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五回 五台山孟良借兵 三关寨五郎观象
五台山孟良借兵 三关寨五郎观象
却说萧天佑分遣已定。人报宋将扬声溺战,天佑披挂上马,率番兵列下阵势。对面岳胜先出,舞刀大叫:“香将速退,免伤和气。不然,自取灭亡耳。”萧天佑大怒,挺枪直奔岳胜。岳胜抡刀迎战。未及数合,孟良、焦赞左右冲出,接住番兵交锋。萧天佑力战数将,佯输而走。六郎从旁追及,挺枪刺之,金火进起,枪不能入。六郎且惊且疑。
岳胜、孟良等催兵而进,被天佑赚到谷口。六使见山势峻恶,停住马曰:“众人且慢追赶,恐敌人用埋伏之计。”良曰:“此处我素惯熟,里头乃绝地,只有小路可通雁岭。番将不知路径,走人谷中,正好乘势擒之,如何不进?”六使然其言,率众赶入谷中,不见番将人马。六使惊曰:“敌人已有计谋,若不急退,定遭其困。”道未罢,谷口金鼓齐鸣,喊声大振,耶律第伏兵齐出,将南兵尽皆困了。孟良、岳胜等拼死来战,山上矢石交下,宋兵伤者无数。直待寻雁岭杀出,已被番兵垒断路径。山后旌旗乱滚,那一个敢近前!
六使与众人困在谷中,无计能脱。焦赞进曰:“小将愿部兵冲开谷口,救着本官出去。”六使曰:“番兵甚众,如何抵当?倘伤士卒而无益,不如停待几时,乘势或可走脱。”岳胜曰:“寨中不知我等被困,倘若外无救援,内绝粮食,番兵乘疲杀入,岂不坐而待毙!趁今人马尚强,依焦赞之言可也。”六使曰:“救援之处本有,奈无人通透。此去五台山,一望之地,若得一人前去,报与吾兄杨五郎得知,内外夹攻,则可脱此厄矣。”孟良曰:“本官与众人忍耐在此,待我装作番军,偷出山谷,前往五台山求取救兵。”六使曰:“汝去须用机密。见了吾兄,求他作急而来。”
孟良遂解下盔甲,扮作番人,辞六郎,乘夜偷出雁岭。恰遇巡营番兵,被孟良一刀斩之,取其铁铃,满营喊去,口内番语不休云:“牢把寨,牢把寨,莫教走了杨都大。”又云:“牢把险,牢把险,莫教走了杨巡检。”时番营并无猜疑,任从孟良来往。巡至三更,走离岭外,大踏步望五台山而行。
不消一日,孟良来到山门之下,见一侍者,问曰:“汝师父在寺中否?”待者曰:“君从何处而来?”孟良曰:“杨六使将军差遣,将来见杨禅师,有急事报知。”侍者闻是杨家,即引孟良进入方丈中,禀知师父,出来相见毕。五郎问曰:“汝来寺中,有何高论?”答曰:“小人姓孟名良,近归杨巡检,镇守三关。盖为北番犯边,本官与其交战,不期中了敌人之计,被困于双龙谷,外无救应,粮草将尽,特遣小人来求师父,出力相助。”五郎笑曰:“我出家之人,岂可复临阵相杀乎?且戎伍久荒,武艺俱废,纵去亦无益矣。君可往汴京,求救于朝廷,庶不误事。”孟良曰:“此去京师,程途遥远,知他几时出兵?望师父念手足之情,亲劳一行,以救众命,便是活佛出世,万勿推辞。”
五郎沉吟半晌,乃曰:“去则容易,奈我战马已死,少一匹骑骏,难以果行。”良曰:“师父若肯相救,小可即往寨中取得马来。”五郎曰:“吾所乘骑,最难中意。除非八大王千里风、万里云二马,若得其一,则可前行。”孟良曰:“此亦没奈何,小人只得星夜入汴京,问八王借得来用。”五郎曰:“若有是马,当胜番兵矣。”
孟良即辞五郎,径往汴京而来。不日到京,进八玉府中拜见,道知要借马之由。八王曰:“别事皆可,惟此二马,吾看之未饱,岂肯借人临阵哉?不必再说,决难允许。”孟良闷闷而退,赴无佞府,来见杨令婆,道知六郎被困。令婆洒涕曰:“吾夫君率诸子归子朝中,今只有六郎一人,能承父志,今又为番兵所困,倘若有不测,使我倚靠于谁?”九妹进曰:“母亲不必深忧,既哥哥有难,儿当同孟良前去救应。”令婆曰:“汝去最好。边庭之事,须宜谨慎。”九妹领诺。孟良曰:“请小姐先出汴京,于二十里之外等候。小人今夜往八王府中,偷得其马,即来相约。”九妹依其言,先自整备,辞母亲去了。
