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·周公篇
子谓周公之道:“曲而当,私而恕。其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乎?”
子曰:“圣人之道,其昌也潜,其弊也寝,亹亹焉若寒暑进退,物莫不从之,而不知其由也。”
温彦博问:“嵇康、阮籍何人也?”子曰:“古之名理者,而不能穷也。”曰:“何谓也?”子曰:“道不足而器有余。”曰:“敢问道器。”子曰:“通变之谓道,执方之谓器。”曰:“刘灵何人也?”子曰:“古之闭关人也。”曰:“可乎?”曰:“兼忘天下,不亦可乎?”曰:“道足乎?”曰:“足则吾不知也。”
陈守谓薛生曰:“吾行令于郡县而盗不止,夫子居于乡里而争者息,何也?”薛生曰:“此以言化,彼以心化。”陈守曰:“吾过矣。”退而静居,三月盗贼出境。子闻之曰:“收善言,叔达善德。”
房玄龄问:“田畴,何人也?”子曰:“古之义人也。”
子谓“《武德》之舞劳而决。其发谋动虑,经天子乎?”谓“《昭德》之舞闲而泰。其和神定气,绥天下乎?”太原府君曰:“何如?”子曰:“或决而成之,或泰而守之。吾不知其变也。噫!《武德》,则功存焉,不如《昭德》之善也。且《武》之未尽善久矣。其时乎?其时乎?”
子谓史谈善述九流。“知其不可废,而知其各有弊也,安得长者之言哉?”子曰:“通其变,天下无弊法;执其方,天下无善教。故曰:存乎其人。”
子曰:“安得圆机之士,与之共言九流哉?安得皇极之主,与之共叙九畴哉?”
杜淹问:“崔浩何人也?”子曰:“迫人也。执小道,乱大经。”
程元曰:“敢问《豳风》何也?”子曰:“变风也。”元曰:“周公之际,亦有变风乎?”子曰:“君臣相诮,其能正乎?成王终疑,则风遂变矣。非周公至诚,孰能卒之哉?”元曰:“《豳》居变风之末,何也?”子曰:“夷王已下,变风不复正矣。夫子盖伤之者也,故终之以《豳风》。言变之可正也,唯周公能之,故系之以正,歌豳曰周之本也。呜呼,非周公孰知其艰哉?变而克正,危而克扶,始终不失于本,其惟周公乎?系之豳远矣哉!”
子曰:“齐桓尊王室而诸侯服,惟管仲知之;符秦举大号而中原静,惟王猛知之。”或曰符秦逆。子曰:“晋制命者之罪也,符秦何逆?昔周制至公之命,故齐桓、管仲不得而背也;晋制至私之命,故符秦、王猛不得而事也。其应天顺命、安国济民乎?是以武王不敢逆天命、背人而事纣,齐桓不敢逆天命、背人而黜周。故曰:晋之罪也,符秦何逆?三十余年,中国士民,东西南北,自远而至,猛之力也。”
子曰:“符秦之有臣,其王猛之所为乎?元魏之有主,其孝文之所为乎?中国之道不坠,孝文之力也。”
太原府君曰:“温子昇何人也?”子曰:“险人也。智小谋大。永安之事,同州府君常切齿焉,则有由也。”
子读三祖上事。曰:“勤哉,而不补也!无谓魏、周无人,吾家适不用尔。”
子之家庙,座必东南向,自穆公始也。曰:“未志先人之国。”
辽东之役。子闻之曰:“祸自此始矣。天子不见伯益赞禹之词,公卿不用魏相讽宣帝之事。”
王孝逸谓子曰:“天下皆争利弃义,吾独若之何?”子曰:“舍其所争,取其所弃,不亦君子乎?”
子谓贾琼、王孝逸、凌敬曰:“诸生何乐?”贾琼曰:“乐闲居。”子曰:“静以思道可矣。”王孝逸曰:“乐闻过。”子曰:“过而屡闻,益矣。”凌敬曰:“乐逢善人。”子曰:“多贤不亦乐乎?”
