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回 朱温计逼五侯反
朱温计逼五侯反
却说朱温,败回汴梁,聚众将议曰:“晋王屡次欺吾太甚,无奈他何,汝众将有何妙计?”葛从周曰:“某有一计,叫克用死无葬身之地!”众人大惊,便问:“计将安出?”从周曰:“此乃故逼五侯反太原之计。今僖宗晏驾,昭宗登位,有五路诸侯,未曾朝贺服丧,用此计逼之,必反太原,以擒克用矣!”温曰:“是何五侯?”从周曰:“河中王重荣、华州韩鉴、曹州曹顺、兖州周顺、郓州赫连铎。此五路诸侯,大王可假昭宗旨意五道,将五侯问罪,领着三般朝典,五侯一见,必扯破诏书,杀了使命。先逼反了五侯,大王再将金宝结好五侯,一齐起兵到泥脱岗,安排筵席,相待五侯,令他起兵,先上并州,去擒克用,然后梁兵继至。若战败时,也只败了五路人马,吾兵有盘石之安。”
温大喜,遂假传旨意五道、三般朝典,即差尚让去河中府王重荣处,然后命齐克让,随至各路。朱温亲自操练军马,以备攻击。却说尚让、齐克让二人去了,不消旬日,果然逼反了五侯。温又将金宝买他,未及一月,那五路军马,各带文武官将,齐到泥脱岗来,各自安营下寨。温乃宰牛杀马,大排筵宴,款待五侯。酒至数巡,温欠身告五侯曰:“今天下扰乱,各自称尊,吾只受李克用之气不过,皆因他拨乱流毒,以致如此。”王重荣曰:“大王勿虑,今朝廷失败,说我五镇不去朝王吊孝,遣使领朝典来典我,倒逼反了多五镇人马,既蒙大王厚赐金宝,要吾等人马,先上并州,生擒克用,某等安敢不从?”
温大喜,当日王侯商议进兵之策。温曰:“赫连铎可留下,白马高思继、曹顺可留下,邓天王二人攒运粮草,应付诸营,勿使有失。”王重荣问:“谁肯为前部先铎,直抵并州擒贼?”
张凯出曰:“某虽不才,愿充前部。”重荣许之。张凯领人马向前,一声炮响,只见旌旗蔽日,金鼓喧天,五侯之兵,直上并州,不在话下。
却说李晋王,自至太原之后,每日饮酒,更阑方撤。忽报五侯兵到,晋王大惊,急聚众将商议。晋王曰:“此必朱温逆贼,用计逼反了五处军马,料五侯决无此意,众将有何妙策?”周德威曰:“今五路军马,远来疲困,当先战他一阵,以挫其威。”晋王复问曰:“谁敢当先对敌?”李嗣源曰:“儿愿对敌。”晋王曰:“可带两路军去。”嗣源曰:“三千人足矣!”李存孝曰:“吾不用许多,只带一百人马,即可破敌。”嗣源大怒曰:“汝甚等人,敢夸大口!”存孝曰:“用人之际,何分你我?”二人似有相争之意。晋王曰:“先叫嗣源领三千人马,前去破敌;却叫存孝,只可带一百人去。”二人领令前往。
却说嗣源上马,带三千兵,出林墩口而行。尘头起处,五路兵来。首将张凯出马,与嗣源交锋,两将战五十合,胜负未分。晋王恐嗣源有失,令收兵回营。存孝见队伍回营,即时进曰:“儿曾引十八骑杀入长安,今夜亦只是十八骑去劫五候之营,如折了一骑,也不算功。”晋王曰:“汝昔十八骑杀入长安,彼皆不知,故能如此。今五侯已有准备,安得成功?”存孝曰:“若劫不得,愿立军令!”晋王调拨帐下精锐军马十八骑,并酒肉赏犒战士。存孝对十八人曰:“今夜奉命劫寨,请公满饮,各宜勉力。”十八人面面相觑,皆言五路之兵,势若泰山,如何敢去?存孝见众人各有难色,乃拔刀立于其中曰:“我为上将,尚且奋不顾身,汝等为何惧怯?”薛阿檀与安休休众人,见存孝怒起,皆起身言曰:“愿效死战,何惧之有?”
夜将三鼓,众将披挂上马,来至敌寨,直杀人王重荣寨中,奔中军而来。原来王重荣寨中,以车仗穿连不断,周围绕定,不能前进,只凭十八骑左冲右突,往来驰骤,如入无人之境,逢者便杀。各寨尽皆鼓哨,烽火烛天,喊声大振。存孝望南杀出,敌军莫敢抵对,晋王使人引军接应,存孝十八骑人马,早已回至林墩口,五路兵见是存孝,莫敢追袭。后人有诗赞云:
鼙鼓声喧振地来,将军到处鬼神哀,
轻骑冲入五侯寨,方显英雄虎将才。
逸狂有诗赞曰:
甘宁百骑劫曹营,威报东吴至此称,
曾似勇南兵十八,五侯破胆尽皆惊。
存孝引军回时,点将十八人,不折一骑。来至寨门,众将欢声大振,晋王亲自出接,存孝下马,拜伏道左。晋王曰:“只此一战,足以惊丧五侯之胆。”即赐绢十八匹,刀十八口,存孝受下,分赐十八人。却说五侯,被存孝劫了寨,互相惊惧。
赫连铎曰:“今日吾等皆被迷惑,全中了梁王之计,不合受他金酒,把五路兵尽丧于此,倘存孝明日复来搦战,谁敢挡之?”张凯进曰:“吾既为先锋,当先破敌,岂惧彼哉!”
