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回 审恶皂青天大动怒
审恶皂青天大动怒
刘大人闻听知县胡有礼之言,得了主意,腹内说:“若要擒拿这伙贼人,必须这般如此。”刘爷想罢,忙令书吏写了票,差人到句容县,会同本县的衙役,拿皂吏吴信。知会他住的那村中的乡保地方,务于明日午时听审。“是。”承差答应,接票出衙,传人不表。
刘爷又吩咐:“把杨家的乡保地方带进来问话。”“是。”
差人答应,往外就跑。不多时带至堂前,下边跪倒。刘公上面开言,说:“昨日二十五日夜间,杨家被难之事,你们乡保地方,与左邻右舍,全都不知道吗?”三个人内中有一个年长的,往上磕头:“回大人:那一夜有三更天,众贼人进入杨家,与杨家的家丁动手相争,吵嚷之声,左邻右舍焉有不晓之理?奈因自顾自身,谁肯舍己从人?小人不瞒大人说,就是小人等知道这些事,二来天黑贼多,小人等也是不敢上前。到了二十六日一早,都到杨家观看,原来杨家男女大小二十四条人命,尽被贼人杀死。家中所有细软的物件,俱各被贼人拿去。小人等只得进县去报。”刘爷说:“你等进县报官,知县可是差人去验么?”地方说:“就只说了一声‘知道了’,小人等这才回村,到杨家把那些死尸停放一处,将门封锁,拨人去看守。”
刘爷点头,又望知县讲话,说:“这事还了得?乡保他来报,你竟不去相验!罢了么,你只顾与皂役吴信商议着想银子咧,那里还顾的办事情呢?”知县胡有礼闻听,也不言语,只是磕头。刘爷说:“乡保地方,你们回去罢。杨举人,你们弟兄二人,暂且下去,等明日提到句容县的皂役吴信,再行听审。”
“是。”二人答应。大人上面又叫:“承差二名,将知县胡有礼暂且押起来,等明日对词。”承差答应,将知县押将下去。
众人俱各也退出衙外。王自顺、盛公甫见了杨家弟兄,俱各道及感念之情。王自顺说:“因为在下一人,故使恩公合家被害,使在下感佩无地。”言罢,一同歇息不表。
单言那刘爷退堂,回后用饭,歇息一夜无词。到了第二天早旦清晨,还未到午时,下役将恶人提到。
正是那,未交午刻去役转,解来皂役姓吴人,还有本村乡保地,伺候诸城县内臣。内厮里边回太守,刘爷开言把话云:“去吩咐:外边伺候休怠慢,本府升堂问民情。”
张禄答应向外跑,传与当差应役人。一齐进衙来伺候,各着首尾那消停?全都左右分班站,刘爷里边向外行。点响但见屏门闪,衙役喊堂震耳鸣。刘大人,秉正居中归正座,书办承差左右分。忠良上面开言叫:“先带吴信进衙门!”
差人答应往外跑,不多一时到大门。口中说:“大人里边传出话,句容县皂役进衙中!”衙役闻听答应“有”,带领吴信向里行。来至了,滴水檐前双膝跪,刘爷座上看分明。衙役退闪旁边站,目视观瞧姓吴人:头戴一顶新秋帽,毛蓝袍子褂皂青。年貌不止五旬外,长了个,恶眉恶眼坏形容。连鬓胡子生颏下,犹如铁线一般同。刘爷看罢吴皂吏,座上开言把话云。
刘爷在座上瞧了瞧皂役吴信的相貌,不是个良善之辈。但见他向上磕头,自己报名,说:“小的是句容县知县的皂役吴信,给大人叩头。”刘爷上面开言,说:“你是皂役吴信吗?”
“是。”刘爷又问,说:“你就是句容县的么?”“是。”“住在什么庄村?”吴皂役说:“小的家离城才十五里,名叫做白沙屯。”大人说:“你应役几年了?”吴信说:“小的应役,整整的二十年咧。伺候过七位太爷。”刘爷说:“你也算久惯应役的了,这七位知县都是你做过付吗?”吴信说:“小的应役多年,并无做过过付。”刘大人闻听,把惊堂木一拍,两边下役喊堂,刘爷说:“唗!我把你这利嘴奴才!你你无从做过过付,杨家之事是谁与胡知县说?带知县!”“哦。”差人答应,往外而跑,不多时,把句容县知县胡有礼带至当堂。行礼已毕,站在一旁。刘爷上面开言,说:“你的过付皂役不是这个吴信吗?”知县说:“是。”大人说:“既然是他,如何不认?”
