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回 孝恭李靖破萧铣
孝恭李靖破萧铣
萧铣乃后梁宣帝曾孙也,少贫庸书,事母极孝。隋炀帝时以外戚擢为罗州令。大业十三年,岳州校尉董景珍、雷世猛、郑文秀、许互彻、万瓒、徐德基、郭华、张绣共谋反隋,且推景珍为主。景珍曰:“吾素体微名贱,岂能为主?今有罗川令者,故梁之裔也。其人宽洪大度,有武皇遗风;且吾闻帝王之兴,必有符命,隋之冠带,悉号起梁,萧氏中兴象也。今推之以应天顺人,不亦可乎?”乃遣人告于铣。铣即答景珍书曰:“吾先君昔事于隋,职贡无废,乃贪吾土宇,灭吾宗祀,吾是以痛心疾首,思雪其耻。今若公等齐心,将大复梁绪,徼福于先帝,吾敢不绀厉士众,以从公哉!”即募兵数千,扬言群盗将[至],应景珍。
正值颍川贼沈柳生寇县,铣出□□私谓柳生曰:“岳阳豪杰将推我为主,今天下叛隋,吾能守节独完哉。且吾先人国于此,若徇其请,以复梁祚,因以半纸檄召群盗,谁敢不从?”
众人大喜,于是遂称梁公,旗巾服色悉用其旧。柳生以众来归,铣用为车骑大将军,不五日,远近争附,得众数万。
于是乃走巴陵,筑坛城南柴上,自称梁王。有异鸟至,建元为凤鸣,僭称皇帝,署百官用梁故事。封景珍为晋王,雷世为秦王,郑文秀为楚王,许互彻为燕王,万瓒为鲁王,张绣为齐王,道生为宋王。遣将苏胡儿略定岭表,于是东自九江,西抵三峡,南尽交趾,北距汉川,皆为所有。胜兵四十余万,徙都于江陵,累犯唐境。
至是表报唐主,乃宣召赵郡王孝恭至长安,与李靖二人议论起兵。唐主曰:“今萧铣谋反犯界,不可不诛之。”李靖曰:“臣以马步军十万与赵王一行,足可破萧铣矣。”唐主曰:“兵少路远,恐难收复。”靖曰:“臣托主上洪福齐天,兵不在多,用智设谋,破铣易也。”唐主大喜,即命孝恭为夔州总管,李靖为行军总管,二人领命而行。
翌日,李靖统领二道总管、巴蜀大兵十二万,自夔州分道进发,顺流而下。卢江王琼出襄阳道,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。时梁伪将周法明以四州来降,即诏为黄州总管,亦引兵趋夏口道,会兵十五万,水陆俱进。唐将魏凌为先锋,刘志、万玄为副将,孝恭自引兵为后队,浩浩荡荡杀奔巴陵而来。
细作飞报江陵来,时萧铣以罢兵、分散军人于各处屯田,止留宿卫军士数千,闻唐兵至,仓猝召兵。其兵皆在江岭之外,道途阻远,不能遽集。闻急报,铣荒聚众商议,令文士弘为主将,丘和、高士廉为先锋,尽起江陵现兵以迎之。丘和、高士廉各引一大队横冲,绝清江口,其余小船皆屯内港。艨艟上各设强弓硬弩十余张,并大索系定水面上,唐兵一至,数百小船鸣鼓先进,艨艟上鼓响,弓弩齐发。军不进,约退数里水面。
有刘志与万玄曰:“事已至此,不容不进。选小船一百只,每船军士五十人,二十人撑船,三十人各披两副甲,手执钢刀。
刘、万二将持刀在前,不避矢石,直至艨艟旁边,砍断大索,艨艟横,志、万玄各飞上艨艟,砍死高士廉。丘和弃船而走。
魏凌看见,跳下小船,自举橹棹,直入船队。刘万二将放火烧着余船,四散而走。丘和急待上岸,魏凌不舍,赶到根前,一刀当头砍翻,梁将文士弘岸上引军来迎,唐诸将皆要争功,一齐上岸掩杀,其势不可当,梁军大败。文士弘慌忙而走,正遇唐大将殷开山匹马来到,手腕初交,挟士弘于马下,到船中来见李靖。李靖大怒,睁目视之曰:“汝等累犯吾境,罪不容诛!”呼左右命做槛车盛之,待捉萧铣,一发回长安,叫先监了文士弘。此时获得梁斗舰千艘,李靖使孝恭尽投之江中,诸将皆曰:“破敌所获,当籍其用,奈何弃之以资敌?”靖曰:“萧铣之地南出领表,东拒洞庭,吾悬军深入,若攻城未拔,救兵四集,内外受敌,进退不得,虽有舟楫,将安用之?今弃舟舰,使塞江而下,若救兵见之,必谓江陵已破,未敢轻进,往来觇伺,动淹岁月,吾之取必矣。”众将曰:“将军神机妙算,非众等所及也。”便催三军,不分星夜,攻打江陵,活捉萧铣。诸将得令,奋力向前。萧铣性命如何?