薛收游于馆陶,适与魏徵归。告子曰:“徵,颜、冉之器也。”
徵宿子之家,言《六经》,逾月不出。及去,谓薛收曰:“明王不出而夫子生,是三才九畴属布衣也。”
刘炫见子,谈《六经》。唱其端,终日不竭。子曰:“何其多也。”炫曰:“先儒异同,不可不述也。”子曰:“一以贯之可矣。尔以尼父为多学而识之耶?”炫退,子谓门人曰:“荣华其言,小成其道,难矣哉!”
凌敬问礼乐之本。子曰:“无邪。”凌敬退,子曰:“贤哉,儒也!以礼乐为问。”
子曰:“《大风》安不忘危,其霸心之存乎?《秋风》乐极哀来,其悔志之萌乎?”
子曰:“《诗》《书》盛而秦世灭,非仲尼之罪也;虚玄长而晋室乱。非老、庄之罪也;斋戒修而梁国亡,非释迦之罪也。《易》不云乎:苟非其人,道不虚行。”
或问佛。子曰:“圣人也。”曰:“其教何如?”曰:“西方之教也,中国则泥。轩车不可以适越,冠冕不可以之胡,古之道也。”
或问宇文俭。子曰:“君子儒也。疏通知远,其《书》之所深乎?铜川府君重之,岂徒然哉?”
子游太乐,闻《龙舟五更》之曲,瞿然而归。曰:“靡靡乐也。作之邦国焉,不可以游矣。”
子谓姚义:“盍官乎?”义曰:“舍道干禄,义则未暇。”子曰:“诚哉!”
或问荀彧、荀攸。子曰:“皆贤者也。”曰:“生死何如?”子曰:“生以救时,死以明道,荀氏有二仁焉。”
子曰:“言而信,未若不言而信;行而谨,未若不行而谨。”贾琼曰:“如何。”子曰:“推之以诚,则不言而信;镇之以静,则不行而谨。惟有道者能之。”
杨素谓子曰:“甚矣,古之为衣冠裳履,何朴而非便也。”子曰:“先王法服,不其深乎?为冠所以庄其首也,为履所以重其足也。衣裳襜如,剑佩锵如,皆所以防其躁也。故曰俨然,人望而畏之。以此防民,犹有疾驱于道者。今舍之曰不便,是投鱼于渊,置猿于木也。天下庸得不驰骋而狂乎?引之者非其道也。”
董常歌《邶·柏舟》。子闻之曰:“天实为之,谓之何哉?”
邳公好古物,钟鼎什物、珪玺钱具必具。子闻之曰:“古之好古者聚道,今之好古者聚财。”
子谓仲长子光曰:“山林可居乎?”曰:“会逢其适也,焉知其可?”子曰:“达人哉,隐居放言也!”子光退谓董、薛曰:“子之师,其至人乎?死生一矣,不得与之变。”
薛收问隐。子曰:“至人天隐,其次地隐,其次名隐。”
子谓姚义能交。或曰简。子曰:“所以为能也。”或曰广。子曰:“广而不滥,又所以为能也。”
子谓:“晁错率井田之序,有心乎复古矣。”
贾琼问《续书》之义。子曰:“天子之义列乎范者有四,曰制,曰诏,曰志,曰策。大臣之义载于业者有七,曰命,曰训,曰对,曰赞,曰议,曰诫,曰谏。”
文中子曰:“帝者之制,恢恢乎其无所不容。其有大制,制天下而不割乎?其上湛然,其下恬然。天下之危,与天下安之;天下之失,与天下正之。千变万化,吾常守中焉。其卓然不可动乎?其感而无不通乎?此之谓帝制矣。”
文中子曰:“《易》之忧患,业业焉,孜孜焉。其畏天悯人,思及时而动乎?”繁师玄曰:“远矣,吾视《易》之道,何其难乎?”子笑曰:“有是夫?终日乾乾可也。视之不臧,我思不远。”
越公聘子。子谓其使者曰:“存而行之可也。”歌《干旄》而遣之。既而曰:“玉帛云乎哉?”
子谓房玄龄曰:“好成者,败之本也;愿广者,狭之道也。”玄龄问:“立功立言何如?”子曰:“必也量力乎?”