刘公座上脸带怒,叫一声:“皂役留神要你听:应役当差二十载,衙门诸事自然明,跟官作弊是常事,打点官司上下通。再遇知县是刨子手,不用说,全是你等暗吃银。做官的把柄你拿住,所做之事必相应。我问你:杨家之事你必晓,就里情由快讲明!本府台下从实诉,省得身体受官刑!”吴信闻听将头叩,口尊“青天老大人:既吃黑饭抱黑筋,衙役向官理上通,既然名义在衙内,谁不肯,本官跟前献殷勤?大人明见高万里,小的不敢把谎云。”刘爷闻听说“掌嘴!”两边衙役喊连声。破步撩衣向上跑,左右绑住姓吴人,膝盖垫住皂役脸,巴掌抡圆下绝情。打得那,皂役吴信连声嚷,顺着嘴角流鲜血。一边十个方住手,牙齿活动脸肿青。刘爷带怒往下叫:“吴信留神要你听:什么是,既吃黑饭抱黑筋?向着官府坑害民,只图买好本官喜,不管良民死共生。这样奴才真可恨,杀之有余真恨人!”
刘爷说:“你只图在本官的跟前买好献勤,不管别人的生死,你是句容县的人,坑害本县的民人,于心何忍?不但人人唾骂,连你那死去的先人,在坑墓中剩下一把枯骨,也跟着你挨骂。偏遇见这样的狗官贪赃,听你之言,陷害良民,再不恩待如子,报答皇恩雨露才是,怪不得说:一辈为官,十辈为娼。就是你们当衙役的人,也该思身在公门道在心。又道:公门之内好修行,三班之中,唯有皂役下贱,子孙都不准科考,但遇受刑之人,你必要想钱。有了你们的礼咧,你就轻些;要是没钱的人呢,你就下无情的打。这就是头一宗损处。再者呢,你既公门应役,难道不知这个过付的人有多大罪过?你把这件事当作儿戏了。你的本官带在本府的台下,已经实说,你还仗嘴硬巧辩,不肯招承,焉肯就白撂过手了不成?快快实说,免得三推六问!”
贤臣爷,座上未语腮带笑,高叫“吴信快实云!你的本官已招认,已往从前尽讲明。你还勉强仗嘴巧,本府焉肯擅容情!从实招认是正理,免得我,六问三推动大刑!”
吴信闻听将头叩:“大人在上请听明:杨家弟兄来出首,拿定人头到县中。大人上才想一想,千载难逢事一宗。杨家豪杰金银广,五里三村尽知闻,人命干连非小可,哪怕杨家不花银?因此上,小的进县回官府,诉说举人家业兴。
俗言说,署事如打枪,须得想他几千银。回大人:本府他若不愿意,小的怎能勉强行?这才面对举人讲,五千银,包管完结无事情。只因举人他不给,故此不放转家中。也不过,磨他的火性消了气,自然打点愿花银。要说小人是过付,回大人:杨家交我多少银?官与小的全无罪,没使举人银半分。望求大人宽恩恕,小的合家尽感情。”说罢不住将头叩,刘爷闻听满面嗔,用手一指吴皂役:“骂一声,大胆奴才乱胡行!”
刘爷说:“我把你这胆大的奴才!满嘴胡说!你无见银子,就不算是过付了?你说要五千银子,杨武举他若愿意呢?这个过付,是你不是?再者,你也不是净为在本官的跟前献勤买好,单给他想这宗银子,这内中还有别的缘故。你在本府的台下,须得细细言来!”皂役吴信向上磕头,口尊:“大人太老爷在上,公祖明见,万般诸事,难瞒大人。方才叫小的强做过付,小的总未见经手之银多少;就算过付,大人这样恩典,小的只得认作过付。大人又说还有别的缘故,小的实在无的说的咧。”
刘大人闻听,微微冷笑,说:“吴信,你久应役,自然就会搪官。但只一件,要搪本府,怎得能够?”