只说孟良复来八王后花园,蓦地越入。将近黄昏,左侧向御书楼边放起火来。一伏时,烟焰张天,满处通红,军校急报入府中,八王大惊,即令人赴救。孟良乘其慌乱,闪入马厩,偷得千里风一匹,从后园门,径跑出城。比及救灭火势,中军传说:有一壮士,乘千里风走出东门而去。八王怒曰:“必是孟良用此计较也。”即令牵过万里云,挥鞭赶来,天色已黑。时孟良偷马出得汴京城,不胜之喜,不知八王所乘,如腾云雾,顷刻间追至。孟良正行间,听得后面如风过之声。八王骂道:“逆贼速留下马还我,饶汝性命。”孟良大惊曰:“彼来何速那?”即心生一计:将千里风推落泥泽中,自躲入松林里了望。适八王追赶近前,见马陷在泽中,笑曰:“此贼莫奈何,生支节推落泽中。且待从军来到,救起而去。”遂跳下所乘,近前视之。孟良在垦光之下张见,即跨上万里云,叫声:“八大王休怪,吾借此马,退番兵便送还矣。”言罢,挥鞭勒辔而去。八王悔恨无及。正在懊恼间,后头随军已到,八王知道被孟良诡计脱去万里云。随军曰:“殿下勿忧,待其救出杨郡马,必当送还。”八王只得令人救起千里风,复回汴京不提。
将近平明,孟良恰与九妹相会,说知盗得万里云马而来。九妹喜曰:“既得此马,君往五台山求五哥下山救援,我先去三关俟候。”孟良领诺,径来五台山见五掸师,告知:“借马已到,又与令九妹同来救授。”五郎曰:“看你为主,志亦勤劳,当得下山相救。”即点起头陀五六百人,扯起杨家旗号,离了五台山,到三关与九妹等相见。九妹曰:“六哥被困日久,乘今便杀入救之。”五郎曰:“番兵众盛,待遣人缉探消息,然后出兵。”众人然其言,遂按甲而待。
消息传入萧天佑军中,天佑召诸将议曰:“杨五郎救兵来到,此人雄勇莫敌。吾有一计,可使救援自退,宋兵尽死于谷中矣。”耶律第曰:“元帅有何妙策?”天佑曰:“今军中捉得一边民,面貌极似六郎。可杀之,以头悬于高杆,只说昨日被番兵所擒,部下诛戮殆尽。彼若见之,必信而退矣。”耶律第曰:“此计甚高。”萧天佑即将其人诛之,斩其头,令番兵悬出阵前,传说六郎被杀,今以首级号令。
哨军报入关中,五郎闻此消息,大惊曰:“吾弟遭困,为番兵乘虚所杀,此理有之。”即令九妹出关下认之。九妹连忙披挂,来关下认之。先令军人前往通知番帅:“若果是杨家首级,即便退兵。”军人于阵前传说。萧天佑得知,令部下献出辕门与视。九妹看时,见面貌颇似六郎,遂号泣不止,遥指番兵而骂曰:“杀兄之仇,定要报复!”乃回马入关中,报知五郎。五郎叹曰:“本为来救吾弟,谁想已遭擒戮,真乃杨门之不幸也。”惟有孟良不信,乃曰:“五将军,此事可疑。当日小人离双龙谷之时,本官部下尚有许多人马,即被其杀,岂无一人走漏者乎?此事未可便信。”五郎亦疑信不决。
是夜,秋风微动,月明如昼。五郎披衣出帐外,观望星斗,见将星明朗,正照于双龙谷。自思:“六郎必然尚在。”次日谓九妹等曰:“我夜观星象,知汝兄无恙。今得一人通知消息才好。”孟良曰:“小可复人谷中,体探动静。”五郎曰:“得汝去极好。”孟良径辞而行。九妹曰:“孟良既去,小妹亦往左近访问其事。”五郎曰:“汝去须用机密,勿被敌人测破。”九妹曰:“自有方略。”即辞却五郎,装作打猎小军行至天马山,路径丛杂,进入林中,却有番兵无数来到。九妹转到后面,见着小茅庵。九妹抽身入庵中。
恰遇庵主,迎问之曰:“汝是何人?独自来此深山?”九妹答曰:“实不相瞒。小可是杨家女流,盖为哥哥六郎被番兵所困,今来访问的实。走错路径,遇番人追逼,特投庵主相救。”庵主曰:“此是番邦境界,汝缘何轻进?速卸去弓箭,取道服穿着。”一时间,番兵都赶到庵中,捉住九妹。庵主曰:“是我弟子,在此出家,汝等何以捉之?”番兵曰:“既是出家,缘何带有弓箭?”庵主笑曰:“汝本不知,我居此山,不时有猛兽伤人,适才弟子出外打猎而回,弓箭何足为怪。”番兵遂放了手,因曰:“汝既能射,必有勇力,若斗得我众人过,则放汝。不然,定要捉去,见我娘娘也。”庵主曰:“汝等如何出此言?”番兵曰:“近因南朝孟良过界,偷去骕骦御马,今下令各处巡视,恐防南人入界。我等疑他亦是细作,故要比试也。”九妹曰:“师父且待我与他比试。”言罢,即出草坪中比斗。番兵无一人能近之者。番兵斗他不过,各自回营去了。庵主曰:“且待几日,我令人探问令兄消息,行之未迟。”九妹依允,就留止庵中不提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史