次日,张凯引军搦战。存孝亲自上马,左有薛阿檀,右有安休休,三军在门旗下迎敌。赫连铎纵马提刀而出,左有谢瑁,右有张凯。安休休挺枪,直取赫连铎,两下战到八十余合,胜负不分。不防后面暗射一箭,正中安休休坐下马胸膛,那马直立起来,把安休休掀在地下。张凯提枪欲刺,只听得弓弦响处,一箭射中张凯面门,翻身落马,众军各出,救了回去。赫连铎退回,医治张凯。安休休回寨拜诉存孝,存孝曰:“放箭救汝者薛阿檀也。”安休休顿首拜谢。欲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逸狂诗曰:
赫连铎自战休休,射马先输暗算筹,
神箭阿檀施报复,可怜张凯丧荒丘。
卓吾子评:
勇南公于五侯寨中,前战后杀,左突右冲,无往不胜。五侯胆魄俱丧,读之令人击节。
- 推荐作品:
- 集
- 十三经
- 仪礼
- 易经
- 其他经学
- 笠翁对韵
- 匡谬正俗
- 正史
- 史记
- 汉书
- 后汉书
- 明史
- 宋史
- 清史稿
- 旧唐书
- 宋书
- 元史
- 新五代史
- 金史
- 北齐书
- 陈书
- 逸周书
- 编年史
- 资治通鉴
- 续资治通鉴
- 汉官六种
- 过江七事
- 杂史
- 贞观政要
- 战国策
- 五代史阙文
- 奉天录
- 东观奏记
- 传记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明儒学案
- 高士传
- 英雄记
- 载记
- 万历野获编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水经注
- 武林旧事
- 蛮书
- 吴船录
- 岭外代答
- 庐山记
- 政书
- 通典
- 史评
- 传习录
- 菜根谭
- 三字经
- 春秋繁露
- 帝范
- 北溪字义
- 兵家
- 素书
- 百战奇法
- 将苑
- 吴子
- 司马法
- 乾坤大略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李卫公问对
- 武经总要
- 历代兵制
- 虎钤经
- 法家
- 商君书
- 慎子
- 扬子法言
- 折狱龟鉴
- 棠阴比事
- 医家
- 农家
- 天工开物
- 齐民要术
- 农桑辑要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黄帝内经
- 伤寒论
- 千金方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濒湖脉学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洗冤集录
- 食疗本草
- 饮膳正要
- 肘后备急方
- 术数
- 神相全编
- 渊海子平
- 滴天髓阐微
- 葬书
- 天玉经
- 神峰通考
- 葬法倒杖
- 李虚中命书
- 灵城精义
- 艺术
- 古画品录
- 艺舟双楫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鬼谷子
- 千字文
- 吕氏春秋
- 百家姓
- 智囊全集
- 梦溪笔谈
- 颜氏家训
- 论衡
- 名贤集
- 陶庵梦忆
- 权谋残卷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西京杂记
- 风俗演义
- 齐东野语
- 避暑录话
- 太平御览
- 艺文类聚
- 宣室志
- 小说家
- 世说新语
- 西游记
- 红楼梦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太平广记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喻世明言
- 初刻拍案惊奇
- 绿野仙踪
- 老残游记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唐传奇
- 酉阳杂俎
- 济公全传
- 孽海花
- 古今谭概
- 鬼神传
- 狄公案
- 雍正剑侠图
- 花月痕
- 穆天子传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常言道
- 三遂平妖传
- 南游记
- 夷坚志
- 西汉演义
- 南北史演义
- 女仙外史
- 韩湘子全传
- 说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荡寇志
- 前汉演义
- 龙城录
- 李公案
- 朝野佥载
- 河东记
- 小五义
- 独异志
- 小八义
- 薛刚反唐
- 春秋配
- 开辟演义
- 林公案
- 海国春秋
- 北史演义
- 两晋演义
- 薛仁贵征东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了凡四训
- 五灯会元
- 中说
- 老子
- 阴符经
- 列子
- 抱朴子
- 神仙传
- 云笈七签
- 悟真篇
- 老子想尔注
- 亢仓子
- 尹文子
- 刘子
- 诗文评
- 古文观止
- 浮生六记
- 曾国藩家书
- 呻吟语
- 郁离子
- 伯牙琴
- 随园诗话
- 训蒙骈句
- 词源
- 诗人玉屑
- 牡丹亭
- 闲情偶寄
- 桃花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