- 推荐作品:
- 史
- 子
- 诗经
- 尚书
- 左传
- 礼记
- 仪礼
- 论语
- 尔雅
- 公羊传
- 易经
- 中庸
- 易传
- 文昌孝经
- 正史
- 汉书
- 后汉书
- 明史
- 新唐书
- 旧唐书
- 新五代史
- 周书
- 金史
- 南齐书
- 逸周书
- 编年史
- 西夏书事
- 纪事本末
- 明季北略
- 过江七事
- 贞观政要
- 靖康传信录
- 东观奏记
- 别史
- 唐才子传
- 十六国春秋
- 高士传
- 英雄记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水经注
- 大唐西域记
- 洛阳伽蓝记
- 武林旧事
- 华阳国志
- 蛮书
- 岭外代答
- 通典
- 史评
- 史通
- 荀子
- 围炉夜话
- 幼学琼林
- 国语
- 孔子家语
- 说苑
- 近思录
- 春秋繁露
- 潜夫论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兵家
- 三十六计
- 孙子兵法
- 素书
- 三略
- 吴子
- 司马法
- 乾坤大略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武经总要
- 练兵实纪
- 便宜十六策
- 历代兵制
- 虎钤经
- 法家
- 扬子法言
- 棠阴比事
- 农家
- 天工开物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黄帝内经
- 本草纲目
- 伤寒论
- 神农本草经
- 千金方
- 针灸大成
- 洗冤集录
- 饮膳正要
- 扁鹊心书
- 温病条辨
- 术数
- 神相全编
- 撼龙经
- 九章算术
- 天玉经
- 神峰通考
- 焦氏易林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艺舟双楫
- 茶经
- 鬼谷子
- 千字文
- 淮南子
- 格言联璧
- 梦溪笔谈
- 朱子家训
- 颜氏家训
- 名贤集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权谋残卷
- 公孙龙子
- 南越笔记
- 金楼子
- 西京杂记
- 尚书正义
- 池北偶谈
- 风俗演义
- 避暑录话
- 类书
- 搜神后记
- 山海经
- 三国演义
- 聊斋志异
- 搜神记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西厢记
- 太平广记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剪灯新话
- 绿野仙踪
- 老残游记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官场现形记
- 新齐谐
- 隋唐演义
- 子不语
- 东游记
- 济公全传
- 古今谭概
- 十二楼
- 三遂平妖传
- 海上花列传
- 何典
- 南游记
- 夷坚志
- 杨家将
- 绣云阁
- 西汉演义
- 南北史演义
- 韩湘子全传
- 说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荡寇志
- 老残游记续集
- 朝野佥载
- 南史演义
- 薛刚反唐
- 春秋配
- 唐摭言
- 海国春秋
- 北史演义
- 两晋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隋唐两朝志传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释家
- 心经
- 无量寿经
- 五灯会元
- 知言
- 僧伽吒经
- 僧宝传
- 庄子
- 黄帝四经
- 太玄经
- 悟真篇
- 文始真经
- 刘子
- 诗文评
- 呻吟语
- 伯牙琴
- 文心雕龙
- 词源
- 诗人玉屑
- 词曲
- 闲情偶寄
- 长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