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回 周德威力救存孝
周德威力救存孝
话说晋王遣人打听,黄巢差总管葛从周领兵四十八万,在黄河西岸安营。晋王即令起营,四十五万番汉兵,二十七镇诸侯人马,径近黄河。周德威曰:“大王人马,可在东岸安营,遣兵过黄河交战。”晋王说:“周德威与李存孝领五百锦衣人,保吾看黄河一遭。”众军得令,不移时,即到黄河岸边。晋王举目看那黄河,水势凶恶。有诗为证:
遥望黄河混渺茫,昆仑气脉发来长。
古言斯水从天降,巨浪洪涛过太行。
逸狂诗云:
忆昔鸿濛判,昆仑是祖山。
黄河源发远,万里涌狂澜。
七井三门险,通淮入海难。
澄清何日见,贤圣产其间。
晋王看了黄河,回营坐下,即令李嗣源、康君利、李从信:“与你四路诸侯,王重荣、韩鉴、曹顺、周顺帅兵一万过黄河,与巢贼对面南首安营,轮流出马。”又叫存孝:“你同安休休、薛阿檀、薛铁山、贺黑虎,领一万人马,过黄河与巢贼对面北首安营,轮流出马”。众将领令,统兵过黄河来。
却说哨马报与葛从周曰:“今有李晋王手下第十三太保李存孝,生擒彭白虎,打死班翻浪,活捉孟绝海,杀败人马,特来飞报。”葛从周听说大惊道:“这三个好汉死了,天下难保!”下面闪出耿彪,向前高叫总兵曰:“将在谋而不在勇,兵在精而不在多。明日下官出马,若要活存孝,就生擒来;若要死存孝,就斩头来。”葛从周喝曰:“孟绝海那三个好汉,岂不如你,却被他杀了,何况你乎?”又一人身长丈五,膀阔三停,却是五军都救应邓天王,大叫曰:“末将有一计,可成大功。”从周问:“是何计?”邓天王说:“是犯将计,借刀杀人。南边是李嗣源营,北面是李存孝营,今夜三更时分,未将假装存孝兵反,口称我是十三太保李存孝,今父王用人不当,有功不赏,我今反了。头目听说反了存孝,谁敢出来,必定都过黄河报与晋王。晋王必定自来拿存孝杀了,营中没了存孝,就有雄兵百万,战将千员,吾不惧矣!”从周说:“此计甚妙!”
邓天王即整点人马,等到天晚,将近三更,领兵到李嗣源营前,就杀进去,一声炮响,却开了营,一边杀人,一边叫造反。众将听说反了存孝,都驾船乘夜走过黄河去了。却说北首下存孝营听知,问是那里锣声鼓响,人说是巢贼的兵劫了大哥的营,存孝说:“不要妄动,等到天明,讨这劫营的贼来雪恨罢。”
却说邓天王正杀了半夜,领人马竟回本营,来见葛从周。从周问曰:“劫营之事何如?”邓天王答曰:“全中我计了!”从周大喜道:“这是你的头功,”邓天王说:“今营中缺少粮草,小将就领人马占华州,催运粮草来,以救燃眉之急,不知总管意下何如?”从周说:“如此甚好。”邓天王恐存孝来寻他,故说催粮,以便脱身。
却说存孝等待天明,领兵南首下去,看那大哥,被巢兵杀得尸横岸口,血染河流。存孝痛哭,与四将商议道:“你们守营,我过黄河见父王,禀命一遭,却回来拿这贼也末迟。”
却说晋王升帐,只见大太保哭进营来。晋王惊问嗣源,嗣源把存孝劫营造反事情细说一遍。晋王问:“他怎的反?”旁边闪出两个仇人康君利、李从信,向前告曰:“夜来黑影里,只见虎磕盔、虎皮袍、搪猊铠、毕燕檛、横铁搠,一边里杀,一边里骂,说:“父王用人不当,有功不赏,无功不罚。”晋王听言大怒。守营将报云:“存孝下马等令。”晋王说:“他既反了,却怎又来见我?”二人说:“这贼,只说父王不知,他此来又要将老营兵赚过河去,父王只问他,知罪不知罪,他若答应知罪,父王可就令人拿去杀了,除此一害。”晋王道:“这件事,是个两头不相照的事。”晋王命存孝进营,遂问:“存孝知罪么?”此时存孝,不知是那个知罪,想是南首下,贼将劫了大太保的营,我兵未曾接应救护,敢是这个知罪?便答道:“儿知罪了!”晋王就叫刀斧手拿存孝去斩。从信、君利听说斩存孝,喜不自胜。逸狂有诗云:
犯将谋成谗复戕,朦胧险误杀忠良,
德威力救方能免,赢得芳名万载扬。
却说周德威跪下说:“大王不可因一时之怒,而杀自家大将。今存孝反与不反,你也拿来问个明白,那时杀也不迟。”
晋王默思良久,答曰:“军师之言有理!”就叫拿回存孝。晋王问曰:“汝如何一旦负义,私自造反?”存孝告曰:“儿受父王厚恩,欲报未能,怎肯造反?”晋王曰:“你既不反,如何说知罪?”存孝说:“父王问儿知罪,儿因逆贼劫了大哥的营,儿不曾领兵救应,是这个知罪。”德威口:“大王险些中了此贼的犯将计!且把存孝囚在营中,大王差一个的当军人,到贼营前打听个消息,便知真假。”
