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回 长安士女观灯行乐 宇文公子强暴宣淫
长安士女观灯行乐 宇文公子强暴宣淫
叔宝众人出了酒店,行至街上,见灯烛辉煌,如同白昼。及看到司马衙门前,见一个灯楼,却是彩缎装成,居中挂一盏麒麟灯,楼上挂着四个金字的匾额,写着:“万兽来朝”。牌楼上有一副对联道:
周祚呈祥,贤圣降凡邦有道。
隋朝献瑞,仁君治世寿无疆。
麒麟灯下,有各样兽灯围绕,见各项兽类,无不齐备。两边有两位圣贤,骑着两盏兽灯,也有着对联一副,悬于左右。上写道:
梓潼帝君,乘白骡下临凡世。
三清老子,跨青牛西出阳关。
众人看罢,过了兵部衙门,行到杨越公府东首来,这些附近百姓人家门首,各搭一个小小灯栅,设天子牌位,点灯梦香供花,以示与民同乐的意思。街中走马撮戏,做鬼接神,闹嚷嚷填满街道,不多时,已到杨越公门首。灯楼与兵部衙门一样,楼虽一样,灯却不同,挂的是一盏凤凰灯,牌匾上面写四个金字,写的是:“天朝仪凤”。牌楼柱上左右一副金字对联道:
凤翅展丹山,天下咸欣瑞兆。
龙须扬北海,人间尽得沾恩。
凤凰灯下,各色鸟灯齐备,悬挂四围。另有两个古人,骑着两盏鸟灯,甚是齐整。也有一副对联,悬于牌楼柱左右,上写道:
西方王母坐青鸾,瑶池赴宴。
南极寿星骑白鹤,海屋添筹。
众人看过,已是初更时分。那齐国远自幼落草,不曾到过帝都。今日又是良辰佳节,灯明月灿,锣鼓暄天,笙歌盈耳,欢喜得紧,也没有一句话,好对朋友讲,只是在人丛里,挨来挤去,摇头摆脑,乱叫乱跳,按捺不住。
众人造进皇城,到五凤楼前,人烟挤塞的紧,那五凤楼外,却设一座御灯楼,有两个太监,坐在交椅上,带五百军士,各穿锦袄,每人拿一根齐眉朱红棍把守。这座灯楼,不是纸绢颜料扎缚的,都是海外异香,宫中宝玩砌就。这一座灯楼上面悬一牌匾,都是珠宝穿就。当时众游人都在灯栅内,穿来插去,寻香嗅味,何尝真心看灯?以致剪绺的杂在人丛,掳了首饰,割了衣服。那些风骚妇女,在家坐不安,又喜欢出来布施,趁此机会,结识标致后生,算为一乐。
不想有一个孀居王老娘,不识祸福,领了一个十八岁的女儿,小名琬儿,出来看灯。那琬儿又生得十分美貌,才出门时,就有一班少年跟随在后,挨上闪下。一到大街,蜂攒蚁聚,身不由己。琬儿母女,各各惊慌。不料宇文公子有多少门下游棍,在外寻察;见了琬儿姿色,就飞报公子,公子急忙追上,看见琬儿容貌,魂消魄落,便去挨肩擦背调戏他,琬儿吓得不敢做声,走避无路。王老娘不认得宇文惠及,就发作起来,惠及趋势假怒道:“这妇人无礼,敢挺撞我?拿他回去!”说得一声,家人就把母女掳去。
王老娘与琬儿大惊,叫喊救人,街上的人那个不认得是宇文公子,谁敢惹他?掳到府门,将王老娘羁在门房内,只有琬儿被这些人撮过几个弯,转过了几座厅房,方到书房里。那宇文公子实时赶到,把嘴一呶,众家人都走出去,只剩几个丫环,公子将琬儿抱住,便去亲嘴,这琬儿是未经见识的女子,不知什么意思,把脸侧开,将手推去。公子还要伸过手去,琬儿惊得乱跳,急得挣扎一番,啼哭叫道:“母亲快来教我!”公子笑嘻嘻,又抱住说道:“不消哭,少不得有你好处。”就叫丫环,把琬儿抱到牀上,由他奸淫一次。事后吩咐丫环看守,遂往外去。
公子走到府门,那王老娘看见,一发喊叫要讨女儿。公子道:“你女儿我已收用,你早早回去,休得在此讨死!”王老娘大哭道:“我单生此女,已许人家了,快快还我。若不还我,我就死在这里!”公子道:“既是这等说,我府门首死不得许多!”叫手下人撵他开去。众人推的推,打的打,把王老娘打出巷口,关了栅门,凭他叫喊啼哭,那公子又带了一二百名狠仆,街上闲撞,还想再撞出个有色的女子,抢来作乐。此时已三鼓了。
再说叔宝一班豪杰,遍处玩耍,忽见一簇人在喧嚷,众豪杰进前观看,见一个老妇人,匍匐在地,放声大哭。伯当问旁边看的人道:“这妇人为何在街坊啼哭?”众人道:“这老妇人因今夜带女儿到街上看灯,撞见宇文公子,被公子抢了去。”叔宝道:“那个宇文公子?”众人道:“是兵部尚书的公子。”叔宝道:“可就是射圃圆情的?”众人道:“正是。”叔宝又问那妇人道:“你姓甚么?住在那里?”老妇人道:“老身姓王,住在宇文老爷府后。”叔宝道:“你且回去,那个宇文公子,在射圃踢球,我们赢他彩缎银花,有数十件在此。待我寻着公子,赎你女儿还你。”老妇闻台,叩头四拜,哭回家去。
