
- 搜神后记
- 山海经
- 世说新语
- 警世通言
- 太平广记
- 博物志
- 镜花缘
- 喻世明言
- 东周列国志
- 绿野仙踪
- 二刻拍案惊奇
- 新齐谐
- 唐传奇
- 隋唐演义
- 子不语
- 鬼神传
- 狄公案
- 雍正剑侠图
- 花月痕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何典
- 夷坚志
- 杨家将
- 绣云阁
- 西汉演义
- 南北史演义
- 女仙外史
- 儿女英雄传
- 荡寇志
- 前汉演义
- 雷峰塔奇传
- 龙城录
- 说岳全传
- 后汉演义
- 大唐新语
- 小五义
- 白牡丹
- 独异志
- 薛刚反唐
- 春秋配
- 唐摭言
- 海国春秋
- 北史演义
- 两晋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释家
- 心经
- 了凡四训
- 无量寿经
- 五灯会元
- 中说
- 僧伽吒经
- 僧宝传
- 老子
- 庄子
- 阴符经
- 列子
- 抱朴子
- 文始真经
- 尹文子
- 刘子
- 诗文评
- 总集
- 昭明文选
- 曾国藩家书
- 幽梦影
- 呻吟语
- 伯牙琴
- 沧浪诗话
- 诗人玉屑
- 词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