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疏
台湾严灵峰先生的《图书目录总集》,是一部100多卷的皇皇巨著,严先生对中国文化之贡献由此可见。严先生的《图书目录总集》中的关尹子部分,辑列历代诸版本甚丰,共录42个版本。现存重要注疏
陈显微《文始真经言外旨》九卷
杜道坚《关尹子阐玄》三卷
牛道淳《文始真经直解》九卷
王一清《文始经释辞》九卷
方勇《子藏·道家部·关尹子卷》
作者
关尹子,也就是目录一介绍的历史人物。
内容
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载:尹喜字公度。汉刘向认为关尹子名喜,号关尹子,或曰关令子。尝请老聃著《道德经》上下篇。
全书分一宇、二柱、三极、四符、五鉴、六匕、七釜、八筹、九药等九篇。
一宇篇说明:不是有道不可说,不可说就是道,不是有道不可思,不可思就是道。天、命、神、玄合起来就是道,天下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天、命、神、玄的。
二柱篇说明:象碗、盂、瓶、壶、瓮、盎都能建天地。龟甲、兽骨等都能占吉凶,天地万物都有它形成存在的道理。
三极篇说明:圣贤之人治天下,不能以主观意志来评论贤愚,评论一件事的是非也是如此,要客观地看待一个人或一件事。
四符篇说明:精神就是五行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互生互灭,来无首,去无尾。并以五行之间的关系来说明精神的存在和变化。
五鉴篇说明:外界事物和主观自我的关系,人的情绪心理变化和各种欲望的产生都是受此制约的,并有各种神鬼在起作用。
六匕篇说明:人的品性和平常做梦的关系,例如,好仁者多梦松柏桃李,好义者多梦金刀兵铁,好礼者多梦簠簋笾豆,好智者多梦江湖川泽,好信者多梦山岳原野等等。
七釜篇说明:道的根本是虚无,把事物归于道的人能够得到一些启迪,事物的本质是存在,用道来衡量事物,能够使之周全。得道之人可以辅佐治理天下,至少也能使自己独立于世上。
八筹篇说明:人的心中有万物,那就是心里想到了这一切,也就是心有所到之处。心有所结先凝为水,心慕物涎出,心悲物泪出,心愧物汗出等等,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不可胜数。
九药篇说明:不要轻视小事、小物、小人,能周全小事,才能成大事。说明任何事物互相对立的两个极端的相辅相成的关系,即说明看事物要客观,不能绝对的道理。
思想
今本《关尹子》的思想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一、缵叙老庄经旨,对先秦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庄思想作了发挥;二、以道教教义为本,融摄儒家、释教二家思想,力阐新说;三、内容兼涉方术、内丹与神通,并在大道的意义上将其贯通为一。张耀翔称《关尹子》所谈几全属心理,《关尹子》的心理思想非常丰富,主要表现在它提出了4组范畴和两个命题。
4组范畴是:①形、气、神:《关尹子》认为,三者是各自独立的实体,其性质各不相同;它们的关系是以神为主,以神存气,以气存形、合形于神,合神于无。②心、物、道:《关尹子》提出了心、物、道合一的论断,认为见物便见心,无物心不见;见心便见道,无心道不见。③心、性、情:《关尹子》认为心、性、情是一致的:情生于心,心生于性。它在这方面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心流说和情波说,以揭示意识和情感的实质。前者说明人的心理、,意识像大江的水,不分昼夜地流动。西方直到19世纪末,W.詹姆斯才提出与心流说具有同样性质和意义的意识流概念。④意、识、思:《关尹子》认为,意具有变动性和自觉性两个特点;识是随着意的变化而变化的,它具有识记和辨别两种功能;思是意非心,即真正的思维是意识活动,没有意识的参与,则无法进行思维。
两个命题是:①物我交生心:这个命题实质上讲明了心理活动是主体与客体的矛盾统一。在《关尹子》看来,只有在客体与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,才能产生心理。②心无时无方:是说心理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。《关尹子》并以梦来加以说明。此外,《关尹子》对梦所作的心理分析,也具有一定的价值。如捕蛇师心不怖蛇,彼虽梦蛇而不怖畏云云,既可说明经验、性格对梦境的影响,还可说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。
