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回 还烟壶贫妇知大义 斗纸牌更卒慢嘉宾
还烟壶贫妇知大义 斗纸牌更卒慢嘉宾
前一回说到李公因梦私访,改扮了个买卖人的模样,独自由后门出来。一径出城,照着梦中所指的方向望西北而行。不上半里,已到河边,唤渡船摆过对岸。要给渡钱,伸手望顺袋一摸,可巧忘记带了零钱。因向船家说道:“掌驾的老哥方便,才刻因忙着出门,忘带了零钱,只好回来再找补罢。”船家道:“您老高姓?在哪里发财?”李公道:“兄弟姓李,在城里县衙门前做个小买卖。为到乡间要帐,怕天晚了赶不上路,急忙的出门,把个钞袋忘下了。”船家道:“不打紧,您老难得出城,咱们短不了进城,过一天进城,也好到您老宝号喝个茶儿。”李公道:“蒙你老哥不弃。”船家道:“听你老的口音不像咱们这人。”李公道:“兄弟是京东人。”船家道:“怪不得您老说话很像我舅舅似的。我姥姥家是山海关,离你那贵处多远?”李公道:“有一百来地。”正说话时,已到了对岸。李公道:“借问老哥,要到小土地庙是望哪一条道去的?”船家道:“您顺着河沿望西,看有个水槽,再望北拐,就望见王家集老爷庙的旗杆。过了王家集,顺大路望西。”李公谢了船家,跳上岸,便依他所指的路径而行。走不多路,果见个水槽,就转向北去。
时正仲冬天气,木落草枯,寒风扑面,莽莽平畴,一望无际。又值夕阳将下,暮色苍然,无数的乌鸦,成群结队,翻飞上下。远远的望见一座村庄,矮屋低檐,鳞次栉比。独见庙脊红墙耸然高出,旗杆林立,想必就是王家集了。因日暮途远,疾步前行,约有二里来地,已到王家集,果然是个齐整殷实的村庄。李公就在庙前上马石上少坐歇脚。因离小土地庙路还不近,不敢多耽误工夫。不一刻重复赶步前行。
又走有五六里路,方隐隐的望见。无奈天色已晚,看日光渐渐的落下,一阵旋风把田中的残萁败叶飕溜溜的乱转,卷入云际。李公觉着有点诧异,暗暗的说道:“果是梦中阴魂,当前来引道。”说话未了,旋风过处,果然有一个老鸦向李公呀呀的乱叫。李公道:“你是来引道的么?可慢慢的向前飞去。”
说也奇怪,那老鸦竟仿佛懂人话的一般,竟转身往前飞去,在对面树上歇下,像是等候的意思。迨李公走到树下,他又向前飞了。如此数次,已到小土地庙的村口,看那老鸦忽然不见。
天光已经昏黑,李公立定脚,望前观看。忽听“呀”的一声,那老鸦却在左边的一株极高的松树上。李公笑道:“罢了,我算上了你的老当,难道你叫我上树去不成?”一面说,一面仰着头看那松树上,却并不见乌鸦。见树后忽然有灯光射出,仔细一看,原来是一座更堡。李公便走近前去,将草帘揭起,侧身而进。有四个人在炕上抹牌,见李公进去,略略点头,也不起身招呼。李公便向炕头上坐下,问道:“借光众位,贵地可有歇店没有?”那四人中有个年老的说道:“进口儿望西,那个篱笆门便是个车店。”李公正要再问,忽见有个后生掀草帘进来,手提一筐油果子和吊炉烧饼。李公正觉肚中饥饿。没处打伙,便向那后生取了四套果饼。吃完了,才想起没带着钱钞,因问那个后生共该多少钱。后生道:“四十八个钱。”李公向身边摸出一个玛瑙珊瑚盖的烟壶,递给他道:“我今儿出门,忘带了钱,你且拿这收着,明天我捎了钱来取罢。”那后生接过烟壶,提了筐,将要出门。李公道:“且慢,你这位兄弟贵姓?在哪里住?”后生说:“我姓黄,就在这后面祝没有问你老贵姓?”李公道:“我姓李。”说罢,那后生便提了筐子去了。李公看四人斗了一回牌,正要想走,见方才那个后生又掀帘进来,说道:“李客人,我妈说,你老那鼻烟壶钱值得多,吃的果饼有限的钱,你老不论哪一天趁便捎来罢。”一面说,一面将烟壶仍双手奉还,说道:“你将这鼻烟壶收好了,我妈说,怕损坏了,咱穷家子赔不起。”李公将烟壶接在手中,想道:“难得这贫家妇女倒如此大方。”因说道:“你又不认识我,怎放心么?”后生道:“我妈说了,送不送来都不要紧。”李公道:“我方才吃了果饼,口渴得很,还求兄弟替找碗水渴,可使得么?”那后生答应道:“行,行。”便转身去了。
李公问那四人道:“那卖果子的后生,你众位可认得他?”
