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回 窦建德自立夏帝
窦建德自立夏帝
当时河间郡丞王琮因凌敬之说,举城来降窦建德。建德部将刘黑闼曰:“王琮久困我之大兵,将及一载,损伤士卒极多。
今因力尽来降,愿大王以油镬烹之,以谢大王”建德曰:“人既以诚心来降,杀之是不义也。吾初起于平原,为盗之时,不暴杀不能服众。今日欲定天下,安百姓,岂可杀戮忠臣乎?”
乃下令军中曰;“先与王琮有冤,敢不遵军令而妄杀者,诛其三族。”自是军中寂然。遂封王综为河间刺史。河北郡县闻知,咸来归附。
是年冬十月,忽有一大飞禽止于乐寿,数万[飞]禽随之。
经一日,方始飞去。王综视之,曰:“此凤也,非明王不出,非梧桐不栖,非竹实不食。国家将兴,始有此祥瑞,长乐王其将兴乎!”人报建德,暗喜,以为己之祥瑞。
又有宗城人氏,姓张名亨,于金山内采樵为生。忽见山僻起一道焰色,上冲碧落。亨归家,带锄掘之,但见金光散乱,得一玄圭。潜入乐寿,献于建德。孔德绍曰:“昔夏禹受舜禅,以朝诸侯,得此圭于外国。今复来献大王,此天赐也。今隋主被弑,天下慌慌,大王当顺人心,以正大位,亦号为夏可也。”建德曰:“未知此事可否?”凌敬曰:“近闻时有景云祥风从璇玑下来。乐寿西北角有黄气高数千丈,冲霄而起。帝星见于胃、昴、毕之间分,炯炯如月,瑞兆多端。若此,大王宜即帝位,以继隋统,更复何疑。”建德大喜。又闻李渊、李轨、朱粲、萧铣、梁士都、林士弘、王世充、宇文化及皆自立,于是始建天子旌旗,冕旒黼黻,出入警跸,即位于乐寿。百官皆呼万岁。因凤鸣之瑞,改元为五凤元年,国号大夏。立曹氏为皇后,封杨政道为勋国公,齐善行为仆射,裴矩、宋正本为纳言,孔德绍为内史诗郎,凌敬为祭酒,刘黑闼、尚雅贤为总管,妻弟曹旦为护军将军,其余悉加官爵。乐寿军民无不欣跃。
次日,于正殿受朝贺之札,建德曰:“孤本无才,为众所推,以至今日。卿等宜竭力为国,以定天下。”凌敬曰:“愿肝胆涂地,以报相知之恩。”建德曰:“居此大位,将何策以守之?”敬曰:“方今英雄并起,得人者昌,失人者亡。须得高明远见之士以辅大王,夏国自定也。”建德曰:“孤欲举兵征讨化及,此事赖子肃为之。”敬曰:“某驽钝不才,恐负倚托之重。愿荐一人以辅大王。”建德问是谁,敬曰:“此人胸怀韬略,腹隐机谋。在隋封为太仆,后被佞臣所谮,退隐于田野,实有将相之才。乃淮东人也,姓扬名义臣,速召用,可以为助。”建德大悦,曰:“汝若不说,几乎忘了此人。孤昔与之相持数阵,已知其为栋梁。孤观此人用兵,天下少有及者,汝当与孤以礼聘之。”凌敬欣然领命,辞别建德而去。
却说杨义臣自大业七年在山东一路收复贼盗,入朝上表,被奸臣所谮,夺还印绶。见隋祚将绝,恐祸临己,遂变姓名,隐于濮州雷夏泽中。日与渔樵往来共乐,夜则手不释卷。每观至楚月,喟然叹曰:“异哉,昭王之为人也!”侍童在侧,请问其详。义臣曰:“昔楚国昭王与吴战,兵败,失去踦履,已走三十步矣。昭王勒马复回,取其失履。左右怪而问曰:‘追兵至近,大王何故独回?’昭王曰:‘吾岂惜一履?特因此履与我同出之久,必欲取以同回,全其义也。’吾虽不比古人,然观此,辄动故旧之思。宇文士及是化及之弟也,与吾交契甚厚,今日化及妄行弑逆,僭称许帝,此人庸暗,非拨乱之主,天下合兵讨之,其败必矣。士及被其连罪,吾不忍见其罹祸矣。
故人遇祸而不之顾,亦犹昭王之弃弊履也。”侍童曰“何能救之?”义臣曰:“吾有一计,教彼行之,必全身远害。”
次日,义臣遣人赍一瓦罐,亲笔封记,径投魏县来,送与士及。士及接见,大悦曰:“吾正想兄,久不相见,不知今在何处?”随引进,入书斋,逼去左右,问曰:“太仆事体若何?”其人答曰:“自从彼谗之后,变改姓名,濮中雷夏泽中渔樵为乐。”士及曰:“曾有书否?”答曰:“无书,只有此物为信。”士及开视之,其中止有二枣,并一糖龟。士及反复不解其意,忽见屏后转出一佳人,阑姿蕙质,真国色也。视之,乃是士及同母亲妹,名曰淑姬。年方一十七岁,犹未适人。向前低声:“请问哥哥,此是何人所送?”士及曰:“此吾旧友、前隋太仆杨义臣送也。此人深通兵法,善晓天文,后被奸臣所谮,削去兵权,弃官归隐。今日令人送来一罐,封记甚密。罐内只有红枣、糖龟二物。吾察其情,不识来意,正此犹豫不决。”淑姬曰:“此物有何难省,只是劝兄早早归唐,庶脱弑逆之祸。”士及大喜,曰:“汝言之当,吾意已决。急与妇妾人等收拾,俱作男子装扮,明日早行,勿使人知。”一面打发来人回去,拜复杨兄,谨当受教。其人去讫。