清官爷,座上含嗔开言道:“吴信留神仔细听:你在衙门当差久,惯会搪官仗嘴能。就只是,本府不叫人瞒哄,在我台下要实供。你说无有别缘故,定有情弊在其中。我今朝,若不叫你实招认,以往清名火化冰!”刘爷说着又吩咐:“下役速去莫消停!快带那,白沙屯内乡保地,本府当堂问口供!”差人答应往外跑,登时带进人三个,滴水檐前忙下跪,自己口内报花名。刘爷座上开言道:“你们三人对我云:你等俱在一村住,根本缘由自然明。本府台下从实讲,隐瞒一字不能行。他无犯下该死罪,内中还有胡知公。不用惧怕只管讲,一字不实我动刑。”三人见问将头叩,地方开言尊“大人,太老爷,若要提起吴皂役,久惯应役在衙中。太府跟前很得脸,走动官司讲人情。常给太爷弄银子,官府岂有不加恩?三班之中他为首,眼横四海目无人。他瞧着,一村草木如草芥,常欺合庄老幼民。
家中常来人一伙,夜聚明散辨不真。大约不是善良辈,多半是,一伙大盗众绿林。”刘爷闻听心欢喜,腹中说:“杀杨家定是这伙人!”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史
- 集
- 周礼
- 孝经
- 尔雅
- 公羊传
- 谷梁传
- 其他经学
- 中庸
- 笠翁对韵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匡谬正俗
- 史记
- 三国志
- 汉书
- 明史
- 晋书
- 新唐书
- 旧唐书
- 宋书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旧五代史
- 梁书
- 北齐书
- 辽史
- 陈书
- 南齐书
- 逸周书
- 明季南略
- 编年史
- 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纪事本末
- 明季北略
- 贞观政要
- 靖康传信录
- 五代史阙文
- 奉天录
- 顺宗实录
- 九州春秋
- 平宋录
- 传记
- 列女传
- 唐才子传
- 明儒学案
- 高士传
- 载记
- 越绝书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大唐西域记
- 洛阳伽蓝记
- 华阳国志
- 吴船录
- 都城纪胜
- 庐山记
- 政书
- 读通鉴论
- 传习录
- 儒家
- 增广贤文
- 三字经
- 小窗幽记
- 围炉夜话
- 国语
- 盐铁论
- 春秋繁露
- 帝范
- 潜夫论
- 中论
- 兵家
- 孙子兵法
- 孙膑兵法
- 百战奇法
- 吴子
- 司马法
- 太白阴经
- 武经总要
- 历代兵制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棠阴比事
- 邓析子
- 天工开物
- 农桑辑要
- 氾胜之书
- 黄帝内经
- 本草纲目
- 伤寒论
- 难经
- 千金方
- 奇经八脉考
- 濒湖脉学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洗冤集录
- 肘后备急方
- 扁鹊心书
- 温病条辨
- 医学源流论
- 术数
- 三命通会
- 撼龙经
- 渊海子平
- 滴天髓阐微
- 葬书
- 天玉经
- 疑龙经
- 葬法倒杖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艺术
- 棋经十三篇
- 古画品录
- 艺舟双楫
- 随园食单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墨子
- 朱子家训
- 颜氏家训
- 论衡
- 夜航船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清代名人轶事
- 老老恒言
- 南越笔记
- 西京杂记
- 池北偶谈
- 风俗演义
- 避暑录话
- 艺文类聚
- 小说家
- 山海经
- 世说新语
- 红楼梦
- 聊斋志异
- 搜神记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镜花缘
- 东周列国志
- 剪灯新话
- 绿野仙踪
- 幽明录
- 官场现形记
- 新齐谐
- 济公全传
- 鬼神传
- 十二楼
- 雍正剑侠图
- 花月痕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海上花列传
- 南北史演义
- 说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雷峰塔奇传
- 岭表录异
- 李公案
- 河东记
- 白牡丹
- 幻中游
- 独异志
- 小八义
- 薛刚反唐
- 唐摭言
- 开辟演义
- 林公案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声律启蒙
- 心经
- 知言
- 道家
- 庄子
- 阴符经
- 黄庭经
- 神仙传
- 悟真篇
- 文子
- 文始真经
- 刘子
- 总集
- 古文观止
- 别集
- 冰鉴
- 浮生六记
- 日知录
- 西湖梦寻
- 龙川别志
- 伯牙琴
- 随园诗话
- 沧浪诗话
- 词曲
- 闲情偶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