那年老的道:“怎么不认得?他家本是个财主,为他爹老实无能,又欢喜赌钱,把个家当撩完了。”李公想道:“怪不得这般大方。”正说话间,那后生又掀帘进来,说道:“李客人,我妈说,家里没有开壶,替你老烧着水,请到家去喝罢。”李公道:“你爹在家么?”后生道:“我爹死多年了。”李公道:“既你爹不在,夜晚间我不便去得。”后生道:“不打紧,我妈说了,我妈已五十多岁的人了,请您到家坐坐也不打紧。”
李公道:“既如此,你头里走。”那后生见李公肯去,便欢天喜地的在前引路。
李公跟他出了更堡,转向西去。后生道:“客人慢慢的走罢,这道儿坑坑洼洼的不好走。”李公道:“好是有月光,脚底下还看得清楚。”走不上一箭地,见前面有一大座瓦房,靠东的颇为齐整,西面的墙都倒塌了,拿碎砖砌了个门框。里面三间瓦房已破败不堪,两边厢房都没有了。那后生便推门进去,说道:“妈,李客人来了。”里面一老妇应声出来,手内移了个瓦灯,放在堂屋桌上,说道:“请客人这边坐罢。”李公进屋作了个揖,说道:“无故打搅,不安的很。”那妇人还过礼,说道:“只是龌龊,不当请客人进来,无奈寒家没个提壶,又没个茶盘,没法儿掇送,只好请客人劳步,将就解个渴罢。”
一边说,一边取了个茶碗,向灶上沏上开水,便叫后生递给李公。李公接过茶,问道:“你这令郎十几岁了?”妇人道:“今年十六。他爹死的时候他才九岁。”李公道:“念过书么?”
妇人道:“念了四五年。不怕客人笑话,实在家里没个垫补,只好叫他做个小买卖,将就过活。”说完,又叫后生替李公倒茶。李公问道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后生道:“我小名叫鹿儿,前年先生又替起个学名叫黄祖永。”李公问妇人道:“鹿儿今年已十六岁,眼见得成人,你老人家就可以享福了。不知已定了亲没有?”那妇人不听此话便罢,一听此话,便不禁长叹了一声,两行眼泪纷纷的落下,这正是:无限伤心无限恨,尽教触发一言中。
不知那妇人究因何事忽然如此伤感,且听下回分解。
- 推荐作品:
- 诗经
- 周礼
- 仪礼
- 孟子
- 公羊传
- 谷梁传
- 易经
- 大学
- 笠翁对韵
- 大戴礼记
- 匡谬正俗
- 正史
- 史记
- 汉书
- 宋史
- 晋书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旧唐书
- 宋书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旧五代史
- 周书
- 北史
- 南齐书
- 明季南略
- 续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明季北略
- 过江七事
- 靖康传信录
- 五代史阙文
- 奉天录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九州春秋
- 别史
- 传记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唐才子传
- 明儒学案
- 十六国春秋
- 高士传
- 载记
- 越绝书
- 万历野获编
- 徐霞客游记
- 东京梦华录
- 大唐西域记
- 华阳国志
- 都城纪胜
- 岭外代答
- 庐山记
- 通典
- 读通鉴论
- 史通
- 传习录
- 增广贤文
- 三字经
- 荀子
- 幼学琼林
- 国语
- 孔子家语
- 说苑
- 明夷待访录
- 北溪字义
- 兵家
- 六韬
- 孙膑兵法
- 百战奇法
- 吴子
- 尉缭子
- 司马法
- 太白阴经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李卫公问对
- 练兵实纪
- 虎钤经
- 投笔肤谈
- 法家
- 商君书
- 扬子法言
- 折狱龟鉴
- 邓析子
- 农家
- 天工开物
- 北山酒经
- 黄帝内经
- 本草纲目
- 神农本草经
- 千金方
- 金匮要略
- 濒湖脉学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食疗本草
- 饮膳正要
- 扁鹊心书
- 温病条辨
- 医学源流论
- 术数
- 神相全编
- 渊海子平
- 滴天髓阐微
- 九章算术
- 神峰通考
- 李虚中命书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谱录
- 茶经
- 随园食单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百家姓
- 淮南子
- 智囊全集
- 笑林广记
- 朱子家训
- 颜氏家训
- 论衡
- 夜航船
- 名贤集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人物志
- 公孙龙子
- 龙文鞭影
- 清代名人轶事
- 金楼子
- 风俗演义
- 避暑录话
- 太平御览
- 艺文类聚
- 小说家
- 世说新语
- 水浒传
- 三国演义
- 红楼梦
- 醒世恒言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镜花缘
- 喻世明言
- 东周列国志
- 幽明录
- 老残游记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官场现形记
- 新齐谐
- 东游记
- 三侠五义
- 孽海花
- 古今谭概
- 鬼神传
- 花月痕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北游记
- 常言道
- 三遂平妖传
- 海上花列传
- 何典
- 夷坚志
- 杨家将
- 绣云阁
- 西汉演义
- 南北史演义
- 韩湘子全传
- 说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岭表录异
- 后汉演义
- 李公案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大唐新语
- 南史演义
- 独异志
- 薛刚反唐
- 春秋配
- 开辟演义
- 北史演义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薛丁山征西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释家
- 心经
- 了凡四训
- 中说
- 僧宝传
- 列子
- 黄庭经
- 太玄经
- 文子
- 文始真经
- 亢仓子
- 诗文评
- 别集
- 冰鉴
- 郁离子
- 伯牙琴
- 文心雕龙
- 随园诗话
- 沧浪诗话
- 训蒙骈句
- 诗人玉屑
- 词曲
- 牡丹亭
- 桃花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