次日进见化及,奏曰:“今闻唐主李渊命秦王世民领兵会合征伐,未审诸侯从其计否。今臣欲带一二家童,假装避兵,前去探听虚实,数日便回。”化及曰:“汝有此心报国,勿令泄露其事。”士及回至家内,带领数人出离了魏县,直奔长安而去。原来士及与唐主有一面之交,数日得到长安,人报唐主,即下手诏召之。士及一见如旧,叙其间阔,即将其妹淑姬进与唐主。唐主大喜,纳之为妃,封士及为上仪、同三司军事。当日使者回见义臣,言士及依命投唐,将妹淑姬进献,唐主纳之为妃。义臣喜曰:“吾友得其所矣。”使者曰:“吾在途中,听闻窦建德自立为夏帝,今遣凌敬来聘太仆,未知是否?”义臣曰:“建德是吾杀不死之贼,安从彼哉?且吾变了姓名,岂知来此?”使者曰:“只恐有人教在此来。”且看凌敬来意如何?
- 推荐作品:
- 史
- 子
- 集
- 诗经
- 礼记
- 仪礼
- 论语
- 尔雅
- 谷梁传
- 大学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大戴礼记
- 白虎通义
- 汉书
- 晋书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周书
- 北史
- 金史
- 梁书
- 北齐书
- 南齐书
- 编年史
- 续资治通鉴
- 汉官六种
- 杂史
- 贞观政要
- 松漠纪闻
- 战国策
- 五代史阙文
- 九州春秋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十七史百将传
- 明儒学案
- 十六国春秋
- 高士传
- 吴越春秋
- 万历野获编
- 江南野史
- 徐霞客游记
- 水经注
- 大唐西域记
- 武林旧事
- 华阳国志
- 蛮书
- 吴船录
- 都城纪胜
- 岭外代答
- 政书
- 通典
- 读通鉴论
- 增广贤文
- 三字经
- 弟子规
- 小窗幽记
- 幼学琼林
- 国语
- 孔子家语
- 近思录
- 春秋繁露
- 明夷待访录
- 潜夫论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兵家
- 三十六计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尉缭子
- 司马法
- 太白阴经
- 乾坤大略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李卫公问对
- 历代兵制
- 虎钤经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折狱龟鉴
- 棠阴比事
- 医家
- 天工开物
- 黄帝内经
- 伤寒论
- 神农本草经
- 奇经八脉考
- 针灸大成
- 食疗本草
- 肘后备急方
- 扁鹊心书
- 温病条辨
- 撼龙经
- 渊海子平
- 葬书
- 九章算术
- 神峰通考
- 疑龙经
- 李虚中命书
- 月波洞中记
- 艺术
- 古画品录
- 谱录
- 随园食单
- 杂家
- 吕氏春秋
- 墨子
- 淮南子
- 梦溪笔谈
- 朱子家训
- 颜氏家训
- 夜航船
- 人物志
- 公孙龙子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南越笔记
- 西京杂记
- 池北偶谈
- 类书
- 太平御览
- 三国演义
- 西游记
- 红楼梦
- 警世通言
- 西厢记
- 太平广记
- 镜花缘
- 东周列国志
- 初刻拍案惊奇
- 子不语
- 古今谭概
- 雍正剑侠图
- 花月痕
- 穆天子传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三遂平妖传
- 海上花列传
- 南游记
- 夷坚志
- 绣云阁
- 说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说岳全传
- 后汉演义
- 李公案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刘公案
- 独异志
- 春秋配
- 开辟演义
- 海国春秋
- 北史演义
- 两晋演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薛丁山征西
- 声律启蒙
- 心经
- 了凡四训
- 无量寿经
- 五灯会元
- 知言
- 老子
- 阴符经
- 黄庭经
- 云笈七签
- 尹文子
- 总集
- 古文观止
- 别集
- 浮生六记
- 随园诗话
- 训蒙骈句
- 桃花扇
- 长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