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九回 刘世让谋杀武周
刘世让谋杀武周
却说兵部尚书唐俭与元君宝、总管刘世让皆被敬德所执,解送刘武周处。武周欲用之,三人不屈,监禁狱中。及武周兵败北遁,数人得脱,来见秦王。秦王曰:“汝众被执,何得不死,而复归乎?”刘世让曰:“臣等被执,自料必死,不知唐俭与敬德有一面之交,武周每欲重用,臣等不屈,数次加害,赖敬德力赞,释以不死,监禁狱中。今日得见殿下,实唐俭、敬德之赐也。”秦王曰:“汝众终是不肯用力,致使王师败绩。今日还国,固宜加罪,柰此实因齐王私弃了并州,致有此失,亦不干汝之事,当立功以赎前职。”帐下一人进曰:“某实不才,跟殿下多年,未有寸功,愿去介休城内,掉三寸之舌,说敬德来降。”秦王视之,乃唐俭也。秦王曰:“汝何以而说之?”俭曰:“敬德与某同师习举武艺,交契甚厚;后各事其主,久不相见。近来众人被执,实因看臣薄面,咸得不死。今若到彼,以利害说之,必来降矣。”
秦王大喜,遂赐酒遣唐俭行。俭乘马到介休城下,高叫:“故人唐俭来见!”城上报与敬德,敬德叫吊上城来相见。敬德曰:“故人何事而来?”俭曰:“某今归朝,在秦王帐下参赞军机,昔蒙见爱,未尝敢忘。今见武周、金刚俱死战阵,足下据守孤城,进退无归,吾与世让等商议,无以报德,特来劝足下归唐。”敬德勃然变色而起曰:“李世民是吾仇人也!吾事刘,汝事唐,各事其主。昔日吾待以故人之礼,释汝不死,今又来此,何用多说?”俭曰:“如某之不才,尚为兵部尚书,公若到彼,贵不可言。”敬德曰:“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,吾命合贫贱,岂望荣贵乎?所可言者,但欲报刘主恩而已。”俭曰:“刘主、宋金刚实死于战阵矣,汝尚何为?”敬德曰:“吾终是不信此事。”俭以甜言美语,再三劝之。敬德沉吟良久,曰:“要吾顺唐,须见刘主真体一面,大哭三声,尽着为臣之礼,然后顺之。”俭曰:“武周首级已送入长安去了。”敬德曰:“若无刘主真体,决难顺唐。回见秦王,愿决一死战,便尽力来攻,吾不惧之。”
俭辞别回报秦王,秦王谓世绩曰:“此事何以处之?”世绩曰:“只得一人往山后一道,事必谐矣。”秦王曰:“只有刘文静善于说词,能办大事,今此人已被父皇杀死,再无人去得。”言未绝,忽一人挺身出曰:“某愿往山后干功,以赎前职,使敬德拱手来降。”众视之,乃总管刘世让也。秦王曰:“汝去以何而进?”世让曰:“某闻山后北突厥,足知其人勇而无谋,见利忘义。须得金珠名马,以利结其心,更用画一美女影像,以色夺其志,必杀武周来献,使敬德一见无语,即投殿下矣。”秦王问世绩曰:“此言可乎?”世绩曰:“殿下欲安社稷,何惜金珠?”秦王欣然与之,更与名马十疋,画美女形像一轴。世让骑了马,带数十人投山后来见北突厥。
却说北突厥处罗可汗部下有一大将,姓康名鞘利,官封柱国之职。此人英才出众,武艺超群,为北方之表章。时值仲秋,天气清爽,带领亲随数十人在郊外打围。忽报有一队人马南来,尽打大唐旗号,来得甚紧,不知何意。鞘利急近前视之,乃认得是唐总管刘世让也。
原来唐高祖起义兵时,使刘文静往北突厥借兵,管军头目是康鞘利,曾到太原面会,因此世让亦认得是突厥柱国康鞘利也。二人接见,滚鞍下马,各诉前事。鞘利曰:“君今欲往何处?”世让曰:“唐帝遣吾为使,前来汝国进贡。”鞘利曰:“昔唐借我突厥兵时,许下年年进贡,今经五年,如何负约不来?”世让曰:“吾主唐帝进贡之物,年年不缺,只因纳言刘文静为使,路经朔州,与刘武周相通,武周倚着骁勇之势,尽皆截夺去了。更一公主,实唐帝亲女,极其美丽,送与可汗为妃,亦被夺去。后来探听得实,唐帝大怒,遂将文静斩首,与兵征伐武周,才得路道相通,专使某为使,将公主画像送来。
更有黄金一千两、明珠数颗、锦段十箱,尽皆献与可汗。外有名马一匹,玉带一条,送与柱国,酬答昔时领兵相助之劳,望柱国在可汗面善言达意。”鞘利曰:“原是如此,某实不知之。
可汗受贡,固其宜也,吾亦蒙惠,何以克当?”世让曰:“此物不足以供久用,权为执贽之礼。”于是二人并马而行,径至城下。鞘利引世让入见处罗可汗礼毕,备将前事说了一遍,献上金珠等物。
可汗大喜,随令鞘利将画像当殿上展开视之,满朝众臣俱各称羡不已。可汗曰:“此是南海观音现世,岂人间之女子乎!
