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质定位
文献性质
关于《山海经》一书的性质,众说纷纭。
从《汉书》到《新唐书》的记载,《山海经》一直被视为具有实用价值的地理书。汉代刘歆在其《上表》中他指出:《山海经》内别五方之山,外分八方之海,纪其珍宝奇物,异方之所生,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,祯祥之所隐,及四海之外,绝域之国,殊类之人。禹别九州,任土作贡;而益等类物善恶,著《山海经》;后世的《隋书·经籍志》以及不少史书,也把它列入地理类。
而《汉书·艺文志》则把它列入数术类刑法家之首,与《相人》、《相六畜》之类的巫卜星相之书混在一起,《宋史·艺文志》将之列入五行类。
明清时期,《山海经》有着古今语怪之祖、小说之最古的评价;明代学者胡应麟在《四部正讹》中称它为专讲神怪之书,即古之语怪之祖。
清代纪昀在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中,称它是最古的小说,云:究其本旨,实非黄老之言。……诸家以为地理书之冠,亦为未允。核实定名,则小说之最古者尔。
晚清时期,张之洞的《书目答问》,将它看作是历史著作,列入古史类。鲁迅先生则在《中国小说史略》中说,《山海经》记海内外山川神祗异物及祭礼所宜……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,与巫术合,盖古之巫书也。并说,中国之神话与传说,今尚无集录为专书者。仅散见于古籍,而《山海经》中特多。
而在近代至当代,《山海经》会根据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和理论,有着不同的性质,其中,该文献最具代表的性质为上古时期的百科全书。
历史定位
汉至唐
在该时期,《山海经》的内容被认为是真实的,里面记载的山川河流甚至异物都是可信的。
明至清
在该时期,《山海经》逐渐被看作是虚构的作品,由于人的认知不断提高以及明清小说盛行的影响,《山海经》的可信度逐步降低,被归入小说之流。
清末至今
在该时期,《山海经》根据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有着不同的定位;由于随着西方人类学、民俗学等学科的传入,所以许多学者在研究《山海经》的时候将其视为各种学科的综合体,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,分析归纳出各种成果。
- 推荐作品:
- 经
- 史
- 十三经
- 尚书
- 礼记
- 周礼
- 仪礼
- 论语
- 孟子
- 尔雅
- 易经
- 中庸
- 大学
- 文昌孝经
- 大戴礼记
- 史记
- 汉书
- 晋书
- 新唐书
- 宋书
- 元史
- 新五代史
- 魏书
- 梁书
- 续资治通鉴
- 大唐创业起居注
- 西夏书事
- 汉官六种
- 纪事本末
- 过江七事
- 杂史
- 五代新说
- 贞观政要
- 松漠纪闻
- 靖康传信录
- 别史
- 传记
- 晏子春秋
- 十六国春秋
- 载记
- 越绝书
- 水经注
- 大唐西域记
- 洛阳伽蓝记
- 华阳国志
- 吴船录
- 都城纪胜
- 庐山记
- 政书
- 史评
- 史通
- 传习录
- 儒家
- 增广贤文
- 三字经
- 荀子
- 小窗幽记
- 国语
- 春秋繁露
- 明夷待访录
- 潜夫论
- 中论
- 北溪字义
- 兵家
- 六韬
- 孙膑兵法
- 百战奇法
- 三略
- 兵法二十四篇
- 翠微先生北征录
- 韩非子
- 法家
- 睡虎地秦墓竹简
- 慎子
- 扬子法言
- 折狱龟鉴
- 农家
- 天工开物
- 农桑辑要
- 北山酒经
- 氾胜之书
- 黄帝内经
- 本草纲目
- 难经
- 千金方
- 奇经八脉考
- 濒湖脉学
- 洗冤集录
- 温病条辨
- 术数
- 神相全编
- 渊海子平
- 葬书
- 九章算术
- 天玉经
- 神峰通考
- 葬法倒杖
- 李虚中命书
- 艺舟双楫
- 园冶
- 书目答问
- 吕氏春秋
- 墨子
- 百家姓
- 梦溪笔谈
- 朱子家训
- 论衡
- 夜航船
- 名贤集
- 陶庵梦忆
- 人物志
- 公孙龙子
- 龙文鞭影
- 困学纪闻
- 金楼子
- 西京杂记
- 尚书正义
- 小说家
- 世说新语
- 聊斋志异
- 警世通言
- 太平广记
- 阅微草堂笔记
- 封神演义
- 博物志
- 喻世明言
- 剪灯新话
- 初刻拍案惊奇
- 二刻拍案惊奇
- 子不语
- 东游记
- 三侠五义
- 古今谭概
- 鬼神传
- 十二楼
- 雍正剑侠图
- 花月痕
- 三刻拍案惊奇
- 何典
- 南游记
- 夷坚志
- 南北史演义
- 女仙外史
- 韩湘子全传
- 儿女英雄传
- 荡寇志
- 龙城录
- 后汉演义
- 老残游记续集
- 刘公案
- 大唐新语
- 白牡丹
- 幻中游
- 独异志
- 薛刚反唐
- 开辟演义
- 海国春秋
- 薛仁贵征东
- 残唐五代史演义
- 毛公案
- 声律启蒙
- 无量寿经
- 知言
- 僧伽吒经
- 道家
- 老子
- 庄子
- 黄帝四经
- 云笈七签
- 悟真篇
- 文始真经
- 老子想尔注
- 刘子
- 总集
- 冰鉴
- 幽梦影
- 日知录
- 西湖梦寻
- 郁离子
- 龙川别志
- 文心雕龙
- 随园诗话
- 沧浪诗话
- 训蒙骈句
- 词源
- 词曲
- 牡丹亭
- 闲情偶寄