子谓:“姚义可与友,久要不忘;贾琼可与行事,临难不变;薛收可与事君,仁而不佞;董常可与出处,介如也。”
子曰:“贱物贵我,君子不为也。好奇尚怪,荡而不止,必有不肖之心应之。”
薛宏请见《六经》,子不出。门人惑。子笑曰:“有好古博雅君子,则所不隐。”
子有内弟之丧,不饮酒食肉。郡人非之。子曰:“吾不忍也。”赋《载驰》卒章而去。
郑和谮子于越公曰:“彼实慢公,公何重焉?”越公使问子。子曰:“公可慢,则仆得矣;不可慢,则仆失矣。得失在仆,公何预焉?”越公待之如旧。
子曰:“我未见勇者。”或曰贺若弼。子曰:“弼也戾,焉得勇?”
李密问英雄。子曰:“自知者英,自胜者雄。”问勇。子曰:“必也义乎?”
贾琼曰:“甚矣,天下之不知子也。”子曰:“尔愿知乎哉?姑修焉,天将知之,况人乎?”
贾琼请《六经》之本,曰:“吾恐夫子之道或坠也。”子曰:“尔将为名乎!有美玉姑待价焉。”
杨玄感问孝。子曰:“始于事亲,终于立身。”问忠。子曰:“孝立则忠遂矣。”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史
- 十三经
- 诗经
- 尚书
- 礼记
- 周礼
- 仪礼
- 论语
- 尔雅
- 其他经学
- 中庸
- 笠翁对韵
- 易传
- 大戴礼记
- 正史
- 史记
- 后汉书
- 宋书
- 旧五代史
- 周书
- 金史
- 梁书
- 北齐书
- 陈书
- 南齐书
- 编年史
- 资治通鉴
- 续资治通鉴
- 西夏书事
- 汉官六种
- 松漠纪闻
- 奉天录
- 顺宗实录
- 传记
- 列女传
- 唐才子传
- 吴越春秋
- 越绝书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水经注
- 东京梦华录
- 大唐西域记
- 都城纪胜
- 岭外代答
- 庐山记
- 儒家
- 菜根谭
- 荀子
- 弟子规
- 围炉夜话
- 国语
- 说苑
- 帝范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兵家
- 三十六计
- 三略
- 吴子
- 尉缭子
- 司马法
- 太白阴经
- 乾坤大略
- 武经总要
- 投笔肤谈
- 管子
- 扬子法言
- 棠阴比事
- 邓析子
- 农家
- 天工开物
- 齐民要术
- 黄帝内经
- 难经
- 奇经八脉考
- 濒湖脉学
- 针灸大成
- 四圣心源
- 洗冤集录
- 扁鹊心书
- 温病条辨
- 医学源流论
- 神相全编
- 葬书
- 九章算术
- 天玉经
- 神峰通考
- 疑龙经
- 焦氏易林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棋经十三篇
- 艺舟双楫
- 茶经
- 随园食单
- 书目答问
- 吕氏春秋
- 墨子
- 百家姓
- 淮南子
- 智囊全集
- 论衡
- 夜航船
- 名贤集
- 容斋随笔
- 人物志
- 困学纪闻
- 南越笔记
- 金楼子
- 西京杂记
- 尚书正义
- 风俗演义
- 避暑录话
- 类书
- 太平御览
- 宣室志
- 山海经
- 水浒传
- 西游记
- 搜神记
- 西厢记
- 太平广记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镜花缘
- 东周列国志
- 剪灯新话
- 初刻拍案惊奇
- 幽明录
- 官场现形记
- 唐传奇
- 子不语
- 东游记
- 济公全传
- 古今谭概
- 十二楼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三遂平妖传
- 何典
- 南游记
- 西汉演义
- 女仙外史
- 韩湘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荡寇志
- 说岳全传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刘公案
- 大唐新语
- 朝野佥载
- 小五义
- 独异志
- 小八义
- 薛刚反唐
- 释家
- 心经
- 了凡四训
- 无量寿经
- 知言
- 僧宝传
- 道家
- 老子
- 阴符经
- 抱朴子
- 黄帝四经
- 神仙传
- 云笈七签
- 悟真篇
- 老子想尔注
- 尹文子
- 刘子
- 总集
- 古文观止
- 昭明文选
- 别集
- 冰鉴
- 曾国藩家书
- 幽梦影
- 西湖梦寻
- 文心雕龙
- 随园诗话
- 牡丹亭
- 桃花扇
- 长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