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二回 王世充避祸画琼花 麻叔谋开河扰百姓
王世充避祸画琼花 麻叔谋开河扰百姓
世充忙走出来,回到家中,向妹子取些银子,拿了一口宝刀,并一只包袋,奔到做粉食店内,称了三四钱银子,买了几百个馒头,用包袋包好。时天色将晚,就拿出店,行至一更时分,才到水家庄边,忽有十多只犬,看见人影,都吠起来。世充忙向包袋内,取出馒头,一齐抛去,众犬吃着馒头,就不吠了。世充放胆,走到庄门,把门就敲。那管门的老儿在牀上问道:“是那个敲门?”世充道:“是我。”老儿道:“你敢是张小二讨帐回来?待我来开。”遂披衣起来,把门一开,被世充兜胸一把,提翻在地。那老儿欲要喊叫,因见他手中执着明显晃的钢刀,只得哀求道:“好汉饶命!”世充道:“你快快说,员外在那里?领我会见他,我便饶你。”老儿道:“员外在东厅吃酒,待我引你去。”
老儿就把庄里门开了,走出去,转了两个弯,见前面有一个门关紧。老儿道:“这里进去,就是东厅,待我敲门。”世充就把老儿杀了,爬上墙去,轻轻跳下。望见水要与妻妾在那里呼三喝四,世充赶入,就杀了七八个家人。水要看见要走,被世充赶上前,一刀砍死,又把他妻女尽行杀完。又到四下里房中找寻,有睡的,有未睡的,都杀个干干净净。就割死尸血衣,题四句于壁上道:“王法无私人自招,世人何苦逞英豪!充开肺腑心明白,杀却狂徒是水要。”每句头上藏着一字道:“王世充杀。”
世充题罢,把血衣服抹了刀,就走出门,奔回家来,已是五更时分。把门敲了,妹子走来开门,看见世充身上衣服都是鲜血,吃了一惊。世充脱了血衣,穿了干净衣服,叫:“妹子随我来。”妹子问道:“到那里亥?”世充道:“你随我来就是了,问甚么!”世充扶妹子出了门,走入城来,却好城门已开,来到明德家里。见了明德,细言前事。明德大惊道:“兄弟,此时不走,等待何时,可将妹子交与我,你决快走吧!”即取银子一百两,付与世充。世充拜谢,飞奔出城而去。
却说府尹闻报,水家庄上杀死多人,即吩咐备下棺木,亲来收尸。见了壁上血诗四句,知是王世充杀,差人捉拿,方知早已走了。有人出首说,明德是他哥子,必躲在他家,府尹就把明德一家老幼拷打,不招,监禁在狱,不题。
再说王世充逃至扬州,走入段家饭店,那店主把王世充一看,就问道:“足下莫非姓王,大号叫世充么?”世充道:“为何知道小可贱名?”那主人忙请入内,纳头便拜道:“主公在上,臣段达见驾。”世充道:“足下敢是疯颠么?”段达道:“昨日有个神仙到臣家,叫做铁冠道人,能知道过去未来。他说明日巳牌时候,有个真命天子,姓王名世充,逃难到此,你可留住家中,到明年我来助他洛阳起兵。吩咐了,如飞而去。所以臣知道。”世充道:“原来如此。若果有这一日,足下就是大元公矣。”段达谢恩,摆酒接风,收拾一间洁净房子,与世充安歇,日日讲论兵法。
扬州城里有一羊离观,是个著名的道观。一天晚上,道士们只见空中响亮,有火球滚下,落在观中。随即天井中开了一株异花,高有一丈,顶上一朵五色鲜花,如一只小船样大,上有十八片大叶,下有六十四片小时,香闻数里,哄动远近。恰巧王世充这天日里游观,晚上投宿观中,亲眼看见这异花,好生奇怪。他夜间做梦,梦见有人向他道:“这花出现,是天下大乱的预兆。你快把这花图画下来,赶往长安,自有奇遇。”王世充一觉醒来,心里异常高兴,就细细画好一幅异花的图像,请人裱好,随即赶赴长安。
那时炀帝在官,梦见花园中现出一朵花来,高有一丈,顶上一朵五色鲜花,上有十八片大叶,下有六十四片小时,异香无比。又见在顶上立着一个人,天庭开阔,地角方圆,面如傅粉,唇若涂朱,头戴冲天翅,身穿杏黄袍。又见一十八片大叶,化为一十八路反王;六十四片小叶,化为六十四处烟尘,一齐杀来。炀帝大惊,又见花上跳下两人来:一个黄脸长髯,手执双铜,一个黑脸虎髯,手执钢鞭,打死了一十八路反王,剿除了六十四处烟尘。炀帝大喜,忽然醒来,乃是一梦,遂对萧妃细言梦中之事,萧妃道:“陛下梦见异花,必有其种。可宣召名手画工,画出形像,张挂朝门。若有人识得此花在何处者,官封太守,不知圣意如何?”炀帝大喜。遂召画工细细将梦中花样,描画出来,命黄门官张挂午门。百官观看,并无一个识者。
