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 海经·海外西经
  海外自西南陬西北陬者。
  海外西经所记载的地方从西南角到西北角。
 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,为鸟青,赤尾。
  灭蒙鸟栖息之地在结匈国的北面,这种鸟长着青色羽毛,拖着红色尾巴。
  大运山高三百仞,在灭蒙鸟北。
  大运山山高三百仞,屹立在灭蒙鸟栖息之地的北面。
  大乐之野,夏后启于此儛九代,乘两龙,云盖三层。左手操翳,右手操环,佩玉璜。在大运山北。一曰大遗之野。
  大乐野,夏代国君启在这地方观看《九代》乐舞,乘驾着两条龙,飞腾在三重云雾之上。他左手握着一把华盖,右手拿着一只玉环,腰间佩挂着一块玉璜。大乐野就在大运山的北面。另一种说法认为夏后启观看乐舞《九代》是在大遗之野。
  三身国在夏后启北,一首而三身。
  三身国在大乐之野所在地的北面,那里的人都长着一个脑袋三个身子。
  一臂国在其北,一臂、一目、鼻孔。有黄马虎文,一目而一手。
  一臂国在三身国的北面,那里的人都是一条胳膊、一只眼睛、一个鼻孔。那里还有黄色的马,身上有老虎斑纹,长着一只眼睛和一条腿蹄。
  奇肱之国在其北。其人一臂三目,有阴有阳,乘文马。有鸟焉,两头,赤黄色,在其旁。
  奇肱国在一臂国的北面。那里的人都是一条胳膊和三只眼睛,眼睛分为阴阳而阴在上阳在下,骑着名叫吉良的马。那里还有一种鸟,长着两个脑袋,红黄色的身子,栖息在他们的身旁。
 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,帝断其首,葬之常羊之山。乃以乳为目,以脐为口,操干戚以舞。
  刑天与黄帝争夺神位,黄帝砍断了刑天的头,把他的头埋在常羊山。没了头的刑天便以乳头做眼睛,以肚脐做嘴巴,一手持盾牌一手操大斧而舞动。
  女祭、女戚在其北,居两水间,戚操鱼?,祭操俎。
  叫做祭的女巫、叫做薎的女巫住在刑天与天帝发生争斗之地的北面,正好处于两条水流的中间,女巫薎手里拿着兕角小酒杯,女巫祭手里捧着俎器。
  ?鸟、??鸟,其色青黄,所经国亡。在女祭北。?鸟人面。居山上。一曰维鸟,青鸟、黄鸟所巢。
  ?鸟、??鸟,它们的颜色是青中带黄,经过哪个国家那个国家就会败亡。?鸟和??鸟栖息在女巫祭的北面。?鸟长着人的面孔,立在山上。另一种说法认为这两种鸟统称维鸟,是青色鸟、黄色鸟聚集在一起的混称。
  丈夫国在维鸟北,其为人衣冠带剑。
  丈夫国在维鸟的北面,那里的人个个衣帽整齐,佩带宝剑。
  女丑之尸,生而十日炙杀之。在丈夫北。以右手鄣其面。十日居之,女丑居山之山。
  有一具女丑的尸体,她生前是被十个太阳烤死的。她横卧在丈夫国的北面。死时用右手遮住她的脸。十个太阳高高挂在天上,女丑的尸体横卧在山顶上。
  巫咸国在女丑北,右手操青蛇,左手操赤蛇。在登葆山,群巫所从上下也。
  巫咸国在女丑所处之地的北面,那里的人右手握着一条青蛇,左手握着一条红蛇。国中座登葆山,是一群巫师来往于天上与人间的地方。
  并封在巫咸东,其状如彘,前后皆有首,黑。
  巫咸国的东边就是并封出没的地方。它的外形像普通的猪,却前后都有头,全身都是黑色的。
  女子国在巫咸北,两女子居,水周之。一曰居一门中。
  女子国在巫咸国的北面,有两个女子住在这里,四周有水环绕着。另一种说法认为她们住在一道门的中间。
 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,其不寿者八百岁。在女子国北。人面蛇身,尾交首上。
  轩辕国北邻穷山,那里的人都很长寿,寿命最短的也可以活八百岁。轩辕国在女子国的北面,他们长着人的面孔却是蛇的身子,尾巴盘绕在头顶上。
  穷山在其北,不敢西射,畏轩辕之丘。在轩辕国北。其丘方,四蛇盯绕。
  穷山在轩辕国的北面,那里的人敬畏黄帝威灵所在的轩辕丘,拉弓射箭不敢向着西方射。轩辕丘位于轩辕国北部,这个轩辕丘呈方形,被四条大蛇相互围绕着。
  此诸夭之野,鸾鸟自歌,凤鸟自舞皇卵,民食之;甘露,民饮之:所欲自从也。百兽相与群居。在四蛇北。其人两手操卵食之,两鸟居前导之。
  有一个名叫诸夭之野的地方,鸾鸟在那里歌唱,凤鸟在那里起舞。凤凰生下的蛋,老百姓可以吃;甜美的雨露,老百姓可以喝,一切都可随心所欲。各种野兽都成群居住在这里。这个地方在有四条蛇环绕的轩辕丘的北边。有人正双手捧着凤凰蛋在吃,有两只鸟在前面引导。
  龙鱼陵居在其北,状如狸。一曰鰕。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。一曰鳖鱼在夭野北,其为鱼也如鲤。