叔宝问众人道:“抢他女儿,可是真么?”众人道:“希罕抢他一个?那公子见有姿色妇人,不论缙绅庶民,都要抢去,百般淫污。他们的父母丈夫,会说话的,次日进去,婉转哀求,或者还他。不会说话的,冲撞了他,实时打死,丢在夹墙,谁敢与他索命?”叔宝听了,竞忘李靖之言,恨恨不平,就动了打的念头。又问道:“那公子如今在那里?”众人道:“那公子不是好说话的,惹着他有命无毛,你问他怎的?我看列位雄赳赳,气昂昂,只怕惹祸。”叔宝道:“我们是外乡人氏,不知底里,问他怎么样行头,若中途遇着,我们也好回避。”未知众人说出甚么话来,且听下回分解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史
- 子
- 十三经
- 诗经
- 礼记
- 仪礼
- 尔雅
- 公羊传
- 易经
- 中庸
- 大学
- 易传
- 文昌孝经
- 匡谬正俗
- 史记
- 三国志
- 汉书
- 晋书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旧唐书
- 隋书
- 元史
- 旧五代史
- 北史
- 北齐书
- 辽史
- 南齐书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汉官六种
- 纪事本末
- 三朝北盟会编
- 杂史
- 五代新说
- 贞观政要
- 战国策
- 靖康传信录
- 奉天录
- 顺宗实录
- 东观奏记
- 九州春秋
- 平宋录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十七史百将传
- 唐才子传
- 十六国春秋
- 高士传
- 载记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东京梦华录
- 华阳国志
- 蛮书
- 都城纪胜
- 读通鉴论
- 儒家
- 三字经
- 弟子规
- 小窗幽记
- 说苑
- 盐铁论
- 近思录
- 帝范
- 三十六计
- 孙子兵法
- 三略
- 司马法
- 太白阴经
- 乾坤大略
- 兵法二十四篇
- 练兵实纪
- 便宜十六策
- 商君书
- 折狱龟鉴
- 棠阴比事
- 邓析子
- 天工开物
- 齐民要术
- 千金方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针灸大成
- 食疗本草
- 温病条辨
- 三命通会
- 神相全编
- 渊海子平
- 葬书
- 九章算术
- 天玉经
- 疑龙经
- 焦氏易林
- 李虚中命书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杂家
- 鬼谷子
- 千字文
- 吕氏春秋
- 淮南子
- 格言联璧
- 朱子家训
- 颜氏家训
- 名贤集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权谋残卷
- 公孙龙子
- 清代名人轶事
- 困学纪闻
- 金楼子
- 尚书正义
- 风俗演义
- 齐东野语
- 避暑录话
- 类书
- 太平御览
- 艺文类聚
- 宣室志
- 小说家
- 世说新语
- 水浒传
- 三国演义
- 西游记
- 红楼梦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博物志
- 喻世明言
- 东周列国志
- 初刻拍案惊奇
- 绿野仙踪
- 幽明录
- 老残游记
- 新齐谐
- 酉阳杂俎
- 隋唐演义
- 济公全传
- 三侠五义
- 孽海花
- 鬼神传
- 狄公案
- 十二楼
- 穆天子传
- 三刻拍案惊奇
- 三遂平妖传
- 海上花列传
- 南游记
- 夷坚志
- 说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荡寇志
- 雷峰塔奇传
- 说岳全传
- 后汉演义
- 河东记
- 白牡丹
- 独异志
- 薛刚反唐
- 春秋配
- 海国春秋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释家
- 五灯会元
- 中说
- 知言
- 僧伽吒经
- 道家
- 庄子
- 阴符经
- 神仙传
- 太玄经
- 云笈七签
- 老子想尔注
- 亢仓子
- 尹文子
- 总集
- 古文观止
- 昭明文选
- 浮生六记
- 曾国藩家书
- 幽梦影
- 西湖梦寻
- 郁离子
- 龙川别志
- 伯牙琴
- 文心雕龙
- 随园诗话
- 训蒙骈句
- 牡丹亭
- 长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