- 推荐作品:
- 集
- 尚书
- 周礼
- 孝经
- 尔雅
- 谷梁传
- 易经
- 中庸
- 大学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文昌孝经
- 大戴礼记
- 匡谬正俗
- 三国志
- 后汉书
- 宋史
- 隋书
- 宋书
- 新五代史
- 旧五代史
- 周书
- 南史
- 北史
- 北齐书
- 陈书
- 明季南略
- 资治通鉴
- 明季北略
- 过江七事
- 五代新说
- 五代史阙文
- 东观奏记
- 九州春秋
- 平宋录
- 列女传
- 唐才子传
- 高士传
- 英雄记
- 吴越春秋
- 越绝书
- 万历野获编
- 江南野史
- 徐霞客游记
- 水经注
- 洛阳伽蓝记
- 蛮书
- 吴船录
- 岭外代答
- 通典
- 读通鉴论
- 传习录
- 儒家
- 菜根谭
- 荀子
- 弟子规
- 国语
- 孔子家语
- 近思录
- 明夷待访录
- 潜夫论
- 北溪字义
- 三十六计
- 孙子兵法
- 百战奇法
- 三略
- 将苑
- 尉缭子
- 司马法
- 乾坤大略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李卫公问对
- 武经总要
- 便宜十六策
- 历代兵制
- 虎钤经
- 何博士备论
- 韩非子
- 法家
- 管子
- 商君书
- 慎子
- 折狱龟鉴
- 棠阴比事
- 邓析子
- 天工开物
- 齐民要术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黄帝内经
- 本草纲目
- 伤寒论
- 神农本草经
- 千金方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濒湖脉学
- 针灸大成
- 四圣心源
- 洗冤集录
- 食疗本草
- 肘后备急方
- 温病条辨
- 医学源流论
- 术数
- 三命通会
- 葬书
- 九章算术
- 神峰通考
- 疑龙经
- 焦氏易林
- 李虚中命书
- 灵城精义
- 艺术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谱录
- 茶经
- 随园食单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鬼谷子
- 千字文
- 吕氏春秋
- 百家姓
- 淮南子
- 梦溪笔谈
- 颜氏家训
- 论衡
- 名贤集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人物志
- 公孙龙子
- 老老恒言
- 困学纪闻
- 南越笔记
- 金楼子
- 尚书正义
- 池北偶谈
- 齐东野语
- 避暑录话
- 类书
- 宣室志
- 世说新语
- 三国演义
- 红楼梦
- 搜神记
- 警世通言
- 醒世恒言
- 太平广记
- 博物志
- 镜花缘
- 东周列国志
- 剪灯新话
- 初刻拍案惊奇
- 绿野仙踪
- 幽明录
- 老残游记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官场现形记
- 隋唐演义
- 东游记
- 三侠五义
- 古今谭概
- 狄公案
- 十二楼
- 穆天子传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何典
- 夷坚志
- 南北史演义
- 韩湘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荡寇志
- 雷峰塔奇传
- 岭表录异
- 龙城录
- 说岳全传
- 后汉演义
- 李公案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刘公案
- 大唐新语
- 河东记
- 幻中游
- 独异志
- 薛刚反唐
- 唐摭言
- 林公案
- 海国春秋
- 北史演义
- 两晋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隋唐两朝志传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心经
- 知言
- 僧伽吒经
- 黄庭经
- 神仙传
- 悟真篇
- 文子
- 刘子
- 浮生六记
- 曾国藩家书
- 幽梦影
- 呻吟语
- 日知录
- 词源
- 词曲
- 牡丹亭
- 闲情偶寄
- 桃花扇
- 古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