  既可在水中居住又可在山陵居住的龙鱼在沃野的北面,它的形状像鲤鱼。另一种说法认为像鰕鱼。有神圣的人骑着它遨游在广大的原野上。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鳖鱼在沃野的北面,这种鱼的形状也与鲤鱼相似。
 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,白身披发。有乘黄,其状如狐,其背上有角,乘之寿二千岁。
  白民国在龙鱼所在之地的北面,那里的人都浑身雪白,披散着头发。有一种叫做乘黄的野兽,外形像一般的狐狸,脊背上有角,人要是骑上它就能活两千年的长寿。
  肃慎之国在白民北。有树名曰雄常,先入伐帝,于此取之。
  肃慎国在白民国的北面。这里有一种树木叫做雄常树,每当中原地区有圣明的天子继位,那里的人就取雄常树的树皮来做衣服。
  长股之国在雄常北,披发。一曰长脚。
  斜尔古国在匈奴移民国的北面,在河岸边。又说叫下瓦尔国。
  西方蓐收,左耳有蛇,乘两龙。
  西方的蓐收神,左耳上有一条蛇,乘驾两条龙飞行。
- 推荐作品:
- 史
- 十三经
- 诗经
- 周礼
- 孝经
- 论语
- 公羊传
- 其他经学
- 中庸
- 大学
- 笠翁对韵
- 易传
- 子夏易传
- 白虎通义
- 正史
- 史记
- 汉书
- 后汉书
- 明史
- 晋书
- 清史稿
- 隋书
- 元史
- 魏书
- 周书
- 南史
- 梁书
- 北齐书
- 辽史
- 明季南略
- 汉官六种
- 明季北略
- 三朝北盟会编
- 贞观政要
- 松漠纪闻
- 战国策
- 奉天录
- 东观奏记
- 九州春秋
- 别史
- 平宋录
- 列女传
- 唐才子传
- 十六国春秋
- 高士传
- 载记
- 越绝书
- 万历野获编
- 江南野史
- 徐霞客游记
- 大唐西域记
- 洛阳伽蓝记
- 华阳国志
- 蛮书
- 吴船录
- 岭外代答
- 庐山记
- 政书
- 史通
- 传习录
- 三字经
- 围炉夜话
- 国语
- 春秋繁露
- 帝范
- 潜夫论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三十六计
- 孙膑兵法
- 三略
- 将苑
- 尉缭子
- 司马法
- 太白阴经
- 兵法二十四篇
- 武经总要
- 练兵实纪
- 便宜十六策
- 虎钤经
- 投笔肤谈
- 何博士备论
- 法家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折狱龟鉴
- 医家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本草纲目
- 伤寒论
- 神农本草经
- 金匮要略
- 奇经八脉考
- 药性歌括四百味
- 针灸大成
- 饮膳正要
- 肘后备急方
- 温病条辨
- 医学源流论
- 术数
- 滴天髓阐微
- 葬书
- 葬法倒杖
- 焦氏易林
- 李虚中命书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茶经
- 随园食单
- 千字文
- 淮南子
- 夜航船
- 容斋随笔
- 权谋残卷
- 老老恒言
- 南越笔记
- 西京杂记
- 尚书正义
- 池北偶谈
- 艺文类聚
- 搜神后记
- 小说家
- 世说新语
- 三国演义
- 西游记
- 聊斋志异
- 警世通言
- 儒林外史
- 醒世恒言
- 阅微草堂笔记
- 镜花缘
- 东周列国志
- 剪灯新话
- 初刻拍案惊奇
- 绿野仙踪
- 二刻拍案惊奇
- 酉阳杂俎
- 隋唐演义
- 子不语
- 东游记
- 狄公案
- 雍正剑侠图
- 花月痕
- 穆天子传
- 三刻拍案惊奇
- 常言道
- 三遂平妖传
- 海上花列传
- 何典
- 夷坚志
- 杨家将
- 绣云阁
- 南北史演义
- 韩湘子全传
- 荡寇志
- 前汉演义
- 岭表录异
- 龙城录
- 说岳全传
- 后汉演义
- 李公案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刘公案
- 大唐新语
- 朝野佥载
- 南史演义
- 河东记
- 白牡丹
- 幻中游
- 小八义
- 春秋配
- 开辟演义
- 海国春秋
- 北史演义
- 两晋演义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隋唐两朝志传
- 薛丁山征西
- 毛公案
- 释家
- 心经
- 了凡四训
- 中说
- 知言
- 僧伽吒经
- 道家
- 老子
- 庄子
- 黄帝四经
- 神仙传
- 云笈七签
- 文子
- 文始真经
- 亢仓子
- 诗文评
- 古文观止
- 冰鉴
- 曾国藩家书
- 幽梦影
- 日知录
- 西湖梦寻
- 文心雕龙
- 随园诗话
- 词源
- 闲情偶寄
- 桃花扇
- 古诗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