那时王世充来到长安,闻得午门挂榜,世充上前一看,竟与自己的画无二,心中大喜,即向前揭了榜文,两边太监见了,连忙扯住,领入朝门。太监先进内殿,奏道:“有人认识此花,前来揭榜,现在外面候旨。”炀帝道:“宣进来。”太监领旨出来,带王世充到内殿。世充拜伏在地道:“小民王世充见驾,愿吾皇万岁万万岁!”炀帝道:“你知此花何名?出在何处?”世充道:“此花名为琼花,在扬州羊离观内。八月十五夜,生出此花,小民已描了一幅在此,与那榜上的一般无二,请万岁龙目一观。”内侍将画取上,放在龙案上,炀帝打开一看,果然与梦中所见一样。龙颜大喜,即封世充为琼花太守,先领兵一千到扬州,吩咐羊离观改为琼花观,以备驾来观玩琼花。世充道:“小民有罪,不敢前往。”炀帝道:“卿有何罪?”世充把明德在监之事,细细说了一遍。炀帝听说,即行赦书到洛阳,放出明德。世充领旨出朝,领一千兵马,往扬州而来。路逢段达、铁冠道人,下马相见。段达道:“隋朝气数不久,我与军师到洛阳守候主公便了。”世充大喜,谢别二人,上马下扬州不表。
再说炀帝次日又得了扬州地方官报告异花的表章,即与宇文化及计议上扬州,化及奏道:“主公,长安到扬州是旱路,劳于行动。陛下可传旨意,令魏国公李密作督工官,将军麻叔谋作开河总管,令狐达副之。大发民夫人十万,自龙池起工。凡是长平关隘山岭,必由去路,浅处开深,仄处开阔,以便龙舟行走。并乘机限李渊三个月在太原府造一所晋阳宫,用金玉铺陈,以候圣驾。倘若不遵,只说他慢君,罪该斩首,他若造了,又说他私造王官,也把他杀了,除此后患。”炀帝大喜,旨意一下,当时百姓,就是军丁户女,也要他们应工。稍有差池,禁不住督工官鞭挞,在路上不知死了多少。看看开到河南,李密闻知朱灿勇猛善谋,就来请他为总管。朱灿大喜,伍云召儿子,时年已六岁,即将他交由其兄朱然抚养,朱然许诺,朱灿别了哥哥,同李密而去,此话不表。
再说那开河总管麻叔谋,一路开河,不管住房坟茔。一直开去。这麻叔媒又十分凶恶,好吃小儿肉,使人四下里偷来烹煮吃食。百官被他扰害,远近皆闻。当时附近小儿,都吃尽了,无处可偷。又生出一个计策来,把文书行到各州县去,凡一州一县,押唤掘河人去,并要解送三岁以下周岁以上的小儿一百个。这文行到相州,那相州刺史高谈圣看了文书,大怒道:“既拘人夫开河,又要一百小儿何用?”就把那差官夹起来。那差官受刑不起,招出原由。高谈圣大怒,立刻把差官打死。麻叔谋闻报大怒,即刻点兵亲来,要杀高谈圣。惊动相州百姓,大叫道:“可惜这样清官,难道凭他奸贼拿去杀了不成?”众人沸沸扬扬,惊动了一个英雄。你道是谁?就是太行山雄阔海。这日同各喽啰到相州打听消息,闻了这事,即大怒道:“原来麻叔谋这般作恶,你们众人随俺来!”众百姓遂同雄阔海杀出城来。遇着麻叔谋,也不说话,阔海把斧砍来,叔谋把枪架住,不知怎的,叔谋觉得两手酸麻,回马就走。阔海赶到,一斧砍作两段;又用斧把隋兵乱砍,隋兵惊慌,齐声投降。阔海方才住手,领了兵民入城,进了府堂,不由高谈圣不从,定要立他为王。高谈圣势不由己,只得依从,下令府堂改为王府,自称为白御王,封雄阔海为大元帅。阔海差喽啰往太行山,装载粮草,并大小喽啰,到相州攻打,该管州县,俱望风而降。未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
- 推荐作品:
- 集
- 左传
- 礼记
- 论语
- 孟子
- 尔雅
- 公羊传
- 易经
- 笠翁对韵
- 易传
- 文昌孝经
- 大戴礼记
- 汉书
- 后汉书
- 明史
- 宋史
- 新唐书
- 新五代史
- 周书
- 南史
- 北史
- 北齐书
- 辽史
- 南齐书
- 编年史
- 资治通鉴
- 续资治通鉴
- 汉官六种
- 纪事本末
- 明季北略
- 杂史
- 靖康传信录
- 九州春秋
- 别史
- 平宋录
- 列女传
- 晏子春秋
- 唐才子传
- 明儒学案
- 高士传
- 英雄记
- 万历野获编
- 地理
- 东京梦华录
- 武林旧事
- 吴船录
- 岭外代答
- 通典
- 史评
- 史通
- 儒家
- 增广贤文
- 荀子
- 弟子规
- 围炉夜话
- 幼学琼林
- 孔子家语
- 说苑
- 明夷待访录
- 帝范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兵家
- 三十六计
- 六韬
- 孙膑兵法
- 百战奇法
- 三略
- 太白阴经
- 李卫公问对
- 历代兵制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韩非子
- 法家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折狱龟鉴
- 医家
- 齐民要术
- 农桑辑要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黄帝内经
- 本草纲目
- 神农本草经
- 奇经八脉考
- 洗冤集录
- 食疗本草
- 扁鹊心书
- 温病条辨
- 医学源流论
- 术数
- 三命通会
- 滴天髓阐微
- 九章算术
- 疑龙经
- 葬法倒杖
- 李虚中命书
- 月波洞中记
- 灵城精义
- 古画品录
- 艺舟双楫
- 谱录
- 随园食单
- 书目答问
- 杂家
- 鬼谷子
- 千字文
- 吕氏春秋
- 梦溪笔谈
- 笑林广记
- 朱子家训
- 颜氏家训
- 论衡
- 夜航船
- 名贤集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权谋残卷
- 公孙龙子
- 南越笔记
- 西京杂记
- 池北偶谈
- 风俗演义
- 齐东野语
- 避暑录话
- 太平御览
- 宣室志
- 小说家
- 水浒传
- 三国演义
- 太平广记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博物志
- 东周列国志
- 幽明录
- 老残游记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官场现形记
- 新齐谐
- 东游记
- 济公全传
- 孽海花
- 十二楼
- 雍正剑侠图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常言道
- 三遂平妖传
- 海上花列传
- 夷坚志
- 西汉演义
- 韩湘子全传
- 说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荡寇志
- 前汉演义
- 龙城录
- 说岳全传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大唐新语
- 朝野佥载
- 南史演义
- 白牡丹
- 幻中游
- 春秋配
- 开辟演义
- 林公案
- 声律启蒙
- 无量寿经
- 五灯会元
- 中说
- 知言
- 道家
- 老子
- 列子
- 抱朴子
- 黄庭经
- 神仙传
- 云笈七签
- 悟真篇
- 文始真经
- 亢仓子
- 刘子
- 总集
- 古文观止
- 昭明文选
- 别集
- 浮生六记
- 曾国藩家书
- 呻吟语
- 郁离子
- 龙川别志
- 伯牙琴
- 沧浪诗话
- 训蒙骈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