晋王听说,即令李嗣源领兵过了黄河,径去巢兵营前索战,军士报葛从周曰:“如今唐兵在营前索战。”葛从周曰:“何将愿去对阵!”言未绝声,闪出大将耿彪叫曰:“小将愿去出马!”披挂当先,即时向阵前问曰:“来将是谁?”嗣源说:“吾是大唐李晋王世子,大太保李嗣源,你是谁人,敢来与我对阵?”耿彪答曰:“吾是大齐皇帝驾前大将耿彪!”李嗣源问耿彪曰:“不知你军中那个贼定下这犯将计来,着我父王发怒,把存孝杀了!”耿彪听说杀了存孝,叫嗣源曰:“若论我耿彪,也不怕存孝,是我营中邓天王定的妙计。”嗣源曰:“我家到不曾中你的犯将计,你今中我赚将计了。”耿彪曰:“何为赚将计?”嗣源曰:“我父王虽然发怒,存孝未曾受刑,正在疑惑之间,着我来探消息,今日被我把你言语都赚出来了,却不是赚将计?”耿彪大怒,拍马舞刀,就砍李嗣源。嗣源持戟急架,未知胜负如何?且听下回分解。有诗为证:
二将逞功能,马蹄纵乱横,
放开白玉辔,方显两龙腾。
卓吾子评:
当时令邓天王之计果行,则存孝冤死久矣,唐天子何日得还京师耶?
- 推荐作品:
- 史
- 集
- 十三经
- 礼记
- 孝经
- 孟子
- 尔雅
- 易经
- 子夏易传
- 大戴礼记
- 白虎通义
- 匡谬正俗
- 史记
- 汉书
- 明史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旧唐书
- 隋书
- 新五代史
- 旧五代史
- 南史
- 南齐书
- 编年史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纪事本末
- 过江七事
- 杂史
- 五代新说
- 松漠纪闻
- 战国策
- 五代史阙文
- 奉天录
- 九州春秋
- 平宋录
- 传记
- 列女传
- 越绝书
- 万历野获编
- 东京梦华录
- 大唐西域记
- 洛阳伽蓝记
- 武林旧事
- 华阳国志
- 蛮书
- 吴船录
- 岭外代答
- 庐山记
- 政书
- 史通
- 菜根谭
- 荀子
- 弟子规
- 小窗幽记
- 幼学琼林
- 国语
- 春秋繁露
- 帝范
- 潜夫论
- 中论
- 孙子兵法
- 六韬
- 孙膑兵法
- 三略
- 将苑
- 吴子
- 尉缭子
- 司马法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武经总要
- 虎钤经
- 何博士备论
- 法家
- 折狱龟鉴
- 棠阴比事
- 邓析子
- 氾胜之书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濒湖脉学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四圣心源
- 饮膳正要
- 肘后备急方
- 温病条辨
- 术数
- 三命通会
- 撼龙经
- 渊海子平
- 葬书
- 九章算术
- 天玉经
- 疑龙经
- 葬法倒杖
- 焦氏易林
- 灵城精义
- 古画品录
- 艺舟双楫
- 谱录
- 茶经
- 随园食单
- 百家姓
- 淮南子
- 智囊全集
- 格言联璧
- 梦溪笔谈
- 夜航船
- 权谋残卷
- 龙文鞭影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困学纪闻
- 南越笔记
- 金楼子
- 太平御览
- 山海经
- 世说新语
- 水浒传
- 西游记
- 搜神记
- 警世通言
- 醒世恒言
- 镜花缘
- 喻世明言
- 东周列国志
- 剪灯新话
- 绿野仙踪
- 老残游记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官场现形记
- 唐传奇
- 酉阳杂俎
- 济公全传
- 十二楼
- 雍正剑侠图
- 海上花列传
- 何典
- 夷坚志
- 南北史演义
- 女仙外史
- 韩湘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前汉演义
- 雷峰塔奇传
- 岭表录异
- 龙城录
- 说岳全传
- 后汉演义
- 李公案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刘公案
- 河东记
- 独异志
- 开辟演义
- 北史演义
- 两晋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毛公案
- 释家
- 心经
- 了凡四训
- 中说
- 僧伽吒经
- 道家
- 列子
- 抱朴子
- 太玄经
- 文始真经
- 亢仓子
- 尹文子
- 诗文评
- 总集
- 别集
- 冰鉴
- 幽梦影
- 呻吟语
- 龙川别志
- 伯牙琴
- 沧浪诗话
- 闲情偶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