- 集
- 十三经
- 左传
- 礼记
- 仪礼
- 孝经
- 论语
- 尔雅
- 谷梁传
- 易经
- 中庸
- 大学
- 笠翁对韵
- 子夏易传
- 大戴礼记
- 白虎通义
- 三国志
- 汉书
- 宋史
- 晋书
- 新唐书
- 清史稿
- 旧唐书
- 元史
- 新五代史
- 周书
- 南史
- 陈书
- 西夏书事
- 纪事本末
- 明季北略
- 过江七事
- 五代新说
- 贞观政要
- 战国策
- 靖康传信录
- 五代史阙文
- 东观奏记
- 九州春秋
- 平宋录
- 晏子春秋
- 唐才子传
- 十六国春秋
- 高士传
- 江南野史
- 地理
- 徐霞客游记
- 武林旧事
- 蛮书
- 吴船录
- 都城纪胜
- 政书
- 史评
- 读通鉴论
- 传习录
- 儒家
- 菜根谭
- 增广贤文
- 弟子规
- 小窗幽记
- 围炉夜话
- 盐铁论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三十六计
- 六韬
- 百战奇法
- 三略
- 吴子
- 李卫公问对
- 武经总要
- 便宜十六策
- 历代兵制
- 虎钤经
- 投笔肤谈
- 韩非子
- 管子
- 商君书
- 慎子
- 扬子法言
- 折狱龟鉴
- 天工开物
- 齐民要术
- 农桑辑要
- 氾胜之书
- 黄帝内经
- 神农本草经
- 千金方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针灸大成
- 四圣心源
- 饮膳正要
- 温病条辨
- 医学源流论
- 三命通会
- 撼龙经
- 渊海子平
- 滴天髓阐微
- 葬书
- 葬法倒杖
- 李虚中命书
- 灵城精义
- 艺术
- 古画品录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谱录
- 茶经
- 随园食单
- 杂家
- 鬼谷子
- 千字文
- 吕氏春秋
- 百家姓
- 淮南子
- 智囊全集
- 格言联璧
- 梦溪笔谈
- 笑林广记
- 颜氏家训
- 论衡
- 夜航船
- 名贤集
- 陶庵梦忆
- 容斋随笔
- 人物志
- 龙文鞭影
- 困学纪闻
- 南越笔记
- 池北偶谈
- 齐东野语
- 艺文类聚
- 搜神后记
- 山海经
- 世说新语
- 三国演义
- 红楼梦
- 搜神记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太平广记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喻世明言
- 东周列国志
- 初刻拍案惊奇
- 绿野仙踪
- 幽明录
- 官场现形记
- 唐传奇
- 酉阳杂俎
- 隋唐演义
- 济公全传
- 三侠五义
- 孽海花
- 古今谭概
- 狄公案
- 十二楼
- 穆天子传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常言道
- 三遂平妖传
- 何典
- 夷坚志
- 绣云阁
- 说唐全传
- 前汉演义
- 雷峰塔奇传
- 岭表录异
- 龙城录
- 说岳全传
- 后汉演义
- 李公案
- 刘公案
- 朝野佥载
- 唐摭言
- 开辟演义
- 林公案
- 海国春秋
- 北史演义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薛丁山征西
- 释家
- 心经
- 僧伽吒经
- 僧宝传
- 庄子
- 黄庭经
- 神仙传
- 太玄经
- 云笈七签
- 悟真篇
- 文子
- 亢仓子
- 总集
- 古文观止
- 昭明文选
- 冰鉴
- 呻吟语
- 日知录
- 郁离子
- 龙川别志
- 随园诗话
- 词源
- 桃花扇
- 长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