此事果实否?”世让曰:“臣安敢虚诳行事?吾主有言:公主既送可汗,便是可汗的妻,不使归唐。尚留并州宫内,遣人守护,不敢妄动,专望前来接应。”此时可汗果实无谋,见利忘义,一闻此言大怒,随即召武周入。可汗责曰:“昔汝为定扬之主,实吾所立,乃附庸之国,欲以相辅。今来投奔,又待以上宾之礼,何辜恩负义,辄敢无礼?”武周曰:“大王暂息雷霆之怒,容某分诉一言,有甚歹处?”可汗曰:“汝夺大唐进来公主,并金珠宝马,尚敢胡掩?”武周曰:“谁曾说来?有何证见?”言犹未了,只见傍边闪出刘世让来,大喝一声:“吾与你做证见!此贼无礼,焉敢欺辱公主!”手起一刀,斩武周于地下,鲜血迸流。时武德四年夏六月也,年三十八岁。史官有诗云:唐赂金珠间武周,却因图画斩诸侯。
纵君便有[牢]笼计,难出元戎第一筹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子
- 诗经
- 尚书
- 周礼
- 孝经
- 易经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文昌孝经
- 大戴礼记
- 三国志
- 汉书
- 宋史
- 晋书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隋书
- 宋书
- 元史
- 魏书
- 周书
- 辽史
- 明季南略
- 编年史
- 续资治通鉴
- 西夏书事
- 汉官六种
- 三朝北盟会编
- 过江七事
- 五代新说
- 五代史阙文
- 奉天录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别史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十六国春秋
- 高士传
- 载记
- 吴越春秋
- 越绝书
- 地理
- 水经注
- 东京梦华录
- 洛阳伽蓝记
- 武林旧事
- 吴船录
- 都城纪胜
- 岭外代答
- 庐山记
- 通典
- 史评
- 读通鉴论
- 传习录
- 小窗幽记
- 围炉夜话
- 国语
- 孔子家语
- 说苑
- 近思录
- 春秋繁露
- 帝范
- 潜夫论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六韬
- 孙膑兵法
- 三略
- 将苑
- 吴子
- 司马法
- 太白阴经
- 乾坤大略
- 兵法二十四篇
- 历代兵制
- 虎钤经
- 何博士备论
- 韩非子
- 管子
- 商君书
- 棠阴比事
- 邓析子
- 农家
- 天工开物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黄帝内经
- 本草纲目
- 神农本草经
- 奇经八脉考
- 濒湖脉学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针灸大成
- 洗冤集录
- 食疗本草
- 饮膳正要
- 肘后备急方
- 温病条辨
- 滴天髓阐微
- 葬书
- 天玉经
- 神峰通考
- 疑龙经
- 葬法倒杖
- 焦氏易林
- 李虚中命书
- 艺术
- 园冶
- 茶经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千字文
- 吕氏春秋
- 百家姓
- 智囊全集
- 格言联璧
- 梦溪笔谈
- 名贤集
- 权谋残卷
- 龙文鞭影
- 老老恒言
- 南越笔记
- 西京杂记
- 艺文类聚
- 宣室志
- 小说家
- 水浒传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西厢记
- 太平广记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封神演义
- 镜花缘
- 喻世明言
- 东周列国志
- 剪灯新话
- 初刻拍案惊奇
- 绿野仙踪
- 幽明录
- 老残游记
- 官场现形记
- 新齐谐
- 酉阳杂俎
- 隋唐演义
- 东游记
- 孽海花
- 鬼神传
- 穆天子传
- 北游记
- 海上花列传
- 何典
- 南游记
- 绣云阁
- 西汉演义
- 南北史演义
- 女仙外史
- 韩湘子全传
- 说唐全传
- 前汉演义
- 龙城录
- 李公案
- 刘公案
- 小五义
- 小八义
- 唐摭言
- 开辟演义
- 海国春秋
- 薛仁贵征东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薛丁山征西
- 声律启蒙
- 释家
- 中说
- 道家
- 老子
- 庄子
- 阴符经
- 列子
- 抱朴子
- 黄庭经
- 神仙传
- 太玄经
- 云笈七签
- 悟真篇
- 亢仓子
- 尹文子
- 刘子
- 总集
- 浮生六记
- 幽梦影
- 文心雕龙
- 随园诗话
- 沧浪诗话
- 词源
- 牡丹亭
- 闲情偶